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一以贯之的战略定位,是湖北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一脉相承的战略任务,是湖北必须一抓到底的战略机遇。今天(3 月 6 日),在北京举行的湖北代表团第三次全体会议暨媒体开放日活动上,面向 100 多位中外媒体记者,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深刻阐释了湖北如何打造 "5 个支点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

2013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考察湖北,要求 " 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2024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第六次考察湖北,赋予湖北 "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 的使命任务。
从 " 努力建设 " 到 " 加快建成 ",从 " 殷切期待 " 变成 " 现实任务 ",总书记对湖北发展提出了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
知重而担、知责而行。
湖北将按照 " 一年开新局、五年大变化、十年结硕果 " 的步骤,大力实施能级跨越、科创引领、产业倍增、枢纽提能、美丽湖北、文化创新、区域联动等 " 七大战略 ",整体提升湖北的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着力在打造科创支点、产业支点、开放支点、生态支点、联动支点上下功夫。
01

湖北,科教大省,科技创新是湖北的最大优势和金字招牌。
就在一个月前的 2 月 5 日,包括三台 " 劳动者 "" 荆楚 "" 神农 "、三台 " 楚宝 " 以及两台 " 天问 " 在内的 10 台全新人形机器人,在武汉洪山礼堂组团亮相。
时光后移,2024 年 5 月 21 日 12 时 15 分,武汉大学自主研制出的 " 武汉一号卫星 " 成功发射,翱翔于宇宙苍穹。
近年来,湖北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来抓,打造了以 "1 家国家实验室、8 个大科学装置、10 家湖北实验室、163 个国家级创新平台、525 家新型研发机构 " 为主体的科技力量矩阵,存储芯片、心肌旋切、人造太阳氘氘聚变、北斗通导遥一体化等技术加快突破、世界领先。
湖北汇聚了 82 位院士、1121 万技能人才、132 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超过 200 万人 ……
总书记去年视察湖北时讲到," 每次来湖北都能看到一些新东西 ",并要求湖北 " 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
支点建设,关键在科技创新,创新强则湖北强。
湖北将统筹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和人才强省建设,滚动实施 "61020" 全链条攻关,加快 "71020" 高校创新体系建设,在长江中游和中部地区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02

湖北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制造业底子厚实,41 个工业大类全部拥有。
东风岚图生产线上,每隔 118 秒就有一辆智能化汽车下线。3 月 1 日,东风岚图公布最新销量数据,2 月交付 8013 辆,同比增长 152%。去年 11 月 14 日,中国新能源汽车年度第 1000 万辆在东风岚图云峰工厂下线,我国成为全球首个达到这一成就的国家。
同样在去年 11 月,全国首条采用印刷 OLED 技术的显示屏生产线在 TCL 华星武汉基地投用,一举打破国外近百年的行业垄断,让中国首次站在 OLED 显示屏制造领域的顶端。
近年来,湖北推动以 5 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 个 5 千亿级优势产业、20 个千亿级特色产业为骨干的 "51020" 现代产业集群加快崛起,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三大产业迈入万亿级,千亿级产业达到 19 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 16 个,湖北成为全国最大的光电子芯片研发生产基地、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制造基地,全国重要的商业航天基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
总书记肯定湖北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 " 独树一帜 ",要求湖北 " 加快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
支点建设,必须靠坚实的产业基础作支撑。
湖北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实施 " 链长 + 链主 + 链创 " 的三链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力争今年 5 个支柱产业全部突破万亿级,用 3-5 年左右时间,再打造 2-3 个万亿级支柱产业,不断夯实支点建设的根基。
03

湖北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具有 " 九省通衢、得中独厚 " 的优势。
近年来,湖北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 市市通高铁 " 目标顺利实现,万吨巨轮直达武汉,世界 500 强企业有 325 家落户湖北、中部第一。
世界第四、亚洲唯一的专业货运机场花湖国际机场,已开通国内外货运航线 93 条,货邮吞吐量达到 147 万吨,居全国第 4 位,无论是东南亚榴莲,还是南美三文鱼,如今在花湖机场都实现了从原产地到餐桌的 " 次日达 "。
总书记指出 " 湖北九省通衢 ",要求我们 " 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
支点建设,必须具备强劲的枢纽功能和集散效应。
湖北将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建设海陆空 " 三条丝绸之路 " 战略枢纽打造新时代 " 九州通衢 ",以离岸在岸一体化推动新时代 " 九州通商 ",以高标准制度型开放推进新时代 " 九州通融 ",建设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
04

湖北大江大湖、极目楚天,是长江干线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三峡坝区所在地,肩负着 " 一库净水北送、一江清水东流 " 的重大责任。
近年来,长江干流、丹江口库区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长江江豚种群数量达到 1200 多头,水清岸绿、江豚逐浪、麋鹿成群的生态美景已经成为常态。
2024 年,湖北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 67.8%,规上工业能耗强度持续下降,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向绿色转型;" 中碳登 " 市场碳配额累计成交 5 亿吨,排名全球第一,为全国 " 双碳 " 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总书记要求湖北 "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 确保江湖安澜、碧水东流、净水北送 "。
支点建设,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湖北将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统筹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山川建设,加快构建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制度三大体系,依托全球规模最大的 " 中碳登 " 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碳市场和碳金融中心,为全国 " 双碳 " 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
05

湖北,中部崛起,联动发展。
1 月 10 日,沪渝高速公路武汉至宜昌段改扩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加速武汉都市圈与宜荆荆城市群的互联互通,助力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去年 12 月 11 日,《武汉都市圈 " 武鄂黄黄 " 跨区域行政执法协作备忘录》签订,武汉都市圈 " 武鄂黄黄 " 跨区域行政执法合作深入推进 ……
近年来,湖北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发展,武汉经济总量突破 2 万亿元,宜昌、襄阳突破 6000 亿元,荆州、孝感、黄冈突破 3000 亿元,8 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正在形成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优势互补、各展所长的发展格局。
总书记提出," 要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形成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依托、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格局 "。
支点建设,既要有中心城市带动发力,也要实现全域联动发展。
湖北将加强都市圈提能跃升,建立健全武汉、襄阳、宜昌 " 金三角 " 协同发展机制,加快把武汉都市圈打造成人口超过 3000 万、总量突破 4 万亿的世界级都市圈,推动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跨过 2 万亿,力争未来 5 年湖北经济总量再跨越 7 万亿、8 万亿两个万亿级台阶。加强省际协作和交界地区合作,推动打造 " 科创链上的中三角 "、" 轨道上的长江中游城市群 ",推动区域发展战略融合叠加、走深走实。
来源:长江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