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这个科技与生活深度融合的时代,家居智能化已突破传统设备互联的局限,演进为具备多维感知与主动决策能力的 " 空间智能终端 "。
随着 AI Agent 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住宅不再仅仅是物理空间,而是逐渐转化为具有自主思考与交互能力的 " 智慧生命体 "。
为此,我们书面采访了栖息地 CEO 沈亚楠(原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前总裁),请他和我们聊下 AI Agent 在智能住宅中的产品研发的理念和故事,以及对未来的一些思考。
问:您曾提到 " 用造车的方式造家 ",为何选择将汽车工业的逻辑引入智能家居领域? 在人才方面,做了什么样的储备?
沈亚楠:过去 20 年,中国虽然建了约 200 亿平方米的房子,但 " 好不好 " 的问题仍未解决。传统家装行业存在功能分散、体验割裂的痛点,用户往往陷入 " 装修后仍需妥协 " 的困境。而汽车行业经过百年发展,已形成高度集成、软硬件一体化的产品逻辑。我们希望通过 " 产品化 + 智能化 " 路径,先打造完整的智能住宅底盘,再实现功能整合,让家从 " 功能拼凑 " 升级为 " 智能体 "。
人才方面我们也搭建了一个多维的团队,创始人员包括了智能汽车、互联网科技、高端制造、高端定制家装等多个行业,在设计和智能都有所兼顾。
问:家庭 AI Agent" 小七 " 在 L32 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实现从 " 功能执行 " 到 " 主动思考 " 的跨越?
沈亚楠:小七不仅是家庭助手,更是家庭成员,具备 " 感知 - 决策 - 行动 " 闭环能力。它通过 9 类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人体动作等数据,调用空调、新风等设备联动控制;遇到复杂问题时,会向外部专家求助并学习解决方案。更关键的是,小七拥有 200TOPS 本地算力与 4TB 私有云,支持 OTA 升级,能根据家庭数据动态成长,真正实现 " 陪伴家人一同成长 "。
问:L32 的智能底盘如何支撑 AI Agent 的运行?有哪些技术创新?能不能举例子描述下?
沈亚楠:我们开创性地将汽车中央电子电器架构引入居住领域,构建了四个核心技术,在算力方面打造了家庭私有算力中枢 ,用的是 Jetson AGX Orin 芯片,提供 200TOPS 本地算力,保障 7 × 24 小时稳定运行;家庭融合传感系统上布设 9 类传感器,覆盖环境、儿童坐姿等维度,实现全屋实时感知;对于家庭私有云也做了设计,标配 4TB 存储,支持 1315 台设备连接,数据本地化处理保障隐私安全;同时我们做了混合组网通讯系统冗余,断网仍可运行,确保服务连续性。
问:L32 的研发过程中,最挑战的部分是什么?
沈亚楠:最大挑战在于 " 高度集成 " 与 " 个性化 " 的平衡。我们开发了 450 个功能模块,涵盖水槽柜、儿童床等场景,但需确保模块间的兼容性与空间利用率。例如,0.15 立方米的 "WaterCube 四合一处理器 " 需集成净水、软水等功能,同时适配不同户型;智能伴读舱则需整合护眼灯、坐姿监测等 18 项子系统。此外,数字孪生系统(HDT)帮助我们在虚拟空间预演设计,减少现场返工,确保 " 所见即所得 "。
问:您如何看待 AI Agent 在智能家居中的长期价值?
沈亚楠:AI Agent 是智能家居的 " 大脑 ",未来将推动居住空间从 " 被动响应 " 转向 " 主动服务 "。随着数据与算力的持续积累,家将真正成为 " 生活伙伴 ",甚至参与家庭决策(如健康管理、教育规划)。L32 的发布只是开始,我们希望让每个家庭都能以高性价比享受科技带来的幸福感。
问:AI Agent 如何重塑未来智能家居的体验?
沈亚楠:传统智能家居主要是实现 " 智能功能 ",比如语音控制开灯,而 AI Agent 让家具备感知、决策、执行并持续学习的能力。例如,小七可根据儿童作息自动调节灯光、温湿度,并联动学习桌椅的护脊功能;家长可通过语音指令设置 " 回家模式 ",一键完成设备联动,通过毫米波雷达与红外传感的无感化联动,住宅能在老人起夜时自动点亮地灯,并根据体感调节水温适合人体需求。更重要的是,AI Agent 通过长期学习家庭成员习惯,提供个性化服务,推动智能家居从 " 功能堆砌 " 向 " 能力化 " 跃迁。
若能平衡标准化与个性化需求,并通过北上广深体验中心加速市场教育,随着技术成熟与成本下降,智能住宅或将成为新建住宅的标配,有望成为智能汽车之后的下一个万亿级风口 。而后续对于栖息地来说,如何推进更多城市的落地也很关键,我们会持续保持关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