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tark-C
哈喽小伙伴们好,我是 Stark-C~
最近张大妈这边的海鲜市场捡垃圾真的是挺火的,热度也一直是居高不下 ~。
说实话我当初也是为了捡垃圾乐此不疲,我家当现在还保留了当初的老母鸡,蜗牛,猫盘,某雷下载宝,某讯上万路由器等,当然,这其中还包括自己玩翻车了的 ~。
如果说有那种全新正品的好物,有质保有售后,并且价格也干到和二手市场捡垃圾一样,这样大家还有什么理由可拒绝的呢?
别说,还真有!它就是今天将要为大家分享的这款『拾光坞 N3Plus』
关于拾光坞 N3Plus
拾光坞 N3 Plus 是一款单盘位家庭消费级 NAS 产品,定位入门级,价格根据版本的不同,最低不到 400 块钱,应该是目前市面上价格最低的成品 NAS。功能上也具备 NAS 家用场景的绝大部分功能,比如说数据备份、AI 相册、远程访问、Docker 容器、影视墙管理等,并且也做到了好用易用,非常适合预算不多,但又需要私有云存储,并且还喜欢折腾的 NAS 入门用户。
拾光坞 N3 Plus 的整体配置如下:
处理器:采用的是瑞芯微 RK3566(Cortex-A55 四核,主频 1.8GHz),集成 Mali-G52 GPU 和 1TOPS NPU,支持 AI 加速。
内存与存储:有 2GB/4GB DDR4 内存 + 32GB eMMC 闪存的标准版;还有 2GB/4GB DDR4 内存 + 128GB eMMC 闪存的星光版。星光版可以通过家里的带宽赚取收益(相当于 PCDN ),如果家里网络条件比较好的可以直接入。
网络与接口:N3 Plus 搭载的有一个千兆网口,并且标准版还有一个双频 WiFi 版,理论速率可达 867 Mbps;其它扩展接口包括一个 HDMI 2.0、一个 USB 3.0,以及一个 SD 卡槽。
硬盘支持:同时兼容 3.5/2.5 英寸机械或固态的 SATA 硬盘,最大支持到 20TB
产品开箱
包装挺简洁的,正面可以看到拾光坞该系列的三个配色:白色、黑色、薄荷雾蓝。同时侧面还标注了 " 以拾光为名 记录最美的你 " 的产品理念。
背面有产品的相关参数,厂家信息。同时还能看到我到手的版本为:4+32G 标准 /WiFi 版,配色为薄荷雾蓝。
打开包装可以看到内部保护措施挺到位的,虽说定位入门 NAS,但包装并不含糊,产品四周都有泡沫包裹。
Snipaste_2025-03-03_21-45-54
先看配件部分,给到的有:贴标、电源适配器、翘片 & 螺丝包、说明书,以及网线。
电源适配器的规格为 12V2.5A,满载功率不超过 30W,可见这款拾光坞 N3Plus 的功耗是有多低 ~。
然后看看主机本体,可以看到它整体设计还是非常小巧的,拿在手上就像拿了一本词典书籍;我的这个薄荷雾蓝配色也是非常好看,给人一种清新优雅的感觉;它的外壳使用的是喷油工艺的亲肤材质,虽说本质还是塑料,但是手感和质感都还不错。
产品采用的是卡扣 + 螺丝固定设计,这是打开之后的内部图,因为是单盘位,所以构造看上去也挺简单的,和主板在一起的塑料筐就是硬盘的支架,采用的是螺丝固定。
这个位置可以看到它使用的是双天线设计。
同时还能看到它的主板位置还连接了一个主动散热风扇。
这是拿掉硬盘支架将硬盘固定好的样子,是用螺丝包里的两颗硬盘螺丝将硬盘固定在上面的。
拿开硬盘固定支架之后,我们还能看到它连接主板上的瑞昱 6222D-UUC Wi-Fi 模块。
根据查询资料可知:这款 Wi-Fi 模块符合 IEEE 802.11 a/b/g/n/ac 2x2 MIMO 标准,理论可达 867 Mbps 的传输速率。需要说明的是它还硬件集成蓝牙 5.0,只不过目前拾光坞还没利用起来,希望后期能整个有意思的功能出来 ~
固定好硬盘之后还要继续固定硬盘支架。顺便吐槽下拾光坞 N3Plus 的硬盘换取设计其实很不方便,希望今后的产品可以继续优化下。
装上硬盘合上外壳之后可以看到正面右下角是它的电源总开关以及 4 个 LED 指示灯,随时可以观测硬盘、WiFi、系统、电源的工作情况。
背后是大面积的散热孔。
它的 I/O 插孔集中在顶部,从左往右分别为:HDMI2.0 接口、USB3.0 接口、SD 卡槽、千兆 LAN 口,以及 Type-C 的电源接口。这个价位的 NAS,还给安排了 HDMI 接口和 SD 卡槽,说实话确实挺难得 ~。
因为它小巧的身材与不错的颜值,摆放起来就方便多了,比如我直接将它放在我电脑桌前,和小主机摆在一起也毫不违和。
使用体验
系统体验:
你能想到吗 ~,几百块钱的拾光坞 N3Plus,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成品 NAS 该有的系统和功能,还提供了包括手机 APP,PC 电脑,甚至还有 Android TV 的客户端,这点真的让我非常惊喜。
使用起来也是超级方便,首次使用插上电源和网线,下载好手机端的 APP,根据向导直接扫码就能快速注册管理员账号和绑定设备。
先来看看手机 APP 端,整体界面清新界面,布局简单。所有的功能设置一目了然,操控起来也是非常方便,如果不懂它还提供了较为详细的使用教程以及在线客服服务,非常贴心。
然后是 PC 端,看上去也非常清爽,整个系统功能都在这里一览无余,包括常用的文件管理、相册、影视,下载、Docker 应用等都有安排。UI 界面可能没有现在新势力 NAS 的那种美感,好在布局比较合理,可以做到顺手易用,想要什么功能直接选中就能直接操作。
支持的网络协议倒是不多,但是给到了最常用的 SMB 和 WEBDAV。通过 SMB 我可以将我局域网内的其它 NAS 挂载过来,或者在外网,通过 WEBDAV 的方式将本地硬盘挂载出去。
至于系统功能的完整性我体验了好几天,个人觉得还算不错,基本算是一个比较成熟的 NAS 系统,包括系统信息、用户设置,以及系统运行状态等,这些都可以在 APP 端或者 PC 端随时查询。
用户分配与文件管理:
拾光坞 N3Plus 和传统 NAS 一样,也是可以多用户登录的。所不同的是,新增用户并不是通过管理员分配,而和绑定设备的时候一样,直接通过扫码加入进来即可,只不过目前还没看到和传统专业 NAS 那种更细致的权限划分与管理。
同时系统也考虑到了隐私性,为每个用户都分配了独立的个人空间,以及全员共享的公共空间。考虑到用户可能对安全性和私密性有更高的要求,我们还能设置私人空间和加密空间,在加密空间里,所有的文件都进过加密处理,必须经过解密才可以查看源文件,否则任何时候都是无法打开和观看。
在个人空间里,我们可以将它看做是本地电脑的文件夹,直接在电脑上对文件进行来回拖拽操作就能非常便捷的实现上传和下载,这一点甚至比很多传统专业 NAS 都强,因为很多专业 NAS 只支持拖拽上传,而下载到本地却只能手动,唯一吐槽的就是不能鼠标长按多选。
同时我们还能对单个或者多个文件进行基本的下载、上传、移动、加密,压缩和分享等,和我们操作电脑一样,上手及其容易。
它既然能直接压缩文件,自然解压文件也不在话下。
当然,也可以像本地文件夹一样直接打开图片,文本文档,以及一些基础的 PDF 或者 Word 文档都没问题。也就是说,拾光坞 N3Plus 的这些功能,也赋予了它团队办公的属性。
备份与分享:
备份可以说是一款 NAS 最基础的功能。拾光坞 N3Plus 可以非常轻松的建立电脑文件备份。我们可以将电脑上任意文件夹进行单向增量备份,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电脑文件有新增内容,它就会将新增文件同步到拾光坞 N3Plus 的硬盘中,就算我们本地电脑文件误删,也能在拾光坞 N3Plus 的硬盘中找回来。
同时它还支持磁盘之间的备份。虽说拾光坞 N3Plus 是单盘位设计,但是我们可以外接 U 盘或者移动硬盘之类的,定好一个备份频率与执行时间,这样就能让它全自动热备我们硬盘中的重要数据。
当然,我个人更喜欢的是它的目录实时同步。它不需要指定时间和频率,可以实时的将新增文件同步备份到指定目录。更赞的是,这个指定目录可以是外接的 U 盘或移动硬盘,还可以是我们 SMB 挂载过来的其它 NAS 设备。
如果还想数据更安全,它还和百度网盘互联互通,实现相互下载与备份。也就是说,几百块钱的拾光坞 N3Plus 也能让我们轻松实现业界安全性最高的 3-2-1 数据备份原则,这一点确实让我感到惊讶。
至于它它分享功能也给到了 3 种不同的分享方式,分别应对内部和外部不同分享的使用场景。
我们可以直接在个人空间对任何文件进行分享。
外部分享可以和网盘分享一样,设置分享天数与提取码,然后通过分享的链接查看。
相册备份体验:
拾光坞 N3Plus 是支持手机相册自动增量备份的,除了相册,包括手机截图,微信聊天图片等都可以选择自动上传备份,并且最新的版本还支持 Live 动图备份了。
备份过来的相册可以在 " 拾光相册 " 中直接查看、下载或者预览的。目前的它的排列方式比较少,也没有大家所关心的人脸识别、场景识别等整理方式以及 AI 功能,不过据说内部已经开发完毕,将会在年内给所有用户安排上。
不过我们倒是可以通过手动添加相册的方式来简单的分类和整理。
影视体验:
谁能想到,这个价位的 NAS 竟然还给我们安排了开箱即用的影视功能,我们仅需简单的设置,它就能将我们硬盘中的电影,电视剧自动整理和刮削,生成漂亮的海报墙。
并且内部详情也有影视简介,以及硬盘中的同类影视推荐。
它也内置播放器,可以直接打开硬盘中的影视文件。我这里尝试了一部 30+GB,码率在 26Mb/s 的 4K 蓝光杜比视界,它竟然也能流畅播放,且色彩也正常。
内置播放器还支持转码,设置音轨,字幕等一些基本设置。
电视剧也能在详情中直接选择自己想要看的剧集,比较方便。
如果说碰到有个别因为命名不规范导致刮削失败的硬盘也没关系,我们只需要在 " 影视信息纠错 " 中修改正确的影视剧名称,手动选择正确的海报即可。
Docker 体验:
优势一个惊喜 +1 的产品功能,Docker 我玩的多,能在这个价位的产品上体验到 Docker 容器服务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最贴心的是,考虑到新手玩家,它已经内置了青龙面板、Alist 网盘、QB 下载、CD 这几个最常见,NAS 部署最多的几个 Docker 容器应用。
不如说 Alist 网盘,我们点进来之后直接:" 一键部署 "。
稍等一会,不到一分钟系统就已经为我们部署成功。我们直接点击页面中的 " 访问 "。
就能直接打开 Alist 网盘的 Web 页面,就问你,这个体验是不是比好几千的传统 NAS 做的更要好?
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部署其它的 Docker 容器。考虑到网络原因,拾光坞 N3Plus 也给到了各种解决方案,比如说更改镜像源,自定义镜像下载,以及拾光坞代理。特别是拾光坞代理,它直接将数百个镜像源存放在自己的服务器,我们之需要输入镜像名称就能在正常网络下,快速将需要的镜像下载到本地。
更让人惊喜的是它竟然还支持虚拟机 ~。不过呢!这个是基于 Docker 的 Ubuntu 系统,支持 ssh 登陆。虽说性能的原因可能干不了什么大事,但是聊胜于无,终归是好对吧 ~。
内网穿透:
你没有看错,这个又是该价位难得有的喜加一!几百块钱就能享受拾光坞给到的不限速,不限带宽的内网穿透,单是这一个功能就能让没有公网 IP 的用户值回票价了!我这里也测试了流量下载硬盘中的影视,速度直接达到 4M/s,直接跑满我家带宽上限。
同时,它还针对 Docker 的外网访问推出了非常方便的拾光穿透服务,只不过这个服务的免费流量为每月 1GB。因为只是针对 Docker 服务,所以 1GB 已经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普通用户了,这点大家其实不用担心。
不过如果你和我一样如果有公网,我更建议你可以折腾下 DDNS(动态域名解析)。划重点:为什么推荐?因为拾光坞免费为我们提供域名,这体验值是不是拉满 ~!
最后总结
文章的最后简单说说大家可能会吐槽最多的两个地方:
处理器:因为它采用的瑞芯微 RK3566 处理器是 ARM 架构,很多小伙伴可能担心它的性能太弱,其实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对于拾光坞 N3Plus 目前的功能来说,这款处理器是完全够用的,哪怕是应对 Docker 容器,兼容性也能达到 90% 以上了,大家常见的个人家用场景的 Docker 几乎是完全支持。最主要的是, ARM 架构具有得天独厚的低功耗优势。
盘位:N3Plus 因为单盘位的原因不能扩展 RAID 阵列,所以大家觉得不靠谱,很担心数据的安全性。首先可以肯定大家的这种担心还是很有必要的,必定就一块盘,挂了数据就全没了。但是我在所有 NAS 文章中一直强调的是,RAID 并不能保数据安全,备份才是王道!好在 N3Plus 有一个 USB 接口和一个 SD 卡槽支持用户实时自动同步热备,或者使用 SMB/WebDav 网络协议手动备份到其它存储设备,还是挺方便的。
综合来看,对于拾光坞 N3Plus 来说,它在配置和性能上肯定不如上千传统 NAS 或者新势力 NAS 的 " 牛夫人 ",但它绝对算得上是百元级别的 " 小甜甜 "。
毕竟最低到手不足 400 块钱的价格,它的功能也算丰富,操作便捷,而且功耗还足够低。如果家里有闲置硬盘的可以拿来即用,硬盘钱都给省了,可以说是小伙伴们预算有限但又希望体验 NAS 功能的理想选择。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我是爱分享的 Stark-C,如果今天的内容对你有帮助请记得收藏,顺便点点关注,咱们下期再见!谢谢大家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