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汽车 03-10
各领域低价位普及加速,本土厂商势力强劲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随着汽车智能化浪潮的推进,智能座舱已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差异化竞争的核心赛道。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 年至 2024 年期间,国内智能座舱渗透率持续攀升,截至 2024 年 12 月,单月装机量突破 200 万套,渗透率跃升至 75.6%,标志着这一技术进阶为主流标配。基于盖世汽车研究院智能座舱配置数据库,我们对智能座舱定义为同时具备 "8 英寸以上中控屏 + 语音交互 + 车联网 +OTA" 四大功能模块的座舱配置,通过增强各类信息交互,助力打造更加智能的出行环境,重构驾乘者出行体验。

从具体数据来看,2023 年智能座舱渗透率整体维持在 55%-67% 区间,而进入 2024 年 2 月后增长显著提速。这一跃升背后,得益于车企加速技术迭代——如语音交互精度提升、OTA 远程升级常态化,同时也离不开消费者对智能化体验需求的井喷式增长。

随着消费者对智能化体验需求的升级以及技术成熟带来的成本下降,智能座舱正从高端配置加速向主流车型渗透,成为行业竞争的核心要素。

分动力类型来看,智能座舱在不同技术路线的车型中呈现差异化渗透特征。2024 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NEV)市场中智能座舱渗透率已高达 87.7%,近乎全面覆盖新能源车型。混合动力车(HEV)以 74.9% 的渗透率紧随新能源车型,传统燃油车(ICE)智能座舱渗透率为 58.1%。

在价格维度,30 万元以下车型渗透率增长显著,是智能座舱普及的主要推动力。其中,10 万元以下智能座舱渗透率近半,10-20 万元渗透率 77.5%,20-30 万元达到 78.1%,显示出智能座舱技术正通过规模化应用突破成本限制,逐步下沉至大众消费市场。

2024 年国内乘用车市场中,中控屏渗透率高达 95.5%,较 2023 年进一步提升,几乎覆盖所有新车型;车联网与语音交互的渗透率也分别攀升至 83.7% 和 83.6%,反映出用户对实时互联与自然交互的核心需求已形成广泛共识。2024 年中控屏、车联网、语音交互等功能渗透率均超过 80%,与此同时,全液晶仪表渗透率提升至 76.2%,OTA(空中升级)功能渗透率达 75.4%,汽车智能座舱领域相关智能化基础功能已高度普及,汽车智能化发展进程正在加速推进且成效显著。

在核心功能普及的基础上,智能座舱的创新焦点正向更高阶的技术延伸。座舱域控的渗透率达到 29.3%,DMS(驾驶员监测系统)、HUD(抬头显示)、副驾屏的渗透率分别达到 19.4%、14.8%、6.4%,均实现较大增幅。传统 " 四大件 "(中控屏、语音交互、车联网、OTA)的普及为车企奠定了技术基线,而座舱域控、HUD、DMS 等产品功能则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将加速推进智能座舱从 " 基础标配 " 向 " 体验升维 " 的战略跨越,进一步重构消费者的用车期待与行业竞争格局。

座舱域控领域,2024 年 10-20 万元价格区间的车型搭载座舱域控的比例跃升至 45%,20-30 万价格区间占比也增加至 33%,两者合计占据近八成市场,显示出这一技术正加速从高端市场向大众化车型渗透。

从动力类型来看,2024 年,新能源车型(NEV)的座舱域控占比为 63%,传统燃油车(ICE)与混合动力车(HEV)的座舱域控占比在 2024 年分别提升至 30% 和 7%。NEV 车型因智能化布局早,座舱域控前期渗透率已较高,增长空间收窄致占比下降,ICE、HEV 则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向域集中式迈进,车企为增强其智能化体验、提升市场竞争力,加速座舱域控装配,推动这两类车型占比上升。

分派系数据则显示,自主品牌在座舱域控布局上保持领先,2024 年占比提升至 75%。自主品牌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控制成本,叠加技术上的快速迭代能力,在域控技术上形成对合资品牌的代际优势。

座舱域控芯片市场呈现 " 一超多强 " 的竞争格局。2024 年,高通以 70% 的市占率实现断崖式领先,较 2023 年市占率 58.9% 进一步扩大优势,凭借其先发优势及与安卓车载系统的深度适配,持续主导市场。外资厂商超威半导体与瑞萨电子分别以 9.7% 和 5.5% 的份额位列第二、第三,市占率有所下降。

国产芯片厂商正加速破局。芯擎科技、华为、芯驰科技等企业通过差异化策略切入市场:2024 年,芯擎科技凭借技术创新深化车企合作,市占率跃升至的 4.8%,华为则依托 HarmonyOS 生态与问界系列车型的协同效应,份额从 0.6% 提升至 4.0%,芯驰科技也以 1.6% 的市占率跻身榜单前十。

分派系数据进一步显示,2024 年,以高通为代表的外资芯片厂商仍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国产芯片已显现出技术突围的潜力,2024 年合计市占份额超过 10%,较 2023 年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HUD(抬头显示系统)市场正经历快速发展。2024 年,国内搭载 HUD 的乘用车中,20 万元以下低价位车型占比达到 30%,较 2023 年实现大幅提升,同比增幅高达 66.7%。20-30 万元区间车型占比提升至 31%,与 10-20 万车型共同成为 HUD 普及的核心战场。

技术革新是市场格局演变的关键驱动力。随着座舱智能化进程加速,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凭借动态导航融合、车道级提示等性能优势,在 2024 年实现爆发式增长,其市场份额从 2023 年的 10% 增长至 28%。相比之下,W-HUD(挡风玻璃抬头显示)主导地位弱化,占比从 88% 降至 71%,传统 C-HUD(组合式抬头显示)因显示面积受限,逐步退出主流市场。

这一技术迭代的背后,是 PGU(图像生成单元)方案的竞争升级。分 PGU 技术类型看,TFT(Thin Film Transistor)方案持续主导市场,2024 年占比 93%,凭借成本、技术成熟度等优势在市场中保持高覆盖率。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方案在华为的推动下开始上车应用。2024 年市占率达到 5%,凭借高对比度、低功耗等优势,逐步进入 HUD 供应链体系。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本土 HUD 厂商崛起态势明显。在 HUD 供应商领域,2023-2024 年华阳多媒体、泽景电子、怡利电子等本土厂商市场份额显著提升,2024 年本土厂商合计占比突出,持续挤压大陆集团、日本精机等传统外资厂商的市场空间。AR-HUD 赛道中,本土厂商保持领先优势,占据市场大数份额。据悉,2025 年上半年,泽景将有多个高性能 AR-HUD 项目实现量产,出货规模接近 20 万台,其中包括全球首款量产 Deep Scenes AR - HUD,泽景与客户共创人机共驾的领先体验。

搭载应用层面,新能源品牌成为 AR-HUD 普及的关键推动力。2024 年极氪(20.2%)、深蓝(16.7%)、问界(16.0%)等新能源品牌位居 AR-HUD 搭载量前列,通过规模化应用加速 AR-HUD 上车,展现了本土厂商与新能源品牌的协同发展,也推动了 AR-HUD 技术在智能座舱领域的普及。

车载语音交互从基础功能向场景化体验升级,高阶语音技术正快速渗透。2024 年,语音交互渗透率达到 83.6%,保持高覆盖率。分区域唤醒功能普及加速,渗透率接近 80%,相较 2023 年显著提升。免唤醒功能跃升至 48.3%,增长幅度最大,体现用户交互便捷性的优化需求。

连续性语音识别(46.3%)、可见即可说(25.4%)功能渗透率显著提升,反映出车载语音交互向更智能、便捷的高阶功能升级的趋势。 分价格区间数据显示,2024 年可见即可说功能在 20 万元以下价格区间占比提升至 51%,连续性语音识别功能提升至 58%,显示出这两种语音技术正加速向 20 万以下的中低端车型普及的趋势。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新能源 渗透率 智能座舱 语音交互 车联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