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蒋波
来源 | 华夏能源网
又到一年两会时。
随着新能源的蓬勃发展,在近些年的两会上,很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发展新能源建言献策,对推动行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又会有哪些发展新能源的精彩提案呢?
华夏能源网 & 华夏储能(公众号 hxcn3060)从宁德时代(SZ:300750)获悉,今年两会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带来了《关于进一步提升新型储能市场化运用水平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以下简称 "《提案》")的提案。
曾毓群在《提案》中建议,进一步完善储能的市场参与和保障机制,提升新型储能的市场化运用水平,加快推动储能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近年来,作为新型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储能迎来高速发展。截至 2024 年底,我国电力储能累计装机首超百吉瓦,达到 137.9GW。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首次超过抽水蓄能,达到 78.3GW/184.2GWh,功率 / 能量规模同比增长 126.5%/147.5%,约为 " 十三五 " 末的 20 倍。
但同时,储能行业也存在很多难点、痛点问题。曾毓群指出,相较国外,我国储能行业面临两大问题:
一是新型储能实现规模化发展,但储能市场机制尚未形成。
虽然储能允许作为独立主体参与各类电力市场,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持续改革,现货市场试点省份陆续转入正式运行,电网侧独立储能容量电价写入政策,但是与抽水蓄能的支持政策相比,充分发挥新型储能价值、实现储能高水平运用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
二是新型储能面临调用少、利用率低的问题。
近两年储能电站平均利用率有所提升,然而,储能市场机制仍存在如下具体问题,制约了储能的高水平运用:(1)电能量市场电价浮动区间较窄,无法真实反映市场需求;(2)辅助服务费用分摊机制尚未打通,仍作为 " 成本项 " 在电源侧零和博弈;(3)新型储能容量电价实施细则尚未出台,项目补偿难以落实;(4)部分储能并网运行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寿命跳水、容量打折等质量和安全问题,严重影响调度运用。
曾毓群表示,提升新型储能市场化运用水平,亟需国家进一步完善储能的市场参与机制和保障机制。为此,他提了两点建议:
一、完善新型储能市场参与机制,主要包括电价机制、成本疏导机制和容量补偿机制。
一是拉大峰谷价差,为储能等灵活性调节资源创造合理的盈利空间。基于现行的电价机制,扩大电能量市场交易电价的浮动范围,让电价有效反映时点电能量供求关系。
二是丰富适合新型储能的辅助服务交易品种,并推动辅助服务费用向电力用户侧分摊,让储能成本得以合理疏导。增加爬坡、系统惯量等充分发挥新型储能技术特点的服务品种,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所需调节能力。
同时,电力辅助服务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应遵循 " 谁受益、谁承担 " 的原则,推动所有受益主体共同分摊。
三是完善容量补偿机制,加快出台新型储能容量电价核定规范和实施细则。短期内参照抽水蓄能和煤电,完善新型储能的容量电价机制,实现 " 同工同酬 ",破除灵活性资源之间的不公平竞争;长期则适时向容量市场过渡,通过市场定价机制有效反映充裕性稀缺程度。
二、建立新型储能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国家应尽快建立新型储能安全保障机制。建议借鉴电力行业定期检修机制,建立适用新型储能的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参照《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形成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具体检测方案,明确储能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的检测条件、方法和周期等。
定检机制将及时剔除 " 带病 " 储能,确保储能电站在全生命周期内安全可靠,为储能产业实现高水平运用、转向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END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