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20 日晚,OPPO 以一场充满未来感的技术盛宴,揭开了折叠屏赛道的新篇章——全新旗舰 OPPO Find N5 正式亮相,主打超薄机身,折叠态薄至约 8.93mm,展开态薄至约 4.21mm,轻至约 229g。以 " 全球最薄 " 折叠旗舰为核心卖点,向高端市场发起强力冲击。
来源:OPPO 品牌官网
数据表现
根据世研大消费洞察平台监控数据,自 OPPO 举办天穹架构技术发布会以来(2025.2.13 至 2025.2.27),"OPPOFindN5 发布会 "、"OPPO 打破全球最薄折叠旗舰纪录 " 相关话题总文章量达到 2331,总互动数 519.28 万。
总文章量
图源:世研大消费指数
总互动数
传播趋势
OPPO 技术突破驱动品牌高端化突围,从 " 尝鲜 " 到 " 主流 " 的关键跃迁
技术突破:解决折叠屏痛点,提升用户体验
此次 OPPO 在 Find N5 产品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直击折叠屏手机的几大痛点:厚重机身(主流机型厚度 12-14mm)、折痕明显、耐用性差等问题。Find N5 采用了钛合金天穹铰链和超薄 3D 打印钛合金翼板,最薄处仅约 0.15mm,铰链减薄 26% 的同时刚度提升了 36%,显著增强了产品的坚固性和便携性。
屏幕方面,Find N5 配备了超平整镜面钻石屏,主打 " 折痕无感,高亮通透 ",并通过与京东方合作定制 UTG 超韧玻璃,进一步提升了屏幕性能和用户体验。这些技术创新不仅解决了用户的实际需求,也强化了 Find N5 的产品竞争力。
价格策略:以 " 技术平权 " 姿态争夺高端市场
在价格方面,Find N5 的定价低于三星 Z Fold6 的 13999 元,以 " 技术平权 " 的姿态吸引对价格敏感的高端用户,通过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来在高端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此外,叠加运营商合约补贴(如购机直降 2000 元),使得折叠屏手机的价格更加亲民,有望将用户群体从极客圈层拓展至更广泛的商务人群。
品牌建设:轻薄赛道助力品牌形象升级
Find N5 选择了 " 轻薄赛道 " 进行错位竞争,以 " 全球最薄 " 的折叠旗舰为标签,展示 OPPO 在设计和工艺上的卓越能力,还为其未来高端产品线的品牌溢价奠定了坚实基础,提升了品牌的整体市场定位。同时,推动行业从单纯的 " 参数堆砌 " 转向更加注重细分场景的创新。这种差异化策略有助于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市场细分:精准定位不同用户群体,优化市场份额
Find N5 的产品线分化策略明确,精准定位不同用户群体。轻薄机型主要吸引女性及年轻用户,满足他们对便携性和时尚外观的需求;而全能旗舰则侧重于商务人群,提供更全面的功能和更高的性能,以适应复杂的工作场景。通过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推出特定功能的产品,Find N5 成功地满足了多样化的需求,提升了用户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
折叠屏手机市场格局:增长瓶颈与重构中的竞争秩序
从市场趋势来看,2024 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迎来关键转折点,市场增速放缓,从爆发期进入调整期,量增失速与结构性分化成为核心特征。Counterpoint 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同比增幅降至 37%,前两年分别为 73%、52%,第三季度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更出现了同比下滑的情况,全球折叠屏面板出货量同期暴跌 38%,均折射出行业从 " 野蛮生长 " 转向品牌间的 " 存量博弈 "。
华为通过 Mate X5/X6 系列构建了 " 技术壁垒 + 品牌势能 " 的双护城河,实现其在中国市场超过 50% 的占比和万元价位段高达 85% 的市占率,并以精准的产品策略覆盖商务与女性用户,填补了三星退让后的高端真空,形成了 " 一超多强 " 的市场格局。
与此同时,三星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在 2024 年 Q3 降至 56%,相较 2023 年同期大幅缩减 21%,中国厂商则迅速蚕食中端市场,小米则凭借 Mix Flip 小折叠机型驱动出货量增长 185%,验证了 " 差异化赛道 + 价格下探 " 策略的有效性,显示出中国品牌的崛起。
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 2024 年 Q3 与 2023 年 Q3 同比变化,* 数据来源:调研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不过当前折叠屏手机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已进入瓶颈期,铰链和屏幕技术的迭代速度逐渐趋缓,未能带来显著的用户体验提升,进而无法激发大规模的换机需求,创新边际递减使得通过技术创新驱动市场增长变得困难。尽管主流折叠屏机型的价格区间仍集中在 8000 至 15000 元之间,但这一价位段已经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市场天花板,难以进一步突破高端消费圈层。
因此,2025 年大折叠新品的抢跑推出实为 " 以攻代守 " 的生存策略。
OPPO 或将重构折叠屏市场竞争格局
相比动辄上万元的其他品牌折叠旗舰,OPPO Find N5 以 8999 元的起售价,轻薄化技术突破,差异化路径撕开市场缺口,抢占消费者 " 极致便携 " 心智,成为高端市场的一匹黑马;长期来看,此举实为高端市场卡位战,以自研铰链、UTG 屏幕等硬核技术重构竞争维度,推动行业从低价内卷转向高附加值创新。
促使小米、vivo 等品牌加快轻薄化产品的研发进程,以保持竞争力,同时导致行业整体研发成本进一步攀升,也可能压缩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间,迫使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新的差异化路径。
因此,这不仅是产品层面的竞争,更是一场关乎行业规则重构的预演:唯有将技术攻坚、生态协同与用户洞察深度绑定,方能穿越周期,定义下一代智能终端的价值标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