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朱成呈
3 月 10 日,被视作 AI 智能体 " 龙头股 " 的国脉科技(002093.SZ)再度涨停,实现三连板。
这只股票之所以被热捧,与近日大火的国产 AI 智能体 Manus 不无关系。
3 月 6 日,Manus 横空出世,凭借筛选简历、分析股票、敲代码等功能迅速点燃科技圈。其自主执行任务并交付成果的能力,一度让邀请码炒至 10 万元。
同日,AI 智能体板块大涨,国脉科技、汉得信息、酷特智能、焦点科技涨停;3 月 7 日,AI 智能体概念延续强势,多只概念股票纷纷涨停。
连续两天强势涨停后,国脉科技于 3 月 9 日晚间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
国脉科技表示,公司关注到部分媒体将公司列为 AI 智能体核心龙头股。公司基于在身联网、智慧康养领域的技术积累,现已完成部分居家养老场景 AI 智能体的原型开发,目前产品正处于场景适配度优化和用户体验提升阶段,相关技术成果尚未形成商业化收入,短期不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然而,该公告并没有降低投资者的热情。3 月 10 日,国脉科技报收 10.96 元 / 股,总市值飙至 110 亿元。
在这波热潮背后,国脉科技的 AI 智能体业务究竟如何?
距离商业化有多远
国脉科技并非 AI 领域的 " 新兵 "。这家成立于 2000 年的企业,起初以电信运维外包服务起家,后转型物联网技术服务商,近年来更聚焦产教融合和大健康领域。
根据 2024 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2.24 亿元,同比增长 9.98%,其中教育服务收入占比高达 70.92%,同比增长 33.01%。民生证券指出,这得益于福州理工学院新校区建设和招生计划增长近 30%。
今年 1 月份,国脉科技曾表示,公司在养老方面与主流大模型服务商合作,构建深耕于社区养老以及居家养老场景的 AI Agent,帮助用户获得更加个性化、高效、安心的服务体验。
为探究国脉科技 AI 智能体实现商业化收入的时间节点及在居家养老场景中的具体应用,时代周报记者于 3 月 10 日致电国脉科技。一名工作人员回应称需通过邮件方式进行采访,记者随即向公司邮箱发送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回复。
至于 AI 智能体从原型到商业化的时间究竟有多长?对比类似案例或许能提供线索。
在 AI 医疗领域,谷歌 DeepMind 的 AlphaFold 从 2018 年亮相到 2021 年开源,耗时三年才初步实现学术价值转化,而真正商业化仍遥遥无期;在智能家居领域,亚马逊 Alexa 从 2014 年发布到 2017 年大规模普及,也经历了三年左右的迭代。国脉科技的 AI 智能体若以类似节奏推进,从当前原型阶段到形成稳定收入,至少需两到三年。
人工智能应用专家谏之在接受采访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直言:"AI 智能体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从技术可行性到经济可行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商用前景虽好,但成本控制是硬伤。"
云蝠智能创始人魏佳星则向时代周报记者预测,AI 智能体将在未来一至三年内实现一定程度普及。短期内(约一年时间),AI 智能体有望取代 10% 至 20% 的各类岗位任务。随着技术迭代突破,其商业化进程才可能提速。
头部企业占据显著优势
尽管 Manus 宣称自己是 " 全球首款通用型 AI 智能体产品 ",但 AI 智能体的历史其实可以追溯到 2023 年。
2023 年 3 月,OpenAI 推出了 GPT-4 及 AutoGPT。AutoGPT 仅需用户提供 AI 的名称、描述和五个目标,就能自主完成整个项目,这一创新标志着 AI 智能体雏形的诞生。同年 8 月,Voiceflow 崛起为最受欢迎的 AI 智能体构建平台之一,目前已有超过 13 万团队在此高效协作,共同打造个性化的 AI 智能体。
头豹研究院 AI 行业高级分析师饶立杰指出,AI 智能体是一种具备自主性、反应能力和交互性的智能实体,其构建主要依赖于大型语言模型(LLM)和交互能力两大核心支柱。
在国内,多家大型企业早已投身于 AI 智能体的应用研发。
例如,阿里云主导的 AI 模型社区 ModelScope 推出了专为开源大型语言模型优化的 AI 智能体开发框架—— ModelScope-Agent;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则携手伦敦大学学院(UCL)、牛津大学等机构,共同研发盘古智能体框架(Pangu-Agent);百度则推出了文心智能体平台(Agent Builder),该平台引入一种全新的开发模式,允许用户通过自然语言创建智能体,旨在实现零成本开发、分发和商业化的目标。
饶立杰认为,头部企业率先研发大量 AI Agent 产品,在未来将拥有更显著的产品优势,从而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与上述大公司相比,国脉科技、汉得信息、酷特智能等公司与 AI 智能体的实际关联度待考。酷特智能主业为服装定制,南兴股份聚焦木工机械,汉得信息虽涉足企业数字化转型,但其 AI 业务收入占比尚未披露,商用前景不明。
AI 概念股火热的背后,或许是对 AI 智能体潜力的过度乐观。对此,魏佳星坦言:"AI 智能体技术尚不成熟,商业化萌芽才刚开始。"
在资本市场,AI 智能体概念股在 3 月 10 日迎来调整。截至收盘,赛意信息股价下跌 10.69%,报收 31.24 元 / 股,总市值约为 128 亿元;泛微网络股价下跌 9.83%,报收 73.49 元 / 股,总市值约为 192 亿元;汉得信息股价下跌 8.34%,报收 21.22 元 / 股,总市值约为 209 亿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