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财报 03-05
华仁药业业绩爆雷背后:内控缺失、转型遇阻与高层动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14 年盈利一朝归零。

文 / 每日财报   南黎                                                              

               "

近日,华仁药业披露 2024 年业绩预报,公司预计亏损 11.8 亿元至 13.8 亿元,同比下滑 727.45% 至 833.8%。这是华仁药业上市十年来,业绩首次预亏。此次巨额亏损犹如一颗重磅炸弹,不仅给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让众多投资者忧心忡忡。

二级市场迅速作出反应,业绩预告发布后华仁药业股价随即大跌超 8%,创下 2025 年内新低。截至 2 月 28 日收盘,华仁药业收于 3.16 元,市值降至 38.54 亿元。

13.478 亿应收账款全额计提,

内控合规存巨大漏洞

《每日财报》注意到,华仁药业业绩爆雷的核心因素在于其全资子公司青岛华仁医药有限公司(简称 " 青岛华仁 ")对国药药材股份有限公司 ( 简称 " 国药药材 " ) 13.478 亿元的应收款项全额计提信用减值损失。这笔欠款源于华仁药业全资子公司青岛华仁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青岛华仁 ")与药材股份之间的医药原料贸易业务。自 2020 年起,双方开始合作,但到了 2023 年上半年,青岛华仁决定终止该业务,并向国药药材提出回收业务款项的要求。

事实上,国药药材的暴雷风险早有端倪。自 2020 年 7 月始,国药药材此前的股东医药集团及其关联公司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以下统称 " 国药中药 ")频频通过官方网站发表过声明,并告诫所有潜在合作伙伴,务必严格审查合作方的资质信用及合同履行能力。公开资料显示,自 2016 年 11 月起,国药集团及国药中药不再担任国药药材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目前国药药材股份有限公司(国药药材)没有实际控制人,共有 5 名股东。

2020 年 11 月份,两家公司再次发布声明并指出国药药材存在违规使用国药集团商标的行为,并责令国药药材禁止以 " 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医药集团 " 等名义进行任何形式的宣传、投资或合作。

国药集团类似声明持续不断,尽管如此,华仁药业与国药药材之间的交易行为还是一直延续到了 2023 年上半年。据悉,在 2020 至 2023 年间,双方开展医药原料贸易业务,形成 14.1 亿元的应收账款。截至去年 9 月底,华仁药业的应收款余额高达 13.7 亿元,占其所有者权益的 48.29%。

如此大规模的应收账款,华仁药业却未能及时察觉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其内控和风险把控能力实在令人质疑。在贸易规模巨大的情况下,本应具备更强的风险意识,然而华仁药业似乎对种种风险信号 " 视而不见 ",这背后究竟是疏忽大意,还是另有隐情?                                             

实控人、管理层频繁变动

2010 年 8 月,华仁药业在深交所上市,总部在青岛,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以制剂、原料药、医药包材和医疗器械为主的医药健康产业集团。2019 年 7 月,公司进行了股权变更,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回溯华仁药业历史业绩,自 2010 年上市至 2023 年,华仁药业归属净利润累计为 11.99 亿元。而公司对国药药材的欠款无法追回,将导致华仁药业上市 14 年以来的净利润归零。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以来,华仁医药内部高管变动相当频繁,发生高管变更 6 人次,并且公司一直在寻求 " 易主 "。

2024 年 2 月,公司高级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吴聪递交辞职报告,随后 4 月李阳辞去非独立董事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同时韩莉萍女士不再担任代理董事会秘书,贾学飞申请辞去公司非职工代表监事职务。8 月末,公司副总裁白鹏也因个人原因请辞,12 月,执行总裁洪亮解聘,上述高管辞职后均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不仅如此,华仁药业一直在寻求 " 易主 "。2024 年 6 月 21 日,公司发布关于终止前次筹划实际控制人变更事项并再次筹划实控人变更事项的公告。最初,华仁药业筹划将控股权转让给陕西医药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 " 陕药集团 "),但因各方未能就具体条件达成一致意见,该计划宣告终止。同年 6 月,公司控股股东曲江金控与西安健康医疗集团有限公司(简称 " 西安健康集团 ")达成框架协议,拟将华仁药业转入后者麾下,实控人变更为西安市国资委。

然而,目前华仁药业实控人变更计划虽聚焦于西安市国资委,但审批流程尚未完成,叠加业绩亏损及诉讼风险,交易最终能否落地仍充满变数。这种不确定性给公司的未来发展增添了更多不稳定因素,投资者也在持续观望中。

标的业绩 " 变脸 " 转型未果

‌华仁药业业绩爆雷背后,其子公司业绩并未达预期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全资控股公司安徽恒星制药有限公司(下称 " 安徽恒星制药 ")因股权转让纠纷及客观情况影响,2024 年度经营业绩未达预期,商誉出现减值迹象,预计商誉减值金额为 3000 万— 9000 万元。

华仁药业以输液产品起家。但医保控费、带量采购、限输限抗等行业政策下,大输液行业增长必然受限。周希俭在领导华仁药业的过程中,不断寻求新的增长点,先后尝试了进军直销、涉足化妆品领域以及紧跟工业大麻热潮,但这些努力最终都未能成功。而彼时,安徽恒星手握多个呼吸、精麻领域临床一线用药批文,也有相应原料药,便成为华仁药业的理想标的。

2021 年华仁药业以 8 亿元收购西安恒聚星医药有限公司 100% 股权,进而间接持有安徽恒星制药 100% 股权。

原股权转让方作出了业绩承诺,可现实却不尽如人意。但安徽恒星制药的业绩表现一直都不稳定,尽管 2021 年和 2022 年均完成了业绩承诺,但 2023 年扣非净利润仅为 5196.72 万元,业绩完成率仅为 51.97%。

华仁药业与原股权转让方也因此陷入了诉讼纠纷,双方各执一词,案件进展悬而未决。从业绩上看,华仁药业的转型效果不算明显。而今,华仁药业的身上又多蒙上了一层阴影。

展望未来,华仁药业若想走出困境,不仅需要妥善解决应收账款和诉讼纠纷等遗留问题,还需重新审视公司的战略规划和内控体系,提升管理层的稳定性和决策能力,以实现真正的转型突破。否则,在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中,华仁药业将面临更大的生存挑战。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国药 华仁药业 青岛 控股股东 收盘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