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 03-07
爆火+争议 Manus何以搅动AI应用生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科创板日报》3 月 7 日讯(记者 张洋洋)AI 圈的引爆点正从底座模型向上游移,这次来到了应用端——一个名为 Manus 的产品。

Manus,这是一款被称作 " 第一个真正通用 AI Agent" 的产品,近两日,其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了整个行业的注意力。

邀请码被炒作至数万元且一码难求,Manus 爆火之后,网络上对这款产品的评价开始两级分化。一方认为这是 "AI Agent 的 DeepSeek 时刻 ",认为其展示了通用人工智能的雏形;另一方则指责称,Manus 过度营销,新品刚亮相,就让整个 AI 圈陷入 " 抢号大战 ",有人质疑其 " 营销噱头大于技术突破 ",甚至直言 " 套壳创新 "。

▍能 " 思考 " 并 " 执行 " 的通用 AI Agent

Manus 将自己定位为 " 通用 AI Agent",它不仅仅是一种智能问答系统,而是拥有 " 独立思考 " 能力,能够自主完成多任务、跨平台协同工作。

在一众测评中,很多获得邀请码的用户尝试了比演示视频更复杂有趣的任务。有人用它做了一张 linktree 风格的个人主页,或是用 Manus 解决工程师的实际问题,或是让 Manus 去做一个国家的极简编年史,甚至还有让 Manus 做一款消消乐游戏 ...... 当用户用一句话交代完任务之后,它就能生成一个质量还不错的 " 成品 "。

" 从用例来看,作为 AI Agent 的功能性非常强大,对于拆解任务的熟练度很高,CoA(代理链)的观测感觉和看 CoT(思维链)很像,能‘看到’ AI 在多个方案里评估并寻求最优解。" 一名拿到邀请码测试的科技博主评价称。

另一名拿到验证码试用的人士则从技术角度做了剖析,Manus 设计的第一个核心是给大模型配了一个电脑,让它一步步规划去做 observation 和 action。

第二个核心是给它配了系统权限," 好比给新来的同事开通了一些公司账户权限 ",Manus 接入了大量的私有 API,能够处理许多结构化的权威数据。

第三个核心是给它 Training,给它培训," 就好比跟新来的同事也有磨合的过程 ",Manus 也会根据你的使用习惯不断的去学习你的要求。

该人士称,经过内测的短暂测试,Manus 还是会有一些幻觉,离真正的通用还有些距离。

▍套壳还是创新?

有关 Manus 的另一个争议是套壳,其模型能力来自 Anthropic 的 Claude,而非自研的底层大模型。

这一点,Manus 团队自己也并不避讳 " 套壳 "。" ’套壳’本身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是否能够解决用户的问题 ",Manus 创始人兼 CEO 肖弘将大模型公司类比为芯片公司,而应用公司则类似于消费电子公司。

" 芯片公司专注于生产更优质、更具性价比的芯片,而消费电子公司则更注重品牌、渠道以及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体验。对于消费电子公司来说,其核心任务是为用户创造价值,从而实现商业闭环。" 肖弘认为,因此," 套壳 " 可以视为一种整合和优化资源的方式,只要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那么 " 套壳 " 就是一种成功的产品策略。

一名行业人士称,从技术实现角度来看,Manus 的本质是 " 虚拟机 + compute use + artifacts + 多 Agent 协同 ",核心是对现有 Cursor 类产品的再封装,降低使用门槛,让非技术用户也能更轻松地利用 AI 进行复杂任务编排。

换句话说,Manus 做的事情是在 Cursor 这类产品的基础上,再加一层 " 壳 ",同时内置了一批小模型和 Agent,从而实现更自动化的推理、规划和执行能力。Cursor 等 AI 辅助编码工具虽然功能强大,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仍然有较高的上手门槛,而 Manus 试图在这条路上进一步降低技术壁垒。

然而,Manus 的思路并非完全独特。比如 OpenDevin 团队也曾尝试类似的设计,本质上,Claude 3 在这类任务的处理能力已经很强,直接调用 20+ 个工具 也是常规操作。因此,从 " 创新性 " 角度来看,Manus 并未带来完全颠覆性的突破,而是对现有思路的进一步产品化和优化。

▍ AI Agent 规模化渐近

在技术、用户体验、市场情绪等多个层面的综合发酵,如同早先的 DeepSeek 一般,Manus 如今迅速走红,成为当前 AI 领域的一匹黑马。

从商业可持续性运转来看,其成本和商业化成为讨论的另一个话题。

一方面是 Manus 目前保持着低价优势。Manus 当前单次任务成本约 2 美元,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比如 ChatGPT Operator 需要 200 美元一个月 Pro 会员才能使用。且通过开源推理模块、优化多 Agent 协作效率,Manus 的成本有望进一步压缩。

但其商业化仍面临矛盾。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Manu 团队现在以 AHPU(Agentic Hours Per User),单用户使用了多少 Agent 运行时,作为衡量指标。

从 Manus 开始,AI Agent 相比于 Chatbot,对 token 的消耗是指数级的翻越,今年的推理需求会 100-1000 倍的上涨。或许在后续,Manus 可以探索按 AHPU 收费,但需平衡用户体验与盈利压力,若其他大厂以更低成本推出同类产品,Manus 的先发优势可能被稀释,团队也承认,仅有 "3 个月战略窗口期 ",需快速迭代建立护城河。

无论褒赞和争议如何,不可否认的是,Manus 让虚掩着的 AI 应用的大门,正慢慢敞开。在资本市场,Manus 的火爆直接点燃市场情绪。该产品发布当天,A 股超 150 只 AI 智能体概念股涨停,立方控股、酷特智能等涨幅超 20%。

北京智源研究院预测,2025 年将是 AI Agent 规模化落地元年,当下 AI 竞争正从 " 参数军备竞赛 " 转向 " 执行力革命 "。正如肖弘所言,"Manus 只是功能机,真正的智能机时代还未到来 "。在这场变革中,谁能成为 "AI 时代的苹果 ",答案或许就藏在用户桌面的每一次任务执行中。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科创板 人工智能 工程师 培训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