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质网 03-03
特斯拉FSD入华“水土不服”与L3落地挑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特斯拉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驱者,其 FSD(全自动驾驶)系统一直备受全球瞩目。2 月 25 日,特斯拉正式向中国用户推送 FSD(全自动驾驶)V13.2.6 版本,不过,这一迟来的 " 入华首秀 ",虽然算不上翻车,但也因本土化的适应性未能复刻其在北美市场的高光。

    使用成本上,车主除了要花费 6.4 万元选购,还得是 2023 年 10 月后搭载 4.0 硬件的新车。一大批特斯拉早期车主被挡在门外。另外,FSD 的全称是 " 完全自动驾驶 ",但在中国市场的推送版本,被更名为 "FSD 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一些用户测试后发现,国行版 FSD 目前并不具备美版的 " 车位到车位 " 等高级自动驾驶能力,还出现了导航混乱、误入公交车道、违规变道等问题。

    以往被特斯拉引以为傲的技术优势,正在被中国对手快速拉近距离。以华为的激光雷达、小鹏的端到端大模型、比亚迪的规模化数据闭环构建技术壁垒,中国本土车企的智驾系统已针对国内路况进行了深度优化,形成了强大的技术壁垒,L3 级自动驾驶的落地竞赛已从技术单点突破转向生态协同博弈。特斯拉 FSD 的入华之路,正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

    数据、技术与商业模式的 " 三重围城 "

    特斯拉 FSD 的入华之路可谓波折不断。数据安全合规问题首当其冲。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 " 数据中央厨房 " 模式——通过全球 700 万辆车辆实时回传数据训练算法。然而,中国《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要求境内数据本地化存储,且涉及地理信息、人脸、车牌等 " 重要数据 " 出境需通过安全评估,这一政策直接切断了特斯拉的全球数据闭环。在 1 月的财报会上,马斯克解释称,受限于数据转移等问题,国行版 FSD 只能 " 刷视频 ",利用网上找到的一些中国道路视频训练。

    而由于数据只能本地化训练,致使特斯拉的 FSD" 纯视觉 + 端到端 " 的技术路线在中国 " 水土不服 ",这一路线在美国的路况下表现尚可,但中国路况的复杂性在于其多样化的交通参与者、复杂的交通标志以及频繁的交通规则变化。道路标识、交通规则、驾驶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要求自动驾驶系统必须进行深度本土化优化。例如,中国的公交车道、潮汐车道以及电动车混行的场景,都对 FSD 系统的识别与决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特斯拉此前在这方面的准备工作相对滞后,导致其入华进程多次延期。

    中国车企选择了另外一条技术路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与视觉的融合,正成为中国车企的 " 标配 ",这种饱和式传感器配置虽推高了硬件成本,却在中国交通生态中建立了安全护城河。而中国车企的自动驾驶路线也相对更加 " 本地化 ",在应对国内交通道路的各种突发情况,目前相对特斯拉要游刃有余得多。

    除此之外,特斯拉 FSD 在中国依旧延续 6.4 万元一次性买断或订阅制收费,但其就目前表现而言,功能价值与用户预期有脱节。比亚迪将 L2 级智驾下放至 7 万元级车型,小鹏、蔚来通过 " 硬件标配 + 软件订阅 " 降低使用门槛,而特斯拉仅 HW4.0 车型支持高阶功能,导致 200 万存量 HW3.0 用户无法升级,用户基数受限。

    有相关机构调研显示,中国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信任度仅 45%,但对 " 鬼探头 " 预警等本土化功能的需求强度比北美高 37%,这种矛盾心理使得特斯拉 " 全球通用 " 的功能包难以满足差异化需求。

    L3 落地生态重构与标准输出的争夺

    中国智能驾驶市场已进入 " 体系化竞争 " 阶段:华为以 " 激光雷达 + 鸿蒙 OS" 构建生态闭环,余承东宣称 " 无激光雷达版本亦优于 FSD";小鹏通过 XNGP 实现全国范围无图导航,并联合保险公司推出 " 智驾险 " 化解责任界定难题;比亚迪则依托 550 万辆年销量形成数据规模效应,其 " 天神之眼 " 系统可实时接入区域交通数据预警特殊路况。

    而中国也正从 " 数据合规监管者 " 转向 " 技术标准输出者 "。2024 年《智能网联汽车数据跨境清单》为合规数据流动提供通道,但特斯拉因地缘政治因素难以享受政策红利。本土企业通过政企协同加速技术落地:比亚迪与深圳交管系统直连获取实时路况,华为联合运营商构建 5G 车联网,实现车辆与信号灯、路侧单元的高效交互。产业链层面,地平线征程 6 芯片、黑芝麻智能 A2000 等本土算力平台已实现 7nm 制程突破,特斯拉若无法融入这一生态,其本土化成本将居高不下。

    除了技术挑战,L3 级自动驾驶的落地还面临着复杂的法规与伦理困境。在法规方面,目前全球范围内针对 L3 级自动驾驶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如何界定自动驾驶车辆在事故中的责任归属、如何规范自动驾驶系统的测试与上路标准、如何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与隐私等问题,都需要通过立法加以明确。例如,当自动驾驶车辆发生事故时,是由车辆制造商、软件开发者还是用户承担责任,目前尚无统一的法律规定。这不仅给司法实践带来了难题,也增加了企业推广 L3 级自动驾驶技术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特斯拉 FSD 的入华困境,折射出全球化技术与本土生态的冲突。数据层面的硬约束、技术路线的软对抗以及商业模式的鸿沟,共同构成了其 " 水土不服 " 外在表现。特斯拉若想破局,或需接受 " 中国特供版 FSD" 的现实,甚至重构其技术架构;而中国车企的终极目标,是以本土化能力为跳板,争夺全球智能驾驶的话语权。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特斯拉 自动驾驶 激光雷达 中国车企 美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