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久违的一幕出现了。
投资界 - 天天 IPO 消息,今日(3 月 11 日),汉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汉朔科技 ")正式登陆创业板,首发价格 27.5 元 / 股,开盘大涨 187%,市值一度超 300 亿元。
同时鸣锣的还有永杰新材,同样开盘涨超 129%,市值 93 亿元。
而他们,都来自浙江。
开年 DeepSeek 爆红,从杭州到浙江已被外界视为产业兴城的样本。而回望历史,每一波新产业更迭,势必会催生新一轮的城市洗牌。
离开华为
他缔造一个 300 亿 IPO
侯世国,出生于 1975 年,早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曾在华为担任技术开发 7 年。此后,他又先后任职于飞杰科思和简约纳电子,负责研发等工作。这些经历,也为他日后投身电子价签行业埋下了伏笔。
众所周知,商超起初都是传统纸质价签,只要商品价格、日期等信息发生变化,就必须重新打印进行手动替换。而在上世纪 90 年代,电子价签就已在欧洲问世,并随着人工成本的上升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逐渐开始应用和普及。
侯世国也是一次偶然机会,在海外考察时发现,当地很多超市已经采用了电子价签,更新价格省时省力,嗅到了机会。于是在 2012 年,侯世国带领 16 人团队,落户浙江嘉兴,投身到电子价签产品行业,成立了汉朔科技。
创业维艰,汉朔科技初期一年销售额只有几十万,一度陷入资金困境,侯世国甚至和合伙人把住房都用来抵押融资。关键时刻,政府出手相助,"13 年前我们就是‘背包客’,从北京来到嘉兴,获得政府的创业启动资金,才渡过了初创期资金链短缺的难关。" 侯世国曾在《浙江日报》采访中回忆。
从 2013 年发布第一代商用电子价签产品至今,汉朔科技已成长为一家全球龙头企业。招股书显示,2021 年至 2023 年,汉朔科技营收由 16.13 亿元增至 37.75 亿元,年度复合增长率达 52.99%,市场份额稳居全球前三。2024 年,汉朔科技营收达到了 44.86 亿元、同比增长 18.84%,净利润达到 7.10 亿元。
具体来看,2021-2023 年及 2024 年 1-6 月,汉朔科技境外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 12.26 亿元、26.63 亿元、36.13 亿元、19.97 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76.04%、93.05%、95.72%、94.32%。2024 年上半年,汉朔科技境外收入占比小幅下降,主要系国内收入同比快速增长。
走过十多年创业历程,侯世国终于收获了人生第一个 IPO。
揭秘背后投资故事
每一个 IPO 背后的风投力量都弥足珍贵。
汉朔科技便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虽然鲜少公开披露融资信息,但据天眼查显示,汉朔科技成立至今至少获得 8 轮融资,背后不乏君联资本、经纬创投、天堂硅谷、长润资本、中金资本、铭锋资本、华业天成、闻名投资、青橙资本、朗玛峰创投、光速光合、深创投等一众 VC/PE 的身影。
投资界了解到,君联资本于 2017 年、2018 年两次投资汉朔科技,是汉朔科技最大的机构投资人。完成投资后,君联资本又在企业战略梳理、高管人才引进、后续融资等方面给予了支持和帮助。
" 我们认可汉朔科技在零售数字化领域的战略布局和全球化拓展能力,相信公司通过本次上市,能够进一步提升竞争力,为全球零售行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支持。" 君联资本团队表示。
光速光合与汉朔科技的结缘,源于创始合伙人宓群一次逛超市的经历。2016 年是 " 新零售 " 开启元年,彼时盒马鲜生第一家门店正式开业,宓群也去凑了一波热闹,想看看新零售的新变化。当大家都在忙着挑选货品时,宓群却独辟蹊径地研究起了商品的价格标签。" 我看到这里的价格标签都不是纸质的,而是电子的,这就很有意思。"
对商业极度敏感的他意识到,这背后或许是一门不错的生意。于是宓群顺着标签背面的标识,找到了汉朔科技,并在 2017 年完成了投资。宓群评价道," 早期投资往往看重人与事的匹配,汉朔的团队基因让我觉得他们是合适做这件事的。"
2018 年,经纬创投也参与了汉朔科技 B 轮融资,后续分别在 2019 年和 2020 年持续加码。在汉朔科技看来,从 B 轮投资开始,经纬创投一直坚定陪伴着汉朔科技成长,在公司发展的每个重要节点都时刻给予中肯的建议和帮助。
经纬创投董事总经理谢义平透露,公司很早就开始布局全球化战略," 在全球市场,汉朔科技充分调用海外市场的技术人才和供应链资源搭建海外供应链,做好本地化创新,成为国内数字化零售领域为数不多大规模服务全球用户的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参与了 B 轮融资的华业天成,其创始团队也来自华为。
十年磨一剑,这像极了无数中国科技创业者的故事。
浙江 IPO 大爆发
同样在今天,浙江还诞生另一个 IPO。
2003 年,沈建国正式成立永杰新材。作为一级供应商,永杰新材的产品已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动力电池巨头的供应链体系。凭借于此,永杰新材走上 IPO 敲钟舞台,今天缔造近百亿市值。
放眼望去,浙江正批量诞生 IPO。今年 2 月,蛇年 A 股首家 IPO 过会企业花落浙江——轮胎龙头企业 " 中策橡胶 " 沪市主板 IPO 成功过会。成立于 1958 年的中策橡胶,旗下拥有 " 朝阳 "" 威狮 "" 好运 " 等知名品牌,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轮胎制造商之一。
同时,古茗控股有限公司正式登陆港交所,开盘市值一度达 240 亿港元,成为开年首个茶饮 IPO。成立于 2010 年,古茗是一个典型的大学生创业故事:创始人是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的王云安,毕业后与同学在浙江联手创业,将古茗开出近万家茶饮店。
稍早前的 1 月,来自浙江杭州的思看科技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浙江省 2025 年首家 A 股上市企业。
不止于此,在这份 2025 年 IPO 名单中还有脑洞极光、新吉奥房车、富岭股份、华谌科技,群核科技也在年初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成为 " 杭州六小龙 " 中首家冲刺 IPO 企业。
而回顾 2024 年,浙江省上市企业 24 家,其中 A 股有 17 家,在全国范围稳居前列,与广东并列第一。
浙江何以迎来上市公司爆发?
创投圈依然记得,2023 年 5 月浙江省 "415X" 先进制造业专项基金群启动暨签约大会在杭州举行,首批规模 600 亿元以上、近期目标规模 1000 亿元的 "4+1" 专项基金群,通过母子基金两级放大,形成规模 2000 亿元以上的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金群正式启动。
所谓 "4+1" 基金群,由 4 大产业集群基金和 " 专精特新 " 母基金组成。其中,4 大产业集群基金分别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消费与健康、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等 4 个万亿级世界级先进产业群;而 " 专精特新 " 母基金则面向 " 新星 " 产业群和未来产业,聚焦 "315" 科技创新体系,支持投早、投小、投科技、投重大科创平台。
创投兴则产业兴。今年二月,浙江省 "4+1" 专项基金群又签约落地 15 个先进制造业项目和 24 支子基金,合计规模达 511 亿元。官方数据显示,2024 年度专项基金群已累计投资超 200 亿元,撬动社会资本逾千亿元。
人才与城市,往往互相成就。以 " 杭州六小龙 " 为例可以发现:六名创始人里,有一半都是 " 新浙江人 ",他们出生在天南海北,却最终因为不同的机缘,与浙江产生了交集。
与此同时,重视科技创新投入也是浙江腾飞的一大法宝。2024 年,浙江以 886.5 亿元科技支出规模首度超越广东,摘得省级财政科技投入 " 桂冠 "。同比增长约 15%,明显高于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增速(1.7%),也远高于全国科技支出的增速(5.7%)。
产业更迭,激荡不已。背后不仅仅是一个个奋斗逆袭故事,也往往决定着一座城市的命运。此时此刻,还有更多相似的创业故事正在这片土地上演。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刘博,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503/546997.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 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