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易生活 03-05
用虚假AI广告试探玩家,动视暴雪的小算盘藏不住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随着开发成本的水涨船高,游戏的回本难度变得越来越大," 宣发 " 也就成为了游戏厂商吸引用户的不二法宝。铺天盖地的投流、买量不再是国产页游的专属,海外游戏巨头也早已深谙此道,甚至还搞出了新玩法。日前有消息显示,动视方面已经开始投放由 AI 生成的虚假游戏广告。

目前在动视的 Facebook 和 Instagram 账号上,出现了多款名为《吉他英雄:移动版》、《使命召唤:僵尸防御》和《古惑狼乱斗》的游戏广告。其中,备受好评的音乐游戏《吉他英雄》系列早已停止开发,这次移动版的广告就吸引了一大批玩家的关注。然而很快就有人发现,这款游戏的广告内容是由 AI 生成。

如果说使用 AI 生成的内容进行游戏宣传,只是触碰到了部分玩家的痛点,那么动视方面在《使命召唤:僵尸防御》上的操作就彻底激怒了所有玩家。在玩家满怀期待地点击广告后,很快就发现他们被耍了,广告内附带的应用商店链接实际上是一个调查问卷,还显示 " 这并非一款真实存在的游戏,但未来有可能会成为现实!"

在调查问卷中,动视方面毫不避讳地承认《使命召唤:僵尸防御》的广告是 " 钓鱼页面 ",并依次询问了玩家 " 点击广告的原因 "、" 对手游市场的看法 ",以及 " 对 COD 手游的态度 " 等问题。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动视不惜得罪玩家,也要搞出这次行为艺术?

事实上,动视目前的日子并不好过,微软在收购动视暴雪后点的第一把火就是裁员。据海外媒体的统计,2024 年全球电子游戏行业的裁员人数达到了 14639 人,其中动视暴雪就占了 1900 人。在 2024 年 1 月和 10 月的两轮裁员中,动视暴雪也都是重灾区。

作为微软花了 687 亿美元的真金白银,以及无数法律资源才买下来的公司,动视暴雪所背负的营收压力无疑是巨大的。除此之外,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动视方面希望玩家能够对 AI 技术脱敏。或者说动视暴雪自从被绑上微软这架战车,就不得不成为后者推广 AI 技术的旗帜。

事实上,去年围绕动视暴雪的两次裁员,多少都与 AI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时被优化掉的动视暴雪员工,大部分都被 AI 给抢了饭碗。不仅是这一次的《吉他英雄:移动版》出现了 AI 广告,不久前动视方面也承认《使命召唤 21:黑色行动 6》的部分奖励和付费捆绑包内容,的确使用了 AI 生成的图像。

但动视的主动自曝不仅没有得到玩家的认可,反而引发了他们的怒火。有玩家就在 Reddit 上发帖称,在一个充斥着战斗通行证和微交易的全价 3A 游戏中,被喂食 "AI 残羹剩饭 " 是不可接受的。其实玩家对于 AI 的抗拒不仅仅发生在海外,国内市场也一样,乙女游戏玩家甚至在社交平台发起了一场关于 " 找寻网易 AI 作图 " 的侦探活动。

玩家拒绝 AI 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是因为不希望被 AI 生成的内容糊弄。为什么游戏厂商会倾向于使用 AI,答案无疑是其能够切实提升产能。随着玩家对于游戏的要求不断提高,就倒逼开发者不得不在游戏里填充更多的内容。

与此同时,打造一款游戏的人力成本也居高不下,就逼得游戏厂商不得不变身 " 血汗工厂 "。在 CDPR 的《赛博朋克 2077》、Epic Games 的《堡垒之夜》、R 星的《荒野大镖客 2》等项目中,就多次被曝出不合理的加班。比如 R 星前员工在谈及游戏开发时就曾说到," 感觉就像是有人每周 7 天不停拿枪指着你的头一样。"

AI 之于游戏开发的意义,就在于其有机会同时满足有关成本、质量、效率这个 " 不可能三角 ",用机器来代替游戏开发环节中的某些人力,从而作为一个降低成本的利器。所以绝大多数厂商对于使用 AI 生成内容是持欢迎态度的,如今在游戏开发环节用 AI 写剧本、画图也几乎成为了常态。

可当下的 AI 并非 AGI,还有着明确的能力边界,而游戏厂商使用 AI 就是为了降本增效。因此两者结合起来的结果,就是 AI 产出的内容一旦不经过后期精校,效果就可能会惨不忍睹。

一边是 AI 的能力有限,一边又是厂商希望 AI 介入生产流程,所以自然就会发生动视这种一而再再而三试探玩家的情况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裁员 僵尸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