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 ESG 整合策略,捕捉长期增长机遇。
作者 | 吴勇
编辑丨高远山
来源 | 野马财经
这是野马财经的第 4292 篇原创
本文约 4300 字,阅读时长约 8 分钟
当全球资本的目光从 " 增长神话 " 转向 " 可持续未来 ",一场静默的金融革命正在中国加速上演。
从政策层到资本市场,从央企巨头到中小机构,"ESG" 已从舶来概念蜕变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叙事。而在这股浪潮中,金融业正成为最激烈的变革现场。
工商银行绿色信贷余额突破 5.4 万亿,平安保险资金负责任投资规模逼近 8000 亿,中金公司境内累计承销绿色债券超 3000 亿……头部机构以真金白银重构投资逻辑。
图源:罐头图库
而更深层的颠覆在于,当欧盟供应链审查新规倒逼出口企业提升 ESG 评级,当 " 双碳 " 目标写入十四五规划,金融机构的每一笔信贷投放、每一次 IPO 保荐,都在悄然重塑中国经济的基因链。ESG 不再只是企业的 " 道德加分项 ",而是关乎国际话语权争夺、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存法则。
这场变革背后,一场关于价值衡量的认知革命正在发生。ESG,这个曾经陌生的缩写,正成为解码中国金融未来发展的关键密钥——它既是规避 " 黑天鹅 " 的风险雷达,更是开启绿色经济的 " 战略罗盘 "。金融巨头们如何在可持续浪潮中突围?答案或许藏在每一份 ESG 报告的细节里。
从 " 选择题 " 到 " 必答题 "
一家企业除了赚钱能力,还能从哪些方面被 " 打分 "?
2004 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正式提出 " 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治理(Governance)" 三大维度,合称 ESG,鼓励企业从这三个方面寻求可持续发展。
2006 年,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 PRI)将 ESG 纳入投资决策考量过程。此后,ESG 逐渐成为海外资本市场评估企业投资价值的重要标准。
如今,这套标准已成为衡量企业 " 可持续发展力 " 的核心工具,尤其在金融领域,ESG 正从 " 加分项 " 变成 " 必答题 "。
如果企业需要一份 " 体检报告 ",除了财务报表,还得涵盖环保表现、社会责任和内部管理。这就是 ESG 的作用——通过环境、社会、治理三大指标,全面评估企业的 " 健康状况 "。
图源:罐头图库
环境(E):比如一家工厂是否偷排废水,或者是否使用清洁能源。社会(S):涉及员工福利、社区关系,甚至产品是否安全。治理(G):包括高管薪酬是否合理、股东权益是否被保障。
随着 ESG 的推广,过去,投资者只看企业赚不赚钱观念也在改变,并将 ESG 作为重要的决策依据。比如,投资者在选择如何进行资产布局的时候,遵循 ESG 理念,就可能会避开污染严重的行业,而更多地去选择给绿色产业 " 送钱 ",比如光伏、风电项目。
尤其是是对于金融行业,行业人士指出,其不仅是 " 避雷指南 ",也是通向可持续未来的 " 战略罗盘 "。从风险管理到投资革命,从政策驱动到全球话语权争夺,ESG 正推动金融行业向绿色化、透明化、普惠化转型。
今年 1 月 8 日,据央行副行长朱鹤新在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推进会上表示,2024 年三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存量规模超过35 万亿元,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超3.9 万亿元,位于世界前列。此外,媒体公开报道显示,就连养老金、保险资金都开始重仓 ESG 资产。
图源:罐头图库
据 IIGF(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统计,截至 2024 年 4 月 30 日 A 股 125 家金融行业上市企业中,有 116 家公司对 ESG 情况进行了独立报告披露,披露率高达 92.8%,相比于全 A 股上市公司 39.4% 的披露率,金融行业在 ESG 信息披露方面表现遥遥领先。
不过,IIGF 也指出,在披露质量方面,金融行业整体披露质量相较全行业表现出色,银行业整体披露情况显著较优,保险业整体表现不错,证券业整体表现较好,但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分化,大型机构表现较为突出,中小型机构仍需加强。
不论如何,一个趋势正在变得越来越明显:投资者不再单纯追逐短期收益,而是通过 ESG 整合策略,在绿色债券、碳金融等领域捕捉长期增长机遇。从 " 财务价值 " 到 " 综合价值 ",ESG 正在改写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法则。
政策 " 强共振 "
头部金融公司积极践行 ESG
2024 年,中国 ESG 发展迎来政策 " 强共振 "。
去年 3 月,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发布《加快提升本市涉外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能力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 年)》要求,到 2026 年基本形成本市政府、行业组织、涉外企业、专业服务机构共同参与、协同发展的涉外企业 ESG 生态体系。
同月,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公布的《北京市促进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 年)》明确指出,到 2027 年,北京 ESG 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将日趋完善,生态体系也将加速形成。
同月,苏州市工业园区召开 ESG 产业发展推进大会,发布《苏州工业园区 ESG 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苏州工业园区关于推进 ESG 发展的若干措施》两份文件,甚至直接给出现金奖励:对于积极践行 ESG 理念、规范披露 ESG 报告的企业,最高 5 万元奖励;打造苏州工业园区 ESG 产业创新中心,对于符合条件的 ESG 项目,最高可获得 300 万元房租补贴等。
2024 年 5 月 1 日,上海、深圳和北京三大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正式实施,引导和规范上市公司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又称《ESG 报告》)。
《指引》对上证 180、科创 50、深证 100、创业板指数等重要市场指数的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做出了强制要求,公司应当最晚在 2026 年首次披露 2025 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同时,鼓励其他上市公司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
今年年初,根据上述指引,三大交易所起草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作为《指引》下的工作指导性文件,已于 1 月 17 日正式发布。其在《指引》基础上进一步提示工作流程及报告披露要点,为上市公司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提供参考。
一方面政策在鼓励,一方面头部企业也在积极践行。比如一些头部金融公司,不仅在自身运营中积极践行 ESG 理念,还在推动 ESG 投资和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中国平安通过 " 保险 +ESG" 模式创新,开发碳汇指数保险、绿色债券等产品。截至 2024 年 6 月末,平安保险资金负责任投资规模已达 7999.02 亿元,其中绿色投资规模 1248.77 亿元。其还自 2016 年起就开始承保白鹤滩水电站项目,为全球最大 " 清洁能源走廊 " 提供风险保障。
图源:罐头图库
再比如工商银行,其作为国内绿色金融先行者,截至 2023 年底绿色信贷余额(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口径)近 5.4 万亿元,境内绿色贷款规模和增量均保持领先。同年,该行境内绿色金融债券发行总计 600 亿元,为银行间市场 2023 年度发行规模最大的主体,境外绿色债券发行累计达 199 亿美元。通过数字化转型,构建绿色金融大数据平台,工行银行实现对绿色项目的精准识别与高效审批,提高了绿色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覆盖面。
还有中金公司,作为头部券商,其以 " 研究 + 实践 " 双轮驱动,连续四年发布 ESG 报告。2023 年,中金公司完成绿色金融投行相关项目交易规模超人民币 6000 亿元,境内累计承销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合计约人民币 3170 亿元,完成绿色金融相关股本项目交易规模约人民币 710 亿元,覆盖多个行业标杆项目。2024 年,中金公司宣布在中金点睛平台发布中金 ESG 评级,聚焦于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多维度分析,旨在凸显公司在 ESG 领域的综合实力与潜力,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此外,中金资管其自研的 ESG 评分模型覆盖境内 8000 多家债券发行人和上市公司,并逐步加快 ESG 评分在投研实践中的应用。其发布的《碳中和经济学》等研报,深入分析 ESG 对国家战略的价值,对行业带来重要参考价值。
再比如另一家头部券商国泰君安,持续关注并主动投资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以及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等领域,亦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截至 2023 年末,其共计投资绿色股权项目 6 个,投资规模 3.34 亿元;绿色债券(含碳中和债)投资规模 157.63 亿元,ESG 相关债券投资规模 229.58 亿元。将 ESG 因素纳入投资决策流程的投资规模为 2141.35 亿元,占总投资规模比重达 16.57%。
"2024 年以来,绿色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受监管高度重视,ESG 理念已逐步融入在绿色金融相关政策要求中。" 中信证券研究部认为,展望未来,预计随着国内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质量改善,ESG 数据指标覆盖率、真实性、可比性与财务重要性均将显著提升,将提升 ESG 信息对资管机构投资决策的增量价值,降低 ESG 理念与投资策略结合的投研成本,提升 ESG 投资有效性。
企业利润与社会价值有机统一
借助 ESG 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ESG 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比如欧盟将在 2026 年正式实施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要求企业披露供应链 ESG 信息,与欧盟有贸易合作的企业都将进入其管制范畴,重点是在人权和环境两方面进行供应链审查。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出口国,企业 ESG 表现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当前,国家对于 ESG 的重视在不断加强。从去年 4 月央行等七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在官方层面首次明确提出将 ESG 纳入信评,到去年 11 月财政部等十部委印发《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提出到 2027 年,企业可持续披露基本准则、气候相关披露准则及应用指南相继出台,到 2030 年,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基本建成。ESG 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
图源:罐头图库
随着 2024 年以来国内 " 双碳 " 和 ESG 发展驶入快车道,在证监会和财政部的多方发力指导下,我国多层次、多主体、多重点的信息披露政策陆续出台,相应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国内可持续披露规范的发展,有望推动上市公司践行可持续治理,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具体到金融领域,通过绿色信贷、债券等工具,金融机构引导资本流向低碳产业,在践行 ESG 的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例如,建设银行创新推出 58 项绿色信贷产品,支持能源、绿色建筑等领域,并通过债券、租赁等提供非信贷服务 95 项;中信证券 2024 年上半年以 76.18 亿元绿色公司债券(含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承销金额居行业首位,其将绿色金融作为重要发展方向,为企业提供绿色股权、绿色债券及资产支持证券等绿色融资解决方案,以资金配置引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2024 年,中金公司 2024 年协助绿色相关领域的交易规模超 4500 亿元,落地覆盖绿色投资领域的基金规模近 370 亿元。
" 国内外实践已经表明,基于 ESG 的风险管理确可有效规避风险因素。将 ESG 纳入风险管理及业务全流程,一方面有助于金融公司避免‘踩雷’,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发掘更加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客户。"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目前行业内头部金融公司已经陆续将 ESG 评价体系纳入公司战略指定与管理流程,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开拓绿色信托业务,助力 " 双碳 " 目标实现中,实现企业利润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随着国家对 ESG 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其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竞争力。金融机构通过 ESG 实践提升稳健性,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以 ESG 塑造品牌国家借助 ESG 实现高质量发展。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未来,在世界的舞台上,随着技术赋能与标准完善,ESG 将更加深度融入经济血脉,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
你对于 ESG 还有哪些了解?评论区聊聊吧。
© 野马财经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