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 2 月的中国车市淡季中,比亚迪以 32.28 万辆的销量成绩再次刷新行业认知,同比增长高达 164%。这一数据的背后,不仅是比亚迪作为新能源领军者的市场统治力,更折射出其在战略层面的坚守与创新——从技术深耕到全球化布局,从多品牌协同到智能化平权,比亚迪以一套高级的、完整的 " 新能源生态协同 " 战略组合拳,为中国汽车产业提供了转型范本。
技术坚守:垂直整合与混动技术构筑护城河
比亚迪的销量基石,源于其对核心技术的长期投入与垂直整合能力。2 月销量中,王朝与海洋网两大主销网络贡献了 30.47 万辆,占比高达 94.4%。其中,宋家族以 8.97 万辆的销量成为 SUV 市场绝对王者,宋 PLUS DM-i 单月销售 3.87 万辆,同比增长超两倍;秦家族则以 4.24 万辆的成绩领跑 A 级轿车市场,同比增长 162.1%。
这些车型的爆发式增长,离不开比亚迪的 DM-i 超级混动技术。该技术通过高效能混动系统精准平衡续航与成本,成为家庭用户的首选,巩固了比亚迪在 10 万至 25 万元主流价格带的优势地位。
更关键的是,比亚迪通过垂直一体化供应链(自研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有效控制成本,并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这种 " 技术 + 制造 " 的双重壁垒,使其在价格战频发的市场中仍能保持高利润空间,形成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护城河。
多品牌协同与智能化平权
如果说技术是比亚迪的根基,那么多品牌战略则是其抢占细分市场的利刃。2 月销量数据显示:
腾势品牌交付 8,513 辆,同比增长 85.1%,D9 车型持续领跑高端 MPV 市场;
方程豹以 4,942 辆的销量深耕硬派越野领域,豹 5、豹 8 车型依托 DMO 混动平台开辟差异化赛道;
仰望品牌虽仅交付 105 辆,但其百万级定位为中国豪车市场树立技术标杆。
这种 " 金字塔型 " 品牌矩阵覆盖了从经济型到超豪华、从家用车到个性化需求的全场景,既避免了内部竞争,又实现了市场渗透的最大化。与此同时,比亚迪在智能化领域祭出 " 平权战略 ",将高阶智驾技术下放至 10 万元级车型(如海鸥),并计划通过 OTA 升级实现全系智驾能力普及。这一举措不仅打破 " 智驾 = 高价 " 的行业惯例,更以规模化优势加速技术迭代,重塑市场竞争规则。
全球化布局:从出海到扎根
海外市场成为比亚迪增长的第二引擎。2 月,比亚迪出口新能源乘用车 6.7 万辆,若算上皮卡则突破 7 万大关,同比增长 187.8%。在巴西、墨西哥等市场,比亚迪斩获纯电与插混双料销冠;在欧洲,元 PLUS(ATTO 3)、海豚等车型持续热销,甚至在英国、西班牙等地实现对特斯拉的反超。
这一成绩背后,是比亚迪 " 本土化生产 + 技术适配 " 的双轨策略:例如针对南美市场的充电基建现状,主推插混车型;在欧洲则强化纯电车型的续航与安全性能,精准匹配区域需求。
长期主义与敏捷迭代的平衡
比亚迪的成功绝非偶然,其战略内核可总结为三点:
1. 技术长期主义:持续投入研发(如 2024 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 65.53 亿元),以自研技术构建差异化优势;
2. 市场敏捷性:通过多品牌快速切入细分赛道,如方程豹瞄准越野蓝海、仰望冲击高端;
3. 生态协同:供应链垂直整合 + 跨界技术融合,形成成本与体验的双重竞争力。
在生态协同层面,比亚迪近期与大疆联合发布的灵鸢智能车载无人机系统堪称典范。该系统通过整车集成技术实现无人机动态起降、一键返舱、智能跟飞等功能,覆盖比亚迪全品牌车型,售价 1.6 万元起。首款搭载该系统的方程豹豹 8 无人机版售价 39.58 万 -42.38 万元,融合比亚迪 DMO 电驱平台、华为乾崑智驾 ADS 3.0 及大疆无人机技术,开创 " 车 + 无人机 " 的硬派越野新场景。
这一合作不仅推动车载无人机从小众功能向大众标配迈进,更通过技术普惠(如 30 套拍摄模板一键成片)降低用户使用门槛,甚至布局低空经济领域,将 " 陆战 " 拓展为 " 空战 "。
新能源中场战事的定力和勇气
2 月的销量佳绩,仅是比亚迪战略落地的缩影。凭借技术积淀、全产业链布局与全球化视野,比亚迪已为新能源 " 下半场 " 写下注脚——真正的领军者,既能坚守核心能力,又能以创新重构 " 生态规则 "。
" 风不止,则驭势而兴 "-- 这种战略定力与变革勇气的结合,或许才是中国汽车工业走向世界的终极答案。(网通社汽车研究院 特约评论员)
(图 / 文 网通社 未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