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发标的抖音账号发的短视频五花八门,有时他在唱白族调,有时在茶馆喝茶,这时的寸发标放松、自在。但如果是在锻制银器,他就仿佛变了一个人,戴着眼镜,用小锤一丝不苟地敲敲打打。在锻制银器时,寸发标才又变回那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专攻鹤庆银器锻制近 50 年,寸发标从当年的 " 小炉匠 " 变成现在的 " 工艺美术大师 ",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也带动家乡云南鹤庆新华村完成蝶变,彻底摆脱贫穷的面貌。
如今,随着短视频和直播电商兴起,寸发标也紧跟潮流,勇于 " 触网 "。他的银器作品,被搬上不少抖音直播间,成为粉丝追捧的爆款。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寸发标
从 " 小炉匠 " 做起,专注银器锻制近 50 年
大理鹤庆新华村,如今被称为 " 银器匠人的天堂 "。在新华村古色古香的街道上,除了几间小超市,其他店铺大都专注于制作和销售银器。
1962 年 6 月,寸发标就出生在新华村一个普通农家,他的祖辈都是手艺精良的银器匠人,到他已经是第六代传人。从 16 岁起,寸发标就跟随父亲学习银器锻制技艺,至今已是个从艺 47 年的老工匠。
早在 2014 年 11 月,银饰锻制技艺(鹤庆银器锻制技艺)就被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寸发标当然也是传承人之一。而新华村制作银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南邵国时期,已有千年历史。
从形态和品质来看,鹤庆银器造型丰富,涵盖茶具、酒具、炊具、首饰等多种类型,具有光泽度好、抗氧化、不易变色等特点。而从工艺技法来看,从一块银块变成鹤庆银器,要经过制模、案刻、拉丝、打磨等 13 道工序,其中最为考究的便是錾刻工艺。
" 鹤庆银器以锻制技艺为主,锻制技艺难度非常大,技巧也非常强。" 寸发标说," 我们过去走村串寨的时候,积累了大量的技法。还融合了彝族、哈尼族、苗族、傣族、景颇族、藏族的传统工艺技法。" 这也成就了鹤庆银器技法的权威性,因此也有了 " 中国手工银器看云南,云南手工银器看新华 " 的说法。
就像习惯了四处闯荡的祖辈一样,1987 年,25 岁的寸发标带着徒弟前往西藏拉萨,从事民间工艺加工制作。" 刚到西藏时,最头痛的就是恶劣的气候,再加上高原上空气稀薄,头昏脑涨,就有点后悔,为什么要来这么艰苦的地方。但了解到当地人对银器的需求,以及藏族金银器具的高超技艺后,真觉得那里是我们手艺人的天堂。"
" 在内地做工艺,就是为了好看,让大家满意,做出来的银饰品很热闹。但藏族地区的工艺不一样,他们是带着一种信仰和虔诚,用心去做,用生命去感受,要做好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寸发标说,这是自己在西藏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在西藏期间,寸发标设计制作的《布达拉宫》作品,被西藏自治区访美代表团选为赠送美方的珍贵礼品。
9 年后,1996 年,寸发标带着自己在西藏学到的技艺,回到了家乡新华村,开启了一段新的匠人生涯。
说起离开西藏的原因,寸发标说,是源于一个偶然的契机。" 当时遇到了一个云南的援藏女干部,她跟我说,寸师傅,你有这么好的手艺,为什么不在家乡做?我说,在家乡我找不到工作,没有活干。" 寸发标回忆说。
" 她说你错了,你面对的不是白族,也不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而是整个世界。你要知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寸发标说,那天晚上,他失眠了。
借了一堵墙,还了整个新华村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尽管当时父亲说他是在痴人说梦,但寸发标还是毅然放弃西藏的事业,顶着压力回到了家乡。
" 回来后,因为要建工作室,我就跟村里人借了一堵墙,靠着那堵墙建了三间工作室。" 寸发标说。后来,作家冷梦在长篇纪实文学《锤炼幸福》中描述道,寸发标从西藏回来跟老乡借了一堵墙,现在他还了整个新华村。
这当然是后话。把时间拨回到刚回家乡的日子,寸发标说自己当时的处境举步维艰。
" 新华村以前被称作‘寡妇村’,村里的男人都出去了,在外面闯荡,当小炉匠,只留老人和女人在家里种庄稼。" 实际上,去西藏前,寸发标自己就当过走街串巷的小炉匠。" 挑着工具和炉子,走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不仅限于银器,金银铜铁都能做。" 因此,寸发标深知 " 小炉匠 " 的不易。
" 那位援藏干部跟我说,要面对整个世界,但世界在哪里,我没看到。" 寸发标说,当时自己也苦闷彷徨过,但终归还是要谋个出路。" 整个世界太大了,我就先面对中国,咱们是龙的传人,于是就设计了九龙壶。"
或许连寸发标自己都没想到,九龙壶会一炮打响。" 我设计九龙壶,一把壶配 8 个酒杯、一个盘子,事先没有计算过壶能盛多少酒,杯子又能盛多少,觉得只要首尾相衔好看就行了。结果做好后,壶里的酒倒在 8 个杯子里,一滴不多一滴不少。"
寸发标正在工作
寸发标觉得,一定是运气来了,于是就申请了 " 标样牌 " 九龙酒具国家专利。不仅如此,标祥牌系列酒具还因设计新颖、造型高雅、图文细腻,多件作品被云南民族博物馆和西藏布达拉宫收藏。
自己的事业走上正轨后,寸发标没有忘记那位援藏干部跟他说的话,他要把鹤庆银器锻制技艺带向更大的世界,同时也要带领新华村村民一起致富,改变过去 " 寡妇村 " 的面貌。
作为一个典型的白族村寨,新华村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十分丰富。
" 新华村有山有水有田园风光,再加上村里的男人都是手艺人,是个典型的工匠村。" 寸发标说,这也就给新华村指明了发展方向。在他的带动下,新华白族村手工艺品加工作坊规模不断扩大,加工水平不断提高,新华村也因此被评为 "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 中国民俗文化村 "" 云南魅力名镇 "。
不仅如此,从 18 岁起,寸发标就开始带徒授艺。截至目前,寸发标直接带徒 380 多名,间接带徒 1600 多名,通过担任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在校培训学生 2000 多名。
在此过程中,寸发标的手艺不断精进的同时,也获得了多项荣誉。1999 年 6 月,寸发标被云南省文化厅授予 " 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 " 称号;2003 年 12 月,寸发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 " 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 称号;2018 年,被评为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2024 年 9 月 27 日,寸发标被授予 "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 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寸发标设计的主题为《中华一家亲》的大型银雕屏风生动诠释出全国各族人民 "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 的共同愿景,该屏风也被国家民族文化宫永久性收藏。
寸发标设计的主题为《中华一家亲》银雕屏风
在直播间,找到更大的舞台
在寸发标的带动下,曾经四处飘荡的新华村银器匠人,都陆续回到了家乡," 家家有工匠、户户是作坊 " 的景象逐渐形成。如今的新华村,已经蝶变成 "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 中国民俗文化村 " 等荣誉于一身的小康村。
寸发标曾经的愿望实现了。
不过,如今,寸发标有了更大的愿望。" 我认为新华村的银器技艺应该让更多的人来了解、研究,让中国的银器制作真正成为一个国际知名品牌。" 他说。
要让鹤庆银器走向更大的舞台,不仅要对产品进行创新,还要改变传统的经营和销售模式。好在,随着短视频平台以及直播带货的兴起,鹤庆银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两年前,寸发标与呆坐银壶品牌达成合作,并担任品牌艺术总监。" 我们工厂里生产的银器,也交给他们推广销售。" 寸发标说。
在抖音平台,呆坐银壶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该品牌主打精美的银制茶具,以独特的设计和高品质的制作工艺而闻名。不仅如此,经由呆坐银壶,寸发标的作品也进入了许多主播的直播间。
1 月 15 日,抖音主播斤斤进行了一场呆坐银壶专场直播,其中上架了一批寸发标亲工制作的限量款煮茶、煮水银壶。尽管客单价不低,但直播下来,还是被抢购一空,总成交量超过 500 单。
抖音电商 " 伴斤茶舍 " 助力非遗好物销售
" 现在年轻的朋友面对传统手工艺,也愿意停下脚步慢慢地听,进而更愿意入手。" 今年 26 岁的斤斤是江西景德镇人,大学毕业后,她没有参与家里的瓷器事业,而是发挥播音主持的专长,成为一名短视频和带货主播," 想把自己的审美带给更多的人 "。
对于抖音电商,斤斤的看法和寸发标不谋而合。" 我们线下的店,一天进来 1000 个人就是夸张的说法了。但在抖音平台,一场直播就有几万人在看。大家通过直播,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深入了解,这是很好的事情。" 寸发标说。
斤斤也觉得,抖音电商最大的优势就是体量大,用户足够多。" 另一方面,抖音电商的生态越来越规范,在认真地推广优质内容。"
正如斤斤所说,为了助力传统文化传播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抖音电商 " 看见手艺计划 " 联合 " 抖音非遗计划 " 等专项,依托全域兴趣电商模式,发挥平台内容、流量和技术优势,通过资源支持、官方培训、平台活动等多项举措,助力传统手工艺被更多人看见,手艺人、品牌和商家获得新发展。
不仅如此,抖音电商还持续为非遗传承人、传统手艺人提供扶持,帮助他们掌握短视频和直播技能,创作优质内容,提升运营能力,获得更大的市场和机会,促进传统手艺人在抖音上健康发展与成长。随着抖音电商深耕 " 全域兴趣电商 ",越来越多商家通过店播获得新的发展,非遗传承人也通过与中小达人合作拓展了新的销路。
" 新时代,新经济,我们这些传承人也应该走出去,通过新的模式弘扬传统,我们不能落伍。" 寸发标说。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