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对东鹏饮料而言是里程碑式的一年。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全年营收达 158.39 亿元,同比激增 40.6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3.27 亿元,增速高达 63.09%,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更令人瞩目的是,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猛增 76.44% 至 57.89 亿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ROE ) 攀升至 46.93%,创下上市以来新高。这一系列数据背后,是东鹏饮料在 " 能量饮料 + 电解质饮料 " 双引擎驱动下的战略成果。
从产品结构看,核心单品东鹏特饮继续巩固市场领导地位。尼尔森 IQ 数据显示,其能量饮料市占率从 2023 年的 43% 提升至 47.9%,销售额份额突破 34.9%,500ml 瓶装单品稳居全国前三。而电解质饮料 " 东鹏补水啦 " 异军突起,2024 年全年销售额同比激增 280.37%,营收突破 15 亿元,市占率提升 5 个百分点至 6.7%,成为公司第二个十亿级单品。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销售毛利率从 2023 年的 43.07% 提升至 2024 年的 44.81%,销售净利率从 18.11% 提升至上市以来新高的 21%,主要得益于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摊薄,这种 " 量价齐升 " 的良性循环,使得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
多元化突围:从 " 单极 " 到 " 多极 " 的战略升级
在能量饮料领域建立绝对优势后,东鹏饮料正加速向综合性饮料集团转型,初步形成 " 双核驱动、多极增长 " 的格局。
茶饮料板块表现亮眼,无糖茶系列通过推出普洱、茉莉等新口味,精准切入 Z 世代消费场景,含糖茶则凭借大包装高性价比策略稳住基本盘。咖啡饮料 " 东鹏大咖 " 通过跨界联名智联招聘,将消费场景从提神扩展到职场社交,生椰拿铁等新品成功抢占即饮咖啡市场份额。植物蛋白饮料则借势餐饮渠道,1.25L 大包装海岛椰在聚餐场景渗透率显著提升。
这种多元化布局不仅分散了经营风险,更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亮眼业绩之外,东鹏饮料也面临着一些考验:
能量饮料占比仍高,营收占比 83.99%,依赖单一品类的风险尚未完全解除,电解质饮料虽增长迅猛,6.7% 的市占率与行业龙头仍有差距。电解质饮料和茶、咖啡等新品类都需要东鹏饮料在 2025 年持续发力打开市场,销售费用也将不可避免提高,考验公司营运效率。2024 年的销售费用从 2023 年的 19.5 亿增长至 26.8 亿元。若新品市场未来不及预期,可能对利润率形成挤压。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是渠道,传统优势的线下渠道 ( 便利店、加油站 ) 渐趋饱和,而线上渠道虽增长 116.95%,但营收占比不足 3%,渠道结构和消费新势力有差距,线上渠道需要进一步打开局面。
不过,公司的战略储备已开始显现,数字化系统实现终端网点动销数据实时监测,渠道管理效率提升;全国化产能布局 ( 建成投产的九大生产基地 ) 逐步完善,有效覆盖国内市场并缩短运输半径。这些举措为其应对红海竞争提供了弹药。
从估值角度看,当前市盈率 ( TTM ) 约 35 倍,虽高于食品饮料行业均值 ( 28 倍 ) ,但考虑其业绩增速 ( 净利润三年 CAGR 达 55% ) 、ROE 水平 ( 46.93% ) 及功能饮料赛道的高成长性,溢价具备合理性。关键变量在于新品类的造血能力。若电解质饮料能复制东鹏特饮的成长路径,咖啡、茶饮等品类能培育出第三个十亿级单品,公司有望打开估值天花板。
东鹏饮料 2024 年财报展现了一个传统消费巨头升级蜕变的典型样本:依托大单品的规模效应筑牢基本盘,通过品类创新开辟第二曲线,加速全国化布局。但在快消品行业剧变的当下,考验才刚刚开始——能否继续保持如此高增速的同时,完成从 " 功能饮料专家 " 到 " 健康饮品平台 " 的进化,将决定这家市值超千亿的企业能否跨越周期,成就中国版的 " 红牛传奇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