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APP 03-03
UT,埃安急需的那根“救命稻草”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出品丨虎嗅汽车组

作者丨李赓

头图丨埃安

" 如何真正打开消费市场局面 ",一直是广汽新能源业务近几年的核心挑战。

以 2024 年为例,广汽的四大业务品牌丰田、本田、传祺、埃安虽然销量同步均有所下滑,但四个品牌的整体销量仍能排进中国市场细分品牌销量的前 25 名(分别位列 8、16、24、23)。

但如果只看新能源,其中三个品牌就会发生大幅 " 下滑 ",广丰下滑到 85 名,广本下滑到 61 名,传祺下滑到 34 名,唯有埃安实现了显著的名次上升,来到第 6 名。

比总体新能源渗透率低,销量持续下滑更严重的,是广汽目前新能源产品与消费市场的 " 隔阂 ",这一点具体到车型中尤为明显。

传祺 5.6 万销量中有 4.7 万来自 M8、M9 两款普通消费者比较少购买的中大型 MPV 产品。而埃安近 33 万辆的总数中,长期与 " 网约车 " 密切关联的 AION Y 和 AION S,就占到了 27.9 万辆。最终和普通消费者强关联的,只剩下了 AION V、AION RT 和传祺 ES9,后三者在 2024 年 12 月、2025 年 1 月(因为 RT 上市不满一年,所以不采用年销量数字)只卖出了 1.28 万辆和 4877 辆。

造成 " 隔阂 " 原因很多,有埃安之前在网约车领域的 " 过于成功 "(打了车只要埃安停身边就下意识要上车),有希望用昊铂来区隔消费市场但来得太迟的 " 过于理想 ",更有广汽在乘用车市场长期 " 远离 " 综合性价比。

之前数年积累的错误想要一口气改变显然很难,但上周正式上市的 AION UT,正在成为第一根关键的 " 救命稻草 "。

AION UT 注定成为 " 爆款 "?

从定位和实际尺寸上来说,AION UT 这根 " 救命稻草 " 其实很小。车长不到 4 米 3,宽度刚 1 米 85,高度不到 1 米 6,是 AION 目前在售的最小尺寸产品。

好在明显更低的定位也换来了更低的价格,5 款具体车型售价区间为 6.98 万至 10.18 万元,相比预售时的 8 万元起价有显著降低。通过享受国家置换补贴,新车的最低售价可降至 5.48 万元。

没错,这款产品所最终瞄准的,就是仍被比亚迪 " 海鸥 + 海豚 " 统治的 A0 级小车市场。

2024 年一年,比亚迪光靠这两款产品就在中国市场疯狂销售了 60.5 万辆车,直接超越了绝大部分友商一年的新能源总销量。

为什么比亚迪能够统治这个市场?一位目前工作在自主品牌一线的大销售向虎嗅汽车表示:" 除了产品综合性价比足够出色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 A0 级产品的 " 代步工具 " 属性最重要,消费者追求的,往往是售前售后网点健全、口碑不错、能够闭眼入。"

转换成更好理解的人话:这一市场区间不仅竞争逻辑更简单,资格老、品牌口碑有积累的自主车企甚至还有额外加成。

今年,另外一家友商吉利就用自己的新产品 " 星愿 " 给埃安打了个样板。

今年 1 月中国纯电新能源中,销量前十且环比增长(相对于去年 12 月)的,有且只有两款车,一个是吉利星愿,一个是小鹏 MONA03。

去年 9 月才上市的星愿,快速逆袭的原因也非常直白—— " 综合性价比 " 和 " 差异化竞争 " 两手抓:其尺寸比海豚还大上一线,具备类似的续航能力,但是售价还稍低,叠加吉利自身的品牌属性和网点覆盖,几乎没怎么费力就获得了大量的市场订单。

加之今年 1 月因为比亚迪准备进行 " 智驾平权 ",所以在销售端放慢了节奏,其中很大一部分销量随之被吉利转化到了星愿之中。

参数埃安 UT星愿海豚
长 ( mm ) 472041354125
宽 ( mm ) 185018051770
高 ( mm ) 157515701570
轴距 ( mm ) 275026502700
后备厢容积 ( L ) 440410420
电池容量 ( kWh ) 444044
CLTC 续航 ( km ) 420410420
电机功率 ( kW ) 1008570
胎宽 ( mm ) 215195195

而埃安 UT 所采取的打法其实与星愿一致,只不过竞争对象换成了后者。UT 相比星愿,再次在尺寸和动力方面有了明显提升,续航表现同一水平,在舒适性还做了很多加法:包括 " 更包裹支撑的座椅 "、" 更低的后备厢开口 "、" 一键放平的前排座椅 "、" 靠近自动解锁 "、" 更有效保护后排儿童的 V 型气帘 "、" 倒车也可用的 AEB 功能 " 等等。

整体更 " 卷 " 的产品力,叠加与星愿几乎完全重合的价格区间,最终形成了一个比事实产品更 " 卷 " 的综合性价比,基本消除了 " 销量不爆 " 的所有可能性。

埃安这么 " 卷 ",真的只是为销量?

按照 A0 级市场的规律,埃安 UT 在 2025 年达成 15 万辆以上的销量大概率不是难事,有望进一步挑战 20 万辆,为广汽整个新能源业务提供 40~50% 的销量增长,绝对算得上可观。

但考虑到非常 " 卷 " 的售价,埃安 UT 无法为埃安和广汽贡献很多商业价值,其最大的意义还在于进一步拓展新能源普通消费市场,刷新消费者对于埃安的认知:一是打破埃安的 " 网约车 " 标签;二是将埃安的产品力向尽可能多的消费者传播,重塑自己的新能源品牌。

先说网约车,过去埃安的产品之所以会被网约车行业 " 过度认可 ",一是产品质量的确可靠,其次是重点产品的规格的确适合网约车用途(例如 AION Y 那个宽敞的后排);而如今 AION UT 虽然同级尺寸很大,但因为两厢设计和尺寸小,已经无法用于网约车市场。

更重要是接触消费者,虽然 A0 级产品尺寸小,但其所覆盖的消费者范围实际上比更大的 A 级和 A+ 级市场更宽。

根据易车研究院的 2024 年的中产车市研究,比亚迪海豚在这个细分市场中的占有高达 2.04%,仅次于 3.72% 的 Model Y,排名第二。很多中产用户收入可观,但因为自己拥有两辆及以上的汽车,所以在后续增购的过程中,往往会形成 " 补缺 " 的选购逻辑。

他们的购车原因,前六名中有四个都与 A0 级小车相关,包括 " 上下班 "、" 代步 "、" 接送孩子 "、" 生了孩子 "。叠加他们集中在分布在一二三线城市中的特性,导致相对较小的 A0 级别新能源车不仅能够满足空间和续航需求,同时还能带来更佳的使用体验。

也正是因为 A0 级宽泛的目标用户群体覆盖,让这个级别的产品成为了自主车企品牌经营的重中之重。比亚迪近年来在国内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很大一部分助力就是来自海量的 " 海鸥 + 海豚 "。

在近期的新车发布会预告中,除了埃安 UT 的动向,广汽传祺也已发布了重要信息。本次发布会将重点展现其全新车系 " 向往 "。根据媒体邀请函的图片和文字信息可知,传祺这次将推出一款 MPV、一款轿车和两款 SUV,均采用插混动力系统,并集成华为智驾和智舱解决方案,彰显技术与研发优势。

此次埃安与传祺的 " 默契 " 协作,也凸显了随着新帅上任,广汽正在新能源领域再次进入冲击状态,尝试甩掉自己 " 落后 " 的帽子。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新能源 传祺 广汽 比亚迪 aion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