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东西 03-10
吉利生态完成关键拼图,千里科技为智驾装上AI发动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作者 | Janson

编辑 | 志豪

2025 年开年,中国智能汽车赛道迎来新变量。

3 月 3 日吉利正式发布 " 千里浩瀚 " 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接棒开打智驾平权普及战,将智驾系统覆盖至吉利系 15 万至 50 万元级市场。

而这一名字中的 " 千里 " 则正是日前由力帆科技正式更名而来的 " 千里科技 ",以全新身份宣告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在短短两周内,千里科技动作频频,与吉利、阶跃星辰深化技术联盟,牵头设立智驾合资公司,吉利联手发布覆盖吉利全系车型的 " 千里浩瀚 " 智驾系统。

这一系列动作不仅标志着传统车企向智能出行公司的跃迁,更揭示了智能汽车产业从 " 单点突破 " 到 " 生态重构 " 的深层变革。

在 " 千里浩瀚 " 智驾系统发布当天,知名研究机构摩根士丹利连夜发布研报,称这是 AI 公司首次打通 OEM 闭环,且吉利的 ADAS 供应商将全面提升产能,为 15 万元人民币以下的 L2+ADAS 车型的全面推出做好准备。

研报显示,2024 年智驾在新能源车中的渗透率约 14%,随着智驾下沉至 20 万以下市场,智驾渗透率在今年有望快速提升。

与此同时,智能驾驶竞争也从硬件堆砌转向体系化能力较量,单纯的比 " 单一上限 " 或许很难带来更好的收益。

千里科技联合吉利、路特斯等组建的智驾合资公司,打破了传统 " 主机厂 +Tier1" 的线性合作模式,构建起资本、技术、数据、政策联动的产业共同体。

而 " 千里浩瀚 " 系统的全系覆盖,则意味着中国头部车企率先在主流价格带实现智驾系统的规模装机。

当多数玩家还在算力军备竞赛中内卷时,千里科技已通过生产关系创新打开新的生产力空间。

这种将合资优势转化为产业组织能力的升维打法,或将催生汽车界的 "台积电+ARM" 生态,既掌控核心技术标准,又通过深度绑定形成产业共同体。千里科技发起的这场 AI+ 车行动驱动的产业升维,将重塑行业规则

▲ "AI+ 车 " 驱动产业升维

一、重构产业联盟 从 " 线性博弈 " 到 " 生态共生 "

传统智驾产业链中,主机厂与 Tier1 供应商常因技术标准不统一、数据割裂陷入低效博弈。

主机厂与 Tier1 供应商的技术标准、数据格式不互通,导致研发端的数据难以有效整合。不同供应商的感知算法与车企的决策模型存在兼容性问题,需反复适配调试,拉长开发周期。

此外,传统 Tier1 主导的 " 黑盒方案 "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机厂的技术主导权,以智驾为例,供应商提供的标准化模块难以适配车企差异化需求。有媒体调研显示,传统 tier1 模式已初显疲态,88% 的从业者认为整零关系恶化是行业普遍现象。

而千里科技联合吉利、路特斯及重庆地方产业基金发起的智驾合资公司,构建了 " 车企 +AI 科技企业 + 地方政府资本 " 三位一体的生态共生平台,开创了新的合作范式。

吉利作为中国头部车企,提供整车制造能力与规模化落地场景,其年销超 300 万辆的市场基盘为技术验证与普及奠定基础。

千里科技则凭借迈驰(原旷视科技旗下智驾业务)的自动驾驶技术积累,以及旷视在 AI 大模型领域的深厚底蕴,注入行业领先的算法研发能力,主导智驾系统开发。

重庆产业基金则以政策扶持与资金注入补齐生态短板,依托重庆 " 中国汽车第一城 " 的产业链优势,加速技术商业化进程。

在这其中,千里科技作为该联盟的 "AI 发动机 ",起到了相当的纽带作用。

依托这样的 AI 科技生态,千里科技带领合资公司打通了 " 研发 - 生产 - 应用 " 全链路数据流,而这也是一条智驾战到产品方案再到量产落地的明确路径。

在生产端,吉利智能制造体系实时反馈车辆工程数据。

在应用端,路特斯高端车型与吉利全系产品构成多元化验证场景。

形象的来讲,世界生成模型通过模拟极端天气、罕见事故场景,可以有效提升智驾模型鲁棒性,而用户实际驾驶数据回流至吉利的计算中心,又可反哺模型优化,形成 " 算法训练 - 场景验证 - 量产优化 " 的飞轮效应。

▲千里浩瀚安全高阶智驾系统

同时,千里科技和吉利生态联盟发起的如多模态大模型世界模型,以及汽车智能体的研发关键技术均向生态伙伴开放,避免重复造轮子。

这种 " 共生共赢 " 机制,使联盟既能快速整合行业资源,又能激发各方创新动能,最终实现 "1+1>2" 的产业升级目标。

当生态联盟构建起数据闭环,如何将技术势能转化为市场动能,就成为下一个关键命题。

二、" 千里浩瀚 " 技术升维 如何定义高阶智驾安全平权?

在研发、生产、应用的玩家们坐在同一牌桌上以后,进一步的需求便是产品定义和量产了。

作为千里科技和吉利共同推出的 " 千里浩瀚 " 智驾体系,其拿出了以智驾及安全技术平权为核心目标,同步实现 L3 落地的技术突破打法。

通过分层策略、算法复用与规模化落地这样的组合拳,千里科技也加入到了智驾及安全技术平权的路径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高阶智驾的升维。

具体来看," 千里浩瀚 " 智能驾驶系统涵盖了从 H1 到 H9 多五个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

▲ " 千里浩瀚 " 智能驾驶系统能力一览

" 千里浩瀚 H1" 主要功能包括高速公路 NOA(导航辅助驾驶)和自动泊车 APA," 千里浩瀚 H3" 增加了城市通勤 NOA、高速 NOA 以及记忆泊车 HPA 等功能。

" 千里浩瀚 H5" 则是进一步升级了城市无图 NOA 和全场景 D2D 能力," 千里浩瀚 H7" 在 H5 的基础上增强了 E2E+MLM 数字先觉网络支持下的全场景 D2D 功能。

" 千里浩瀚 H9" 则具备全冗余、全备份的顶级 L3 架构,实现了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包括城市无图 NOA、高速 NOA 以及泊车代驾 VPD 等核心功能。

这样的全覆盖的智驾技术也不是单一发展的,H1 至 H9 均基于同一套 AI 底层框架开发,降低研发成本,确保技术迭代同步性。

结合吉利的量产能力和数据算力,也使 " 千里浩瀚 " 成为了少数可以同时实现技术快速迭代发展与成本可控的智驾平台。

在完成产业生态布局后,千里科技所面对的核心问题之一便是,如何让技术创新真正触达终端用户。

而这个答案就藏在千里科技在产业定位与企业核心战略的思考上。

三、战略转型 AI 出行方案新方向

千里科技通过 " 千里浩瀚 " 实现智驾及安全技术平权,一方面是行业竞争背景下的技术追求,另一方面也是千里科技核心战略转型的体现。

据媒体报道,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近期表示千里科技将聚焦 "AI+ 车 " 核心战略,并将公司发展方向概括为 " 双轮驱动 "+" 双化牵引 "。

依托千里科技的工程化能力、AI 大模型技术积淀,以及吉利生态的产业纵深,重构其在智能出行领域的核心价值。

这一战略不仅强化了千里科技在合作中 "AI 发动机 " 的定位,更通过技术开放与全球化布局,推动行业从 " 单一产品竞争 " 转向 " 生态能力输出 "。

从这一支点出发,从科技业务来看,千里科技将会整合高阶智驾系统集成经验与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向全行业输出 "AI 智行开放平台 "。

▲前沿大模型对车端赋能

该平台提供从芯片适配、算法开发到系统集成的全栈解决方案,覆盖智驾、智能座舱、车联网三大场景。

而从终端场景来看,通过保留力帆、派方摩托车及睿蓝新能源汽车品牌,千里科技保留多元化产品矩阵,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科技业务的技术试验田与场景入口。

这样的双线布局也体现了千里科技的独特优势,一方面,其拥有终端产品的场景定义能力,另一方面又具备 AI 公司的技术纵深,形成 " 产品 - 数据 - 技术 " 的增强回路。

在这样的基础上,结合诸如宝腾汽车、路特斯等品牌的吉利全球化产业生态,千里科技也有望成为全球少数能同时提供标准化方案与定制化服务的智能出行平台,引领 "AI+ 车 " 从中国创新走向全球落地。

结语:AI 重构汽车业时代 下一个十年如何定义

千里科技的密集动作,折射出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深层逻辑变迁。

技术竞争正让位于生态竞争,单一产品优势需转化为体系化赋能能力。其与吉利构建的 "AI+ 制造 + 资本 " 铁三角,或将催化行业从 " 内卷式创新 " 转向 " 开放式协同 "。

然而,平衡技术开放与商业护城河这样的挑战依然存在。

能否在规模化落地中维持用户体验一致性?这些问题将考验联盟的长期韧性。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在以智能化为代表的造车下半场,那些既能深耕技术、又能织密生态网的企业无疑会走在市场前列。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吉利 浩瀚 ai 供应商 渗透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