经济观察报 高若瀛 / 文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却往往不为外人道也。
但有这样一家公司,它提供的跑腿业务,除了常规的拿报告、送药、送急件之外,还可以背老人下楼晒太阳、协助失能老人淋浴或上厕所、带老人去修脚理发等。
适老化服务并非这家商业公司特意锚定的领域。但多样的服务场景和履约能力,却让很多家庭的养育之痛得以被看见和分担。
这家同城即时生活服务平台公司名叫 UU 跑腿,大本营在郑州市,业务覆盖北京、郑州、西安、成都等 230 余座城市。创始人乔松涛给跑腿小哥们起了一个颇具综艺感的名字:" 跑男 "。
有 " 跑男 " 的城市,长期卧床的老人也能下楼 " 做梦一样晒太阳 ";190 斤重、患有腿疾的患者可以如期到医院做核磁共振;术后无法自理的独居病人也能按时吃上热腾腾的饭。
在刚刚过去的 2024 年," 过上幸福生活 " 成为举国上下朴素而美好的新年愿望,也是民心所向的 " 头等大事 "。
对偏瘫患者的女儿来说,自己腿脚也不便的情况下,能够以更经济的方式解决老父亲下楼看病的问题,就是她的 " 头等大事 "。
UU 跑腿的无障碍助手就解了她的燃眉之急——接单的 " 跑男 " 从 6 楼背下她的父亲去医院复查。在过去的一年中,UU 跑腿共接到 34927 次类似的需求。其中 " 去医院 "" 推轮椅 "" 背着我 "" 很着急 "" 喂饭 " 等需求,成为无障碍助手订单场景中的高频词。" 商业向善 " 是美好的愿景,而技术突破才是支撑这一愿景的底座。面对海量订单,UU 跑腿研发的 " 智慧超脑 " 系统能实现秒级响应,即使是郑州这样的中部城市,也能达到 10 分钟上门、37 分钟送达的 " 一线时效 "。
更有意思的是,如今跑腿业务正突破地面的束缚,向天空求索。2024 年 5 月,UU 跑腿和河南航投集团共同启动了河南省首个无人机物流配送项目,并顺利完成河南省无人机同城配送航线首飞。
从 2015 年乔松涛带着 6 名程序员在郑州文化路送出第一单包子开始,这家植根中原的科技企业,正以数字化引擎重新定义 " 幸福生活 " 的抵达速度。
转折 2024
2025 年 2 月 21 日,一条新闻显示:河南一小伙包下 16 家影院的场次,赠送 1 万张电影票,请当地的环卫工人观看《哪吒 2》。
但新闻之外的反转是:活动爆了,电影院里到处是人,安全成了电影院的 " 头等大事 "。
乔松涛当天接到商家的订单,紧急调配了 90 名 " 跑男 " 去现场维持秩序,平均每家影院安排 5 个人。这也是乔松涛眼中典型的大客户需求场景。
随着 2024 年 KA(大客户)履约版块的补齐,乔松涛说,UU 跑腿真正实现了全场景业务布局。这意味着,除了 C 端用户零碎化的跑腿需求,像搬卸货物、布置场地等商家需求,UU 跑腿也能实现快速交付。
艾瑞咨询《2024 即时配送白皮书》显示,即时配送行业规模已超过 3400 亿元,预计到 2028 年将超 8100 亿元。在这条年均增速超 25% 的赛道上,UU 跑腿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当行业巨头聚焦一线城市餐饮外卖时,UU 跑腿选择 " 非标服务 ",将初始资源投向新一线和二、三线城市。在云南,UU 跑腿的市占率能在 90% 以上,陕西、河南、山东、湖南、广西、河北等也是 UU 跑腿相对优势较强的地区。
但乔松涛说,过去一年,他已很少再对外强调 " 拓展了多少城市 " 或 " 新增了多少用户 "。如今,UU 跑腿已经从过去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健康的利润。三、四线城市覆盖率提升至 92% 并实现规模化盈利,是其 2024 年的两个重要变化。" 不是我们不想去一线城市,投资布局一个省会城市可能 2000 万元就够了,但在北上广,大几千万元都不够烧。我没那么多资本做这些事。" 乔松涛表示,他更看重经营效率,而 UU 跑腿的经营效率始终远高于全行业水平。
在乔松涛看来,跑腿市场十分符合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 · 科斯提出的科斯定律:在交易成本不断降低的情况下,标准化产品比拼到最后,赢家必定是精细化管理程度最高、履约成本交付成本最低的那一方。
但这并不意味着 UU 跑腿没有新的布局。过去一年,乔松涛在全国各地密集考察低空经济,几乎参访了业内所有的头部公司。
2024 年 5 月 18 日,在郑州市科技市场数码港,一架无人机仅用 10 分钟就将用户下单的手机送到了 8.7 公里外的新天地通讯大厦。这意味着,UU 跑腿低空物流航线实现了商业首飞。
目前,UU 跑腿在郑州有 3 条航线,在西安有 17 条航线,每天常态化飞行约 80 个架次。
" 可以把跑腿飞机的起降点理解成菜鸟驿站,每个点位都有货架、快递柜和无人机。完成主要航程到点位后,‘跑男’再去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减少了在城市当中来回穿行的问题,这是点对点的。" 乔松涛说,还有很多场景和航线在设计中,但在落地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限制,如基础设施、空中物流操控系统的缺乏、各种政策堵点、无人机的续航问题等。
乔松涛说,距离实现设想中的立体化物流体系,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企业的价值
尽管公司业务稳中向好,但过去一年,乔松涛也观察到行业一些令人忧心的变化。
他举了一组数据:2024 年注册 " 跑男 "197 万人,最终签约 30 万人;而在 2023 年,新注册的 " 跑男 " 还只有 140 万人。对比之下,一方面是不断增加的 " 跑男 " 数量和订单量;另一方面却是客单价的严重下滑,甚至降幅超过 10%。" 对商家来说,这是好事,意味着开店的运营成本在降低,但对基层员工来说就不那么友好了,以前跑 20 单就能获得的收入,现在可能要跑 40 单,甚至 50 单才能持平。" 乔松涛观察,市场中不断加强的品牌连锁化也在挤压小微企业和门店的生意。
UU 跑腿公司总部对面有一家牛肉面馆,乔松涛注意到,每天下午 2 点后,店老板就会接单做 " 跑男 "。他说:" 自 2023 年开始,新增从业者最多的是个体户,已经不是过去大家认知中的保安、厨师、服务员、学生、农民工等群体,这是行业一个显著的变化 "。
市场局面如此,乔松涛说,他能做的至少是让普通人在工作时也能保持尊严。就好比,即使到今天仍有无数人给他提意见,要做阶梯奖励,但他一直没有采纳。" 这从技术上很容易实现,但我们至今也没有出台强制出勤或出勤时长等硬性要求。能坚持下来其实很难,你会面对股东、资本乃至同事的压力 "。此外,自 2018 年开始,UU 跑腿坚持做的 " 宝贝计划 ",在每年寒暑假期间为 " 跑男 " 提供免费的托育服务。
" 如果进入到这个群体,你会发现为什么快手一定会火。UU 跑腿的‘跑男’们都爱用快手,他们的感情特别朴素。" 在乔松涛看来,就是这样一群最基层的普通人,心里也有对社会极大的善。
2015 年刚成立那年,UU 跑腿的业务并不好做。乔松涛记得那年 10 月,汪峰在郑州开演唱会。" 跑男 " 董师傅就在群里吆喝着去发传单,结果真的有 20 个 " 跑男 " 去了,而且大家没要一分钱。
那天,乔松涛也去了,认识了董师傅。董师傅没有正式工作,儿子失聪,要戴助听器,早晚还要接送孩子上下学,他只能利用空隙时间来工作。那时起,乔松涛就觉得做企业这件事是有意义的。
乔松涛说,像无障碍救助通道、无障碍助老等服务,最开始并没有在 UU 跑腿的业务场景被重点强调。但在 2021 年 "7 · 20" 郑州暴雨期间,UU 跑腿开通了救助通道。当时一名孕妇被困在家里,老公也不在家,家人通过救助通道下了订单," 跑男 " 游泳过去,用气垫船把孕妇运了出来,最终将她安全送到了医院。
乔松涛说,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而故事越多,就越会倒逼他重新思考企业与社会的关系。
2023 年,在长江商学院读 EMBA 期间,乔松涛受到朱睿教授 " 商业向善——从 ESG 角度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 课程的启发,远程上线了无障碍助老服务板块。中午,乔松涛还在和教授讨论产品细节,当天晚上 6 点产品就上线了。主要内容是帮助老人喂饭、背下楼、取报告、搬轮椅等。这部分订单的收入全部分给 " 跑男 ",公司不抽取任何佣金。" 第二天就有 200 多订单,我特别开心。" 乔松涛说," 跑男 " 就像往常一样在大街上跑,但这件事让他们很有成就感,大家都愿意参与进来。此外,UU 跑腿至今还保持着高管每月接单的传统,体验骑着电瓶车去跑腿。在乔松涛看来,这是企业保持创业文化很重要的一件事。
从当年的摩的 " 七人团 ",到如今估值百亿的准独角兽,当 850 万 " 跑男 " 通过平台找到人生坐标,这家河南企业似乎在证明:真正的技术革命从来不是冰冷的数据跃迁,而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触摸到时代的温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