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产业网 03-06
从巴展看风向:技术“确定性繁荣”与商业“不确定变现”的焦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从技术到场景的 " 最后一公里 ",正在成为运营商、设备商乃至整个通信行业的核心战场。

在巴塞罗那,高迪流畅的曲线依旧在圣家堂的尖顶上蜿蜒伸展,哥伦布的雕像依然坚定地凝视着地中海的远方,而在为期四天的时间里,MWC 2025 为讨论一个预计到 2030 年将增加近 11 万亿美元经济价值的互联未来搭建了广阔的舞台,来自全球 205 个国家和地区的 2700 多家参展商在这场科技盛宴相聚,共同探讨新时代通信技术发展方向。

在这场关于未来的对话中,5G 与 5G-A 虽然在加速数字化转型中仍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 AI 却占据了更为核心的位置,热潮背后,MWC 2025 与移动通信似乎也陷入了一种  " 技术的确定性繁荣 " 与 " 商业的不确定性变现 " 的矛盾。

一方面,以 5G-A、生成式 AI、具身智能为代表的技术方向早已成为共识,展区内处处可见 " 智能化 "" 融合 "" 场景化 " 的标语;另一方面,企业的创新更多体现为对既有技术的修补与场景适配,鲜有颠覆性突破。

这种矛盾恰恰折射出一个深刻的现实,即 AI 技术路径的确定性背后,是产业链对如何将技术转化为商业价值的集体焦虑,从技术到场景的 " 最后一公里 ",正在成为运营商、设备商乃至整个通信行业的核心战场。

技术路径

AI 与通信网络融合的 " 必然 "

回顾移动互联网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催生了无数创新应用,而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成为了人们接入互联网的主要工具。应用如同寒武纪大爆发般迅速丰富了起来。而如今,AI 正站在移动互联网的肩膀上,迎来属于自己的全新变革。

高品质低成本开源大模型的发展,必将催生多样化应用创新。目前,AI 已经在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无论是智能语音助手,还是自动驾驶技术,AI 正在变得越来越 " 聪明 "。然而,AI 的终极目标不仅是 " 无所不知 ",更是 " 无所不能 "。

要实现这一目标,AI 需要从虚拟的数字世界走向真实的物理世界,即 " 无所不在 "。通过与物理环境的交互,AI 能够获取更多数据,并通过这些数据不断提升其智能水平。而移动通信网络正是连接虚拟与现实的桥梁,为 AI 提供了无处不在的数据支持和实时连接,大会期间,我们也看到无数设备商正在加速移动通信与 AI 的融合。

为应对智能时代对网络的诉求,华为发布了以 AI 为中心的网络解决方案 AI-Centric Network。这一创新解决方案采用全域网络连接,通过 AI 与网络的深度协同,智能编排网络路由、带宽等资源,为智能应用提供确定性 SLA 保障,同时,面向复杂业务场景及海量差异化体验,驱动面向资源的运维运营到面向应用的运维运营范式演进,以 AI 为中心网络助力运营商从 " 流量经营 " 单一模式向 " 差异化体验经营 " 多维模式跨越,深度释放网络连接潜能,为运营商开辟新的增收空间。

中兴通讯在现场展示了通过异构算力、大模型等技术与网络设施的融合所带来的 AI 与连接融合创新。如在网络经营层面,AI 赋能客户运营范式的转变,由单纯的流量经营到分等级,分区,分时多维度服务经营,实现开源增收;在网络运维层面,高质量数据、大模型、数字孪生三大智能引擎构建领先技术底座技,推出 L4 高阶自智网络覆盖底层硬件到单域跨域软件,多种价值场景广泛应用智能体,实现降本增效。

爱立信在现场展示了一系列差异化连接,AI 赋能与意图驱动的应用与实践,无线网络自智平台 ( EIAP ) 主要负责管理整个 rApp 的全生命周期,在现场,马来西亚运营商 DNB 在现场分享了其屡获殊荣的基于意图的运维实践——将业务需求直接转化为网络配置,实现了 " 所想即所得 " 的效果。此外,展区内也呈现了核心网和传输网的相关内容。

面向光网络市场,聚焦 AI 数据中心场景,长飞推出了集空芯、多芯等前沿光纤,高品质多模光纤,400G/800G 光模块,绿色布线四大核心技术为一体的智算解决方案,不仅为数据中心注入了强大的算力、运力支持,更将绿色节能视为发展基石,引领数据中心行业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未来迈进。

聚焦 AI 绿色智算中心,亨通展示多芯、少模、空芯等前沿光纤技术,以及超高品质多模光纤、全系列 400G/800G 数据中心光模块、绿色布线产品等。这些成果为绿色智算中心强大算力与运力提供支撑,同时满足通信、传感、工业、医疗等多领域应用需求。

技术的确定性也暗含隐忧,当所有设备企业都在谈论 "AI+" 时,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已不再是技术本身,而是谁能将技术精准嵌入场景需求。

场景化重构

从 " 功能叠加 " 到 " 价值共生 "

MWC2025 的另一个显著趋势是,企业开始从 " 技术秀肌肉 " 转向 " 场景讲故事 "。

大会期间,GSMA 发布了其年度《2025 年移动经济报告》,重点介绍了塑造未来移动经济的关键趋势。《报告》显示,2024 年,移动技术和服务贡献了全球 GDP 的 5.8% ( 相当于 6.5 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 ) 。到 2030 年,这一贡献预计将增至近 11 万亿美元,占全球 GDP 的 8.4%。随着 5G、物联网 ( IoT ) 和人工智能 ( AI ) 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全球生产力和效率将持续提升。同时,垂直行业将从中受益:2024 至 2030 年间,制造业 ( 25% ) 、住宿与餐饮服务业 ( 17% ) 及公共管理 ( 14% ) 将成为主要受益领域。

事实上,移动通信和 AI 的双向奔赴也整造就移动 AI 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将看到无数智能化应用和创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无论是智能家居、智能医疗,还是智能交通、智能制造,AI 都将深度融入生活,这意味着,AI 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推动行业变革的核心力量。

首次独立亮相 MWC 的中国联通展台的 AI 能力与应用展区,《通信产业报》全媒体记者看到,联通元景 "1+1+M" 大模型与可信数据资源空间 "C" 位十分亮眼,以数智融合为核心,为千行百业提供 " 数据 + 模型 " 双底座支撑。该体系源于中国联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形成的数智系列产品,包括 1 套基础大模型 +1 个大模型平台 +M 个行业大模型应用及一体化可信数据服务平台,拥有模型库、数智工具箱、原生应用商店等板块,为民生、医疗、教育、文博文创等多个领域提供强大的智能服务。

中国移动重点展示了 " 灵犀 " 消息智能体。作为中国移动整合通信资源禀赋打造的 AI 沟通新入口," 灵犀 " 在便捷的 5G 消息入口基础上,提供多样的通知方式并融合大模型能力,消息智能体融合千行百业,可以为用户提供吃穿住行全维度 AI 服务体验,用通信便利生活,这也印证了中国移动的目标是让大模型不仅会 " 作诗 ",更会 " 做事 ",还能做 " 更复杂、更具创造性的事 "。

在 "AI+ 基础设施 " 分区,中国电信从 "Network for AI" 和 "AI for Network" 两大方向发力,赋予了 "AI+ 网络 " 新的内涵。其中,中国电信在业界率先提出通过长距无损智算网构建分布式智算集群的创新方向,构建了首个基于 800G 的广域智算中心互联网络,夯实智算业务发展基础;加速推动 AI RAN 商用落地,研发 " 智慧内生基站 ",实现 AI 与无线接入网络 ( RAN ) 的深度融合,并完成机械导盲犬实验,首次实现 IMS 网络自智示范应用。

大会期间,华为联合全球各行业客户,面向 71 大场景,发布 83 个全球行业数智化转型样板点,并联合伙伴发布公共事业、政务、教育、金融、电力、交通、油气、化工、零售等十大行业数智化解决方案;爱立信与英伟达合作的 " 虚拟汽车销售方案 ",通过 Omniverse 平台渲染高精度汽车模型,结合苹果眼镜与爱立信网络 API,推动汽车零售业的数字化转型。

与此同时,为 AI 找场景、抓落地,我们也看到了终端厂商的探索与布局。

联想正式发布一系列突破性的混合式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在设备端深度集成 AI 能力,并推出可执行复杂任务的智能体 AI 解决方案,联想正不断拓展 AI 的应用边界,在企业 AI 应用方面,联想推出了首款入门级 AI 推理服务器 ThinkEdge SE100,其体积缩小 85%,让边缘 AI 计算更加普惠。该产品填补了客户端设备与边缘服务器之间的空白,是推动 AI 计算普及的重要环节。

荣耀正式发布阿尔法战略,宣布将从智能手机制造商向全球领先的 AI 终端生态公司转型,在人机交互上,荣耀发布了基于 GUI 的个人移动 AI 智能体,凭借智能技术重新定义日常生活的便利性;真我成立 Next AI 实验室,围绕年轻用户需求,锁定 AI 效率、AI 游戏、AI 影像三大赛道,打造行业领先的 AI 体验,并在 MWC 大会上,发布 AI 视频消除、AI 语音修图两项最新成果,不断开启 AIGCd 后期可能性。

《通信产业报》全媒体记者认为,在过去,技术供应商往往侧重于提供单一功能强大、易于集成的工具,以满足客户在特定业务场景下的需求,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单一工具的功能叠加已难以满足企业对于综合解决方案、高效协同与持续创新的需求,从 " 功能叠加 " 到 " 价值共生 ",设备商必须从传统的 " 卖工具 " 模式转向 " 共建生态 ",这意味着供应商不再仅仅是产品的提供者,而是成为生态系统的构建者、维护者和推动者。

集体焦虑

确定与不确定之间的 " 动态平衡 "

当前,通信产业已进入 5G 与 5G-A 的 " 后技术爆发期 "。在这一阶段,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不再是主要问题,如何将这些技术有效应用于实际场景中,实现价值的落地与商业的成功,成为了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综观整场展会,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浮出水面,即头部企业持续通过开放加速生态构建,这一策略背后,是对 " 技术 - 场景 " 鸿沟的深刻洞察与回应,唯有构建开放的生态,才能以更低成本覆盖长尾场景,实现技术的广泛应用与价值落地。

一方面,技术的确定性为通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价值的落地路径仍充满不确定性。在实际应用中,技术往往面临着与具体场景深度融合的难题,需要产业各方共同努力探索解决方案。

在 MWC25 巴塞罗那期间,中国联通举办了以 " 聚智、融合、创新 " 为主题的发展研讨会,会上首次正式发布 "AI 全融通 " 计划及相关的创新成果,全面推进从网络、技术和服务与 AI 的融合创新。

目前,在行业领域,华为和联通把 AI 服务于政务、医疗、工业制造、文创等行业,打造了安全可信、弹性扩展、高效协同的智算体验。中国联通通过 AI 与网络的协同创新,在智家领域,持续引领全屋光宽带发展,在业内首个提出光与 WiFi 协同的 HI-CON 通信体系,融合智能调度算法,全面提升家庭用户网络体验。

在《通信产业报》全媒体记者看来,对于运营商和设备商,未来的竞争将围绕三个维度展开。

一是对垂直场景的深度理解。在 " 后技术爆发期 ",对垂直场景的深度理解将成为运营商和设备商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技术整合的工程化能力。技术整合的工程化能力也是未来竞争的重要维度。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迭代,如何将多种技术有效整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与服务,将成为运营商和设备商面临的重要挑战。

三是生态协同的开放性。在开放生态中,运营商和设备商需要与各方参与者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融合。

当技术单点突破带来的边际效益递减,系统性创新就成为必然选择。站在 MWC 展馆的穹顶之下,记者感受到一股静水深流的力量。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永恒博弈中,动态平衡不是中庸之道,而是通往产业智能化的必由之路。

速迈向全面智能化运维运营,使能新增长。

直击巴塞新闻热线

巴塞罗那:15010154237

北京:13911193596

采写:党博文

视频:莉君 聪洋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移动互联网 物理 自动驾驶技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