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展 03-04
还在紧盯孩子成绩?这项能力才是2030年必备的核心能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各位家长和孩子们,大家晚上好!

这段时间我真是忙得像个陀螺,根本停不下来   因为我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一门全新的线上系列课,名字叫《给孩子的思辨小课》。

经过和团队小伙伴们的无数次讨论、录制和修改之后,它终于要来了。

3 月 6 日(本周四),《给孩子的思辨小课》将正式和大家见面!

01

我为什么做这门课?

之所以做这门《给孩子的思辨小课》,其实是源于我作为一个父亲的担忧。

我相信,很多家长朋友也有着同样的忧虑。

这些年来,整个互联网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网上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杂音,随便一个话题就能掀起大规模的讨论。

很多时候,大家聊着聊着就开始谩骂和人身攻击,甚至最后演变成群体性的对立。

久而久之,大家只会关注自己认同的观点和熟悉的领域,最终陷入了信息茧房的陷阱,再也跳不出来了。

我们的孩子恰恰是在这样嘈杂的网络环境下长大的,这让我感到深深的不安。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异军突起,又给我们制造了一层更深的焦虑。

比起人类,人工智能理论上是不存在个体偏见和信息茧房的,它是一种集超强逻辑推理能力与海量信息搜索能力于一身的智能工具。

科技狂人马斯克,近期更是发出了 " 人工智能将在 2029 年超越人类智慧总和 " 的暴论。

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如果我们不想让孩子被人工智能一边倒地碾压,至少要在理性逻辑上发力,帮助孩子掌握真正的思辨能力。

所以,作为一个纯理科生,我也想尝试介入,给孩子做这门思辨小课。

目的不是要让孩子学更多知识,只是为了让孩子在与人工智能的共处中,能够守住自己作为人类的独有的尊严,在未来社会拥有立足之地。

02

为什么人工智能取代不了思辨?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现在人工智能都那么厉害了,用 DeepSeek、ChatGPT 这些大模型来思辨不就完事了吗?

首先,思辨的起点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提出问题就是思考 " 我到底要考察哪一个问题 ",这显然不是人工智能可以教会我们的。

目前的人工智能,确实可以模拟人类进行推理,却不能够以人为出发点,提出有价值的思辨问题。

而我的思辨小课,正是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找到那些值得大家思考的,以人的利益为出发点的问题。

其次,当下通用的大语言模型的设计方式,是对海量材料进行搜集整理,按照大多数人的意见给出相应的思考逻辑,提供一个参考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AI 大模型经常会发生逻辑漂移,迎合大部分人的想法,把中间逻辑缺失的部分,牵强附会地进行补充。

然而我们知道,大多数人的意见,不代表是真正思辨的结果。

我们的思辨课,就是要从大多数人的想法中,找到不符合逻辑的这部分谬误,通过理性的思辨得到慢慢接近真理。

第三,各国的人工智能,往往会根据各国的主流价值观预设态度和立场。

不是说主流价值观不好,但是思辨很多时候就是在扩充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开阔我们的视野。

举个例子,人文社会科学要思考的是什么问题呢?

是 " 人是什么 "" 人的自由通向哪里 "" 人生到底是目的还是过程 " 等等突破认知界限的终极问题。

对这些终极问题的思考,人工智能不可能在现有框架下予以突破。

换言之,我们的思辨课就是为了引导每个孩子学会突破已知的框架,提出新的观点。

当然,我也得给人工智能说句话。

如果一个人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思辨意识,能够把自己的观点一步地与人工智能交流,它就能迅速搭建起思辨所需要的各种事实论据,实时填补我们在逻辑上的断档。

它虽然不能提供完美的答案,但是能给我思路,我也能给它思路,大家相互促进,就像两个人在讨论问题一样。

所以说,只要用得好,人工智能也可以成为孩子锻炼思辨能力的一个重要工具。

03

如何提升孩子的思辨力?

说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才叫有思辨能力呢?其实我们可以反向思考,到底什么是不具备思辨能力呢?

我们先从大家最熟知的,网上流传甚广的一个误区——不分「事实」和「观点」说起。

下面就是一个没有区分「事实」和「观点」的讨论:

网友 A:我觉得《哪吒 2》除了特效很好,剧情很老套,并不是一部很好的电影。

网友 B:照你这么说,那《阿凡达》剧情更差!

网友 C:全球票房前十的电影你都说不好,难道只有美国大片才好?你个舔狗!

网友 D:你有没有发现,只要黑国产的都有流量,这些人为了流量啥都敢喷!

……

咱们简单分析一下这个例子。

网友 A 说的 " 老套 "" 不是很好 ",明显都是他自己的主观评价,没有客观事实作为支撑。包括 " 特效很好 " 的评价,要是能说出制作团队用了哪些先进技术,有哪些技术指标,还能勉强算是事实。

网友 B 说的 "《阿凡达》剧情更差 ",也是明显的主观评价。而且《阿凡达》的剧情怎么样和《哪吒》有关系吗?逻辑完全跑偏了。

网友 C 说的 " 全球票房前十 ",这倒是事实。但他从这个事实引申出来的观点就有问题了,意思就是 " 只要觉得全球票房前十的中国电影不好,就是认为美国大片很好 ",也缺乏事实论证,站不住脚。

至于网友 D,前半句 " 只要黑国产都有流量 ",表面看是事实,其实也是不成立的说法,因为现在给国产点赞的也能得到很多流量;后半句说网友 A" 为了流量啥都喷 ",也是没有合理证据的揣测,你怎么知道他是为了流量呢?

你看,ABCD 四个网友,都没搞清楚自己说的哪些是客观事实,哪些是主观想法,所以根本没法好好交流,骂战一触即发。

所以,当「事实」和「观点」区分不清的时候,我们就极易陷入情绪化的认知中。

而《给孩子的思辨小课》,就会遵循以上分析过程,将问题一步步拆解来,帮助孩子区分清楚事实和观点,并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观点的碰撞,而不是单纯的情绪宣泄。

除了前面分析的不分「事实」和「观点」的谬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会犯很多逻辑谬误,比如:

滑坡谬误:" 屠户今天敢杀猪,明天就敢杀人,所以要抵制屠户杀猪!"

诉诸权威:" 父母 / 老师 / 专家 / 领导说的都是对的 !"

混淆相关和因果关系:" 公鸡打鸣后,太阳升起来了,所以太阳是被公鸡叫醒的。"

……

(这期视频号抨击的认知,犯了什么逻辑谬误?)

这门课就是要从不同的话题切入,和孩子一层层地拆解思辨的过程,帮助他们破除这些常见的逻辑谬误,提高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只有这样,孩子未来在面对每一个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关,或者与未来社会的发展相关的问题时,才能用理性的方式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创新性的观点。

04

家长和孩子能收获什么?

在思辨小课之前,我已经做了 3 季的《给孩子的财经小课》系列,带孩子从财经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很开心能收获很多孩子的认可和好评

(点击下方视频,看看小学员们怎么说)

现在,我希望通过这门思辨小课,给孩子带来更底层、更核心的价值——掌握思辨的工具箱和方法论,学会理性地思考世界和输出观点,同时收获更好的表达能力。

这门课同时也是给家长的一份礼物。

我希望在这门课中,给家长朋友做一个小小的示范,如何在家庭中营造一个平等、开放和包容的沟通氛围,收获更有质量的亲子沟通。

还在等什么?平均每次课不过一杯奶茶的价钱,就有机会给孩子一次终身受益的思辨交流体验。

3 月 10 日前下单还可领取专属福利 ~

现在就开始,和孩子加入课程,我们一起扫除认知谬误,做有思辨力的人!

咨询课程详情,

可扫码添加助教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人工智能 马斯克 ai 互联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