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网 03-06
从“跨境药械通”到千亿产业群,“国际医学城”重构健康新坐标丨深圳是座怎样的城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深港两地医院通过 " 粤港跨境直通救护车 " 实现 " 点对点 " 转运患者,社区 " 智能管家 " 实时监测居民健康数据……一座步行 15 分钟即可到达一家社康中心的创新之城,正以 " 国际医学城 " 为蓝图,将跨境协作、产业创新与生态康养编织成一张覆盖生命全周期的健康网络。

作为全国首个 " 港澳药械通 " 试点城市,深圳在 2024 年迈出了 " 跨境医疗 " 的新步伐。与此同时,一个占地近 20 平方公里的千亿级 " 国际医疗器械城 " 正加速崛起。

跨境医疗 " 港澳友好度 " 升级

" 在港大深圳医院做完 B 超检查,当天就能拿报告回香港,性价比很高。" 香港市民陈女士(化名)告诉记者,相比免费但动辄轮候几个月的香港公立医院,深圳就医的高效率,以及远低于香港私立医院收费的价格,吸引了越来越多像她一样的香港人士北上就医。

陈女士特别点赞了线上预约系统的升级:" 以前在深圳医院预约检查,网络系统通常不提供‘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选项,现在,几乎所有线上系统都支持港籍人士填写身份资料,操作便捷。"

深圳医疗系统的 " 港澳友好度 " 也让陈女士十分安心," 在深圳做检查免去了长时间排队的烦恼。而且,这里的医疗服务也相当不错。比如我常去的港大深圳医院,从导诊到医生,大多数人都能用粤语交流,就像在家门口看病。"

不止于此,深圳的跨境医疗协作早已突破地理边界。作为全国首个 " 港澳药械通 " 试点城市,深圳打通了医师资格互认、医疗数据互通、检验结果共享、费用跨境结算等关键环节。前海泰康国际医院等机构正探索成为香港居民定点医院,并与境外商保衔接,让香港患者享受更为多元化的医疗服务。

2023 年,深圳为境外人士提供诊疗服务 77 万人次,其中 64 万来自港澳,其余则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2024 年,粤港跨境直通救护车正式运行。从港大深圳医院 " 点对点、无下车 " 通关转运至香港指定公立医院,实现 "1 分钟快速通关、1 小时转运到院 ",将急救效率推向新高度。

深圳居民在社康中心使用医疗自助服务系统挂号。

"15 分钟社康圈 " 日趋完善,医疗温度触手可及

在跨境医疗打破地理边界、构建湾区医疗新生态的同时,深圳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亦在不断完善。

" 走几分钟就能到社康,还有如‘智能管家’一般的短信提醒服务。" 南山区居民林先生(化名)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因工作需要常年奔波在外。自从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后,他会定期收到社康中心通过智能消息系统发送的个性化健康指引,内容涵盖用药规划提醒、每日烟酒摄入量监测建议及每周血压测量提示等。

林先生说,这项服务不仅帮助自己养成规律用药习惯,还 " 教会 " 他辨识一些早期症状,实现从被动治疗到主动健康管理的转变。

在深圳,像这样的社康中心在 2024 年已达到 970 家,"15 分钟社康圈 " 网点不断健全。与此同时,全科医师总数提升至 9700 名,万人全科医生数达到 5.5 名。

普通市民在感受 " 步行 15 分钟 " 可达的医疗温度同时,优质医疗资源亦逐渐渗透至城市 " 毛细血管 "。2024 年,多项重大医疗工程相继落地。

2024 年 10 月,深圳市儿童医院龙华院区正式启用,日门诊量达 1 万人次,规模为福田院区的两倍。12 月,由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运营管理的深圳市新华医院启用,作为目前深圳最大的单体综合医疗建筑,规划床位 2500 张,单日可接诊 1.25 万人次。此外,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龙华分院,深圳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新院区也于同月正式启用。

据 2025 年深圳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透露,2025 年,深圳将继续高质量推进 " 医疗卫生高地 " 建设,构建 " 顶天立地 " 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推动市质子肿瘤治疗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等 9 个项目开业投用,港大深圳医院二期、市第三儿童医院等 15 个项目建成,社康机构总数达到 1000 家。

质子治疗设备效果图。(图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

千亿级医疗器械城的 " 硬核底气 "

2024 年伊始,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在《2024 年深圳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提出,要推动出台深圳国际医学城规划,促进医学科技、医学教育、医疗服务、医疗产业融合发展。

在龙华观湖街道,一座占地近 20 平方公里的 " 国际医疗器械城 " 正加速崛起。2024 年 2 月召开的龙华区高质量发展大会立下目标,要将其打造成全国顶尖、世界一流的千亿级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高地。

如今,这里聚集了迈瑞医疗、普门科技、华润三九等 14 家国内医疗器械头部企业,从植介入器械、高端医学影像、体外诊断到智慧医疗,逐步形成全产业链生态。联影医疗、硅基仿生等企业亦在此竞逐 " 医疗黑科技 ",可穿戴血糖监测设备、微型心脏起搏器等 " 深圳造 " 医疗器械,逐渐走向全球。

科技的突破与制度的创新,正逐渐打通医疗全球化 " 堵点 "。2024 年," 中国版 " 国际医院评审标准走向境外;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尝试运行;外商独资医院落地也在积极探索中。

与此同时,多层次的国际医疗服务体系、多元化的国际医疗服务产品正在深圳加速建设。预计到 2025 年,将建成 20 家以上国际医疗试点机构、50 个以上国际化社康,并依托前海打造医疗旅游集聚区。

从 " 跨境药械通 " 到 " 千亿产业城 ",从 "AI 诊疗 " 到 " 质子重器 ",深圳正用制度创新、科技聚合与生态赋能,书写着 " 健康中国 " 的湾区答卷。

编辑 沈静愉 审读 伊诺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万晖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深圳 香港 医疗 医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