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年初的 AI 应用领域,因 DeepSeek 的开源陷入到一场前所未有的竞速赛中。自 DeepSeek-R1 模型全面开放接入后,这场技术普惠化运动迅速引爆行业:头部厂商争相迭代产品、中小开发者涌入开源生态、用户对 AI 工具的期待被重新定义。
这次逆袭,看似是腾讯惯用的 " 流量 + 资本 " 组合拳的胜利:腾讯自身多个产品助力导流、B 站广告轰炸、朋友圈精准投放、多渠道投放等,在极短时间内便完成一次市场卡位战。然而,表面的繁荣或许难掩其深层隐忧。
一方面,腾讯元宝的核心功能 " 联网搜索 " 过度依赖微信公众号生态内容,其答案覆盖率逊于 DeepSeek 原生支持的网页全域检索,导致用户对复杂问题的解答满意度不足。另一方面,腾讯元宝虽宣称 " 全能 AI 助手 ",却仍停留在 " 调用模型 + 功能堆砌 " 的初级阶段。
01
生态悖论:疯狂投放与搜索桎梏
论挥舞 " 金钱魔法棒 " 的威力,恐怕很少有企业能比得上腾讯。事实也的确如此——腾讯元宝的崛起轨迹,堪称一场教科书级的市场突袭。
我们能够看到,在 DeepSeek 生态的虹吸效应下,百度、阿里、字节跳动等巨头纷纷转向 " 技术寄生 "。而在这场技术平权运动中,腾讯元宝的突围显得尤为激进,也达到了自己迅速抢占 C 位的目的。但数据狂欢背后,暗藏战略裂缝。腾讯元宝的爆发本质,是 " 流量杠杆 + 技术寄生 " 的短期策略。
更让人无奈的是,腾讯一直引以为傲的,是自家打造的 " 内容生态闭环 ",但所谓的 " 内容生态闭环 ",却成为腾讯元宝的致命弱点。在实际测试中,如果点击 " 联网搜索 " 的话,腾讯元宝的答案来源高度集中于腾讯系平台,尤其是微信公众号文章。
比如,在联网搜索的情况下询问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政策解读 ",腾讯元宝绝大多数都是引用微信公众号文章,而 DeepSeek 则可整合互联网上的多个信息源。类似的情况,几乎存在于很多咨询中。
上图:腾讯元宝界面;下图:DeepSeek 界面
可以说,腾讯元宝的核心功能仍受限于微信公众号内容池,无法像 DeepSeek 原生应用那样全网实时抓取权威信源。腾讯将元宝的搜索能力锚定在微信生态,实为 " 以垄断换控制 " 的战略选择。其独家调用微信公众号历史文章等私有数据,确实在特定场景能够建立优势,并实现 " 内容 - 工具 " 闭环。
但这种 " 喂用户吃定制信息流 " 的模式以及封闭生态,正在反噬自身的产品价值。尤其是在 AI 时代 " 客观中立的知识服务 " 大背景下,腾讯元宝在背道而驰。这也意味着,当 DeepSeek 已实现多信源交叉验证与置信度标注时,腾讯元宝仍在用生态霸权替代技术突破。
这种 " 信息茧房 " 效应,或许源于腾讯对内容生态的控制欲——通过腾讯元宝强化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分发权,却牺牲了搜索的中立性与全面性。在 AI 全面普及的时代,腾讯元宝的这种策略,实际上与用户的真实需求渐行渐远。
当 AI 助手从 " 问答工具 " 进化为 " 决策参谋 " 时,用户需要的是跨平台、多信源的深度分析,而非封闭生态的 " 精选内容 "。腾讯元宝的搜索逻辑,本质上仍是传统门户时代的思维——不仅陷入了桎梏中,也与 DeepSeek 倡导的 " 开放、无界 " 理念形成鲜明反差。
02
陷入迷局:面临伪智能体困境
其实,腾讯元宝的急于 " 出头 ",也折射出大厂对 AI 入口话语权的争夺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然而,当行业从 " 模型性能竞赛 " 转向 " 生态整合能力 " 时,流量红利能否转化为长期壁垒?答案或许并不乐观。
用 APP 思维做 AI,就像用汽车发动机驱动火箭——再华丽的装饰也掩盖不了动力系统的致命缺陷。就目前看,腾讯元宝只是 DeepSeek 红利下的 " 躺赢者 "。腾讯元宝的功能和卖点,很大程度上依赖于 DeepSeek 的技术赋能。
这种深度绑定虽然能在短期内提升产品竞争力,却也导致腾讯元宝缺乏明显的差异化技术标签。这表明,腾讯元宝并没有真正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关系,依然只是接入了 DeepSeek。简单来说,腾讯元宝相比其他 AI 应用或助手,存在技术的同质化。
从另一个角度看,腾讯元宝依然只是一个 AI 应用,并没有打通与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之间的联系,或许并非是真正的未来智能体。要知道,目前 AI 大模型及相关的 AI 应用或助手,已经在朝着打破壁垒的方向发展。
比如,荣耀 MagicOS 9.0 搭载的行业首个跨应用开放生态智能体 YOYO,已经在将跨应用交互演进到更高阶段。YOYO 智能体将交互实现极简化,用户无需动手,仅用一句话就能实现多种连续功能的执行。而类似一句话点外卖的操作,则实现对第三方应用的操控,这样跨应用的 AI 智能体在业界处于领跑位置。
在全面进入 " 智能体时代 " 的如今,本质上仍是传统 AI 应用升级版的腾讯元宝,定位愈发尴尬:它既非底层模型提供者,也非终端生态整合者,更缺乏垂直场景的深耕。其核心竞争力仍停留在 " 腾讯系流量 +DeepSeek 技术 " 的简单叠加,这种模式极易被竞争对手复制。如果后续没有流量加持,腾讯元宝或许很容易被对手攻破护城河。
我们看到,腾讯元宝似乎仍是智能体革命的 " 局外人 "。须知,真正的智能体革命,需要突破 " 手机 APP" 的物理边界。反观腾讯元宝,其功能仍局限于聊天对话、文件解析等传统场景,与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硬件能力等几乎并未进行深入联动。这种 " 孤岛式 " 体验,与 " 未来智能体 " 的愿景相去甚远。
C 位易得,生态难筑。腾讯元宝的 " 闪电上位 ",印证了流量霸权在 AI 时代的短期有效性。换而言之,腾讯元宝的狂飙突进,实则是传统互联网思维对 AI 革命的最后一次反扑。其试图用流量霸权与技术寄生延续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辉煌,却低估了智能体时代对 " 端云一体、主动服务 " 的能力要求。
科技说说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