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票房破百亿元,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冠军;世界电影史票房前十中唯一一部非英语作品,世界著名评分网站 IMDb 收获 8.4 分,超越《飞屋环游记》等佳作—— " 高开疯走 " 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 2》),可谓 2025 年初全球范围内最重磅的文化事件之一。
" 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朋友小哪吒。" 在国人心目中并不陌生的哪吒,回归即是顶流。2019 年," 魔童 " 哪吒横空出世,观众第一次见到一个丑丑的、不受人待见的哪吒。无论戏内戏外,哪吒都扭转了人们对他的偏见。一句 " 我命由我不由天 ",改写了哪吒的结局,也点燃了大众对国产动画的热情。彼时,《哪吒之魔童降世》拿下 50 亿元票房,创造了中国动画电影史上最高纪录。时隔六年的《哪吒 2》,正不断刷新世界影史纪录。
" 哪吒 " 的名字,本身就已透露了其异国的出身。按《新周刊》对哪吒的梳理," 哪吒现莲花化身 "" 三头六臂擎天地 " 的典型形象,隐含着一部中外文化交流史:最初源出古埃及。在埃及创世神话中,太初之水中浮现出一朵莲花,从莲花中走出 " 神圣之子 ";藕和莲花在印度神话中成为宇宙呈现的象征,莲花诞生了古希腊神话中的日出之神。" 三头六臂 " 的形象并不存在于中国的神仙体系中,但在印欧系神话中却比比皆是:有古希腊神话女神赫卡忒、中亚粟特祆神维施帕卡 ……
哪吒这样一个起源于国外的神灵,为什么不仅能在中国社会扎下根来,还能在不同时代都深受喜爱?《新周刊》的解读是,哪吒传入中国后,顺利实现了 " 中国化 ":可以 " 降龙 ",继而带来 " 风调雨顺 ";可以庇护儿童、祛除病魔,保障水源干净、防止瘟疫;骁勇善战,是法力强大的少年神。
在很长的历史时段中,哪吒是以 " 少年神 " 的形象为人所知的。其 " 长缨在手,缚住苍龙 " 的形象,经历了银幕的重塑——这是《文化纵横》杂志对 1979 年的《哪吒闹海》到当下两部《哪吒》进行梳理后得出的结论:1979 年,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这年夏天,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哪吒闹海》,将哪吒重构为 " 善良的美少年 ",且正式将哪吒再造为 " 反抗的神话 ":一个为个人、为民众抗争的少年英雄,一个追求公平、正义的化身;2019 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囿于其 " 魔丸转世 " 身份,在不断质疑 " 我是谁 " 中左突右撞,最终完成了身份的和解、成为与 " 命运 " 开战的自我解放者;2025 年的《哪吒之魔童闹海》,用 " 把世界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 的勇气,破除了 " 成为世界喜欢的样子 " 的规训。文章认为,这是在全球化语境下重新定义了哪吒的反抗精神——他不仅挑战外部压迫,更突破自我认同的桎梏。哪吒形象在银幕上的重塑,不仅展现了中国动画工业的成长,更折射出时代变迁里中国社会文化观念的演进。
有意思的是,饺子导演的两部《哪吒》,与重燃东方神话宇宙的《黑神话:悟空》有着相同的精神内核。不论是 " 哪吒 " 还是 " 悟空 ",他们真正反抗的,也许就是资本主义编织的神话网络,以及其背后的霸权秩序。
来源 贵阳日报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