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工场 03-11
贝壳入港股通,南向资金重构“新居住”估值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过去一年,南向资金以 158% 的同比增幅向市场表达了对港股的热情,以 7470.17 亿元港股的净买入量,超过 2020 年的 5967.41 亿元,创下历年净买入额新高。与此同时,在布局方向上," 稳中求进 " 的特征也越发明显。

正值港股通名单调整之际,3 月 10 日,深交所消息显示,贝壳、讯飞医疗科技、华润饮料、小菜园、毛戈平、越疆等 27 只个股获调入,而奈雪的茶、SOHO 中国、海伦司、绿景中国地产等 28 只个股获调出。

在地产行业持续调整期,科技驱动的新居住服务代表贝壳 ( BEKE.US,02423.HK ) 走向台前。新旧轮换之间,贝壳的逆势而行是南向资金托举之力的作用,还是 " 房地产科技 " 在港股市场有特殊的吸金密码?

01 南向资金 " 扫货潮 "

南向资金在过去一年,对港股资本市场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来自 Wind 的数据显示,2024 年,南向港股通资金全年合计净买入飙升至 8079 亿港元,净流入规模同比大涨约 136%,刷新互联互通以来的新纪录。进入 2025 年,其 " 扫货 " 热情依旧不减,年初至今的 " 购物账单 " 已经超过 3000 亿港元。

资本市场戏称这是一场规模盛大的 " 北水南调 "。

南向资金 " 活水 " 入港,肥了几块田。最先滋润起来的是银行高息股和石油化工、通信等红利股,南向资金 2024 年净买入量 TOP 10 的基本被这两大类个股瓜分。

在全球经济增长和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扰动下,南向资金在 2024 年重押高息股、红利股得到安全感之后,在 2025 年开始向科技成长类型的价值洼地行进,传媒、电子、通信等 TMT 企业成为超配首选。

南向资金走出高息股、红利股 " 舒适区 " 的另一表现是,对港股通标的的投入增加。拉长时间线来看,2024 年底,南向资金对港股通标的股的整体持股比例为 15.83%,至 2025 年 3 月,这一比例进一步增长至 16.45%。

这对于被纳入港股通的个股而言是个好消息。2021 年 9 月,快手被纳入港股通后 5 个交易日内股价涨幅高达 26.17%,艳压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等一众前辈;美团在 2019 年 10 月入通后,更是开启了长达一年半的上升跑道,从低位 90 港元一路狂飙至 460 港元;与美团同期入通的小米,也从不足 10 港元跑出了向 40 港元进发的势头。

贝壳的 " 入通 ",或将吸引大量主动和被动的资金配置,为公司带来更多资金流入,大幅提升流动性和活跃度。以往腾讯、小米等同类公司入通后,在港股有 9-16% 的交易量增量,照此估算,长期来看,贝壳的入通将带来超过 200 亿的增量资金。在估值修复和入通的双重刺激下,投资者对贝壳可能迎来的股价攀升大为期待。

南向资金 " 扫货潮 ",无疑是对入通公司叠上了一层起飞 buff。以本次入通新成员贝壳为例,进入 2 月以来,在 ESG 评级上调至 "A" 和入通预期的消息影响下,公司股价从 45 港元左右一路上涨至 65 港元附近。

站在房地产相关企业的角度来看,2023 年以来,受房地产行情调整影响,包括贝壳在内的众多相关行业个股都在经历产业变革的无差别洗礼。不过,贝壳作为一个具备科技基因的居住服务股,在动荡中也展现出了抗风险的韧性。

此次入通就是最好的证明。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3 月 6 日的前 183 天,贝壳的港股日均流通市值达到 1823 亿港元,且总成交额超过 241 亿港元,完全满足同股不同权公司纳入港股通的要求。这也从侧面印证了 " 贝壳模式 " 在时代变革之际的可行性。

02 隐藏的吸金密码

南向资金是房地产的 " 行家 ",在寒流未来之际,南向资金对港股通地产股的持股占已发行股份比例超过 10% 的有 20 家左右。然而,随着市场风向转变,南向资金对于传统地产股的投资热情也一定程度上削减。与之同步的是,本次港股通名单调整时,调出了部分传统地产股。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传统地产股被调出港股通之际,贝壳作为一只 " 地产 " 属性的股票,却逆向而行成为港股通新成员。

产生这一背离现象的原因,还得从贝壳身上找。

贝壳的定位是 " 科技驱动的一站式新居住服务平台 ",从本质上已经与传统地产公司进行了区隔。

前述提及,贝壳因具备科技股基因,在房市调整时期展现出了抗风险的韧性。从基本面上来看,传统地产股受制于近年来的行业调整,销售回款周期拉长、债务风险暴露等问题,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承压。

反观贝壳,其平台化交易模式构建了稳定的护城河。2024 年第三季度,贝壳实现了 7368 亿元交易额,同比增长 12.5%,净收入为 226 亿元,同比增长 26.8%,净利润达 11.68 亿元,经调整净利润达 17.82 亿元。在复杂多变的房市中稳住了脚步。

进一步来看,截至 2024 年三季度,贝壳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和短期投资合计结余为 595 亿元,而其同期的短期借款仅 3.07 亿元。对比传统地产公司而言,其乐观性不言而喻。

从南向资金去年至今的表现来看,无论是高息股、红利股,还是科技龙头股,其选择一直没有脱离对高确定性现金流资产的追逐主线。传统地产股在这一条基准线上已经失去了竞争优势,而具备新业态驱动力的贝壳则在这一时刻上线补位。

港股通在新旧地产股轮换释放出来的另一个信号则是,"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 的顶层设计是时候落地生根了。不仅是 " 好房子 ",新形势下市场需要更多 " 好居住 " 供给," 住得好 " 的概念在扩大。

2023 年 7 月,贝壳成立了贝好家事业线。从产品定位上,贝好家就是完全贴合 "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 而生的——其定位为数据驱动型住宅开发服务平台,主要为业主方、开发商等提供 "1+2" 模式的综合解决方案。通过数据驱动的决策、专业化团队的构建等措施而推进的房地产开发,让用户深度参与到 " 好房子 " 建设中。

家装同样是居住服务的重要一环。在家装领域,贝壳通过 AI 大模型技术快速生成装修效果图的方式,高效挑选心仪的装修风格,减少用户实际的装修试错成本。贝壳全面提升一站式整装解决方案的能力建设,持续迭代 Home SaaS 系统至 2.5 版本,并已经在全国上线。通过标准化商品管理、统一图纸规则、线上化产品成本控制等完善底层数据基础的方式,最终实现 BIM 设计施工图与报价自动化、材料统一线上调度等。

在租赁领域,贝壳运用 AI 技术赋能经营,从收房定价策略、房屋库存管理到招租去化场景,利用智能算法调度流量、价格与营销策略等,推动人效和资产周转效率提升。

贝壳通过科技赋能居住服务,系统性智能化技术实现业务标准化,突破管理瓶颈。换个角度看,这种新业态下,贝壳身上 " 科技 " 与 " 房地产 " 两个标签," 科技 " 已经占据了更重要的战略位置。这也意味着,在对贝壳进行价值评估时,需要采取新的估值体系去衡量。

这也在陆港投资者共同押注 " 去地产化 " 标的的大背景下,让贝壳有了逆房地产行情而行的底气。在传统房地产商还在思考如何把房子卖出去的时候,贝壳已经在思考 " 以人定房、以房定地 " 的新模式了,面向更大的居住服务蓝海。

据了解,贝好家在 2024 年 12 月 15 日开盘的北京长安华曦府项目,开盘仅 2.5 小时内首推所有房源便售罄,销售额达 16 亿元。

新旧动能转换之间,一场关于地产行业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地产股价值评估体系正在发生变化。

03 重塑价值坐标系

贝壳以一个全新的 " 科技驱动的一站式新居住平台 " 形象,正在改写资本对地产相关股的固有印象。而当它被纳入港股通,作为 " 地产相关股代表 "" 居住服务股代表 " 站在广大投资者面前时,作为新业态的发起人和行业变革的引领者,也在重塑地产类股票价值评估体系。

业务转型带来了强大的发展驱动力,贝壳还在向前奔跑。从行业意义的角度而言,但从行业龙头的占位来看,其资本市场话语权的强势吸引性已经不言而喻。贝壳之于地产、居住服务行业,是电商界淘宝、出行界滴滴、外卖界美团一般的存在。

在 2024 年,南向资金对互联网科技领域的龙头股表现出了十足的青睐,阿里巴巴、腾讯控股、小米集团 -W 等入席 2024 年南下资金净买入前十名股票,与中国移动、中国银行、中国海洋石油等一众高息股、红利股同桌吃饭。南向资金视线有所偏移这一特征,在贝壳入通后可能将更加明显。

龙头效应带来的行业定价权收益,这碗饭在当前的港股市场依然吃香。

另一方面,科技驱动的地产新业态,让贝壳的数字资产有了更多变现的可能。如贝壳通过 10 余年积累的 " 楼盘字典 " 数据库、ACN 以及 SaaS 工具等,其所积累的数据资产和数据管理能力,将为接下来的产业变革打下地基。贝好家的成功起步,或许就是其数字资产变现的路径之一。

最后一个对贝壳估值体系产生影响的是政策步调。2023 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的利好政策不断,尤其是 2024 年 "517""926" 等一系列新政推动下,市场回暖征兆初现。这对于当前仍以存量房、新房市场交易业务为主的贝壳来说,是业绩守稳的基础。而家装家居、房屋租赁服务等,在以旧换新、公积金直付租金等政策进程中,作为贝壳新增长极同样会迎来更大增长空间。

04 长期主义的验证

入通所带来的资金流量,对贝壳股价在短期内形成托举向上的可能。但如何进行资金留存,考验的是贝壳模式的长期成长性。回顾众多入通后高开低走的公司,背后都是被资金冲刷后留下的故事残骸。

探讨贝壳模式的长期成长性离不开其 " 一体三翼 " 的战略。

从业务结构上来看," 一体 " 存量房业务占据公司 60% 左右的业务体量,是公司能否跨越周期的关键所在。而贝壳守阵的关键战术已经明晰——服务体验升级、增效提速。

举例而言,2024 年底,公司推出 " 平台级服务承诺 " 进一步提升消费者体验;对服务者而言,贝壳向平台的门店试点积分制,推动经纪人合作网络提效,挖掘更多 " 合作 " 价值;此外,贝壳持续深耕社区,及加深了与居民的链接,也增加了服务密度。

" 一体 " 的地基打稳之后," 三翼 " 加速器才能顺利推进。从业绩来看,2024 年三季度,以家装、租赁等新业务总收入为 86.4 亿元,同比增长 54%,占贝壳总营收比 38%,在整个贝壳的营收构成中已经形成了足够优秀的增长势能。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贝好家这一数据驱动型住宅开发服务平台的落地,以上 " 一体三翼 " 都将成为贝壳数字转型的资源和经验基础。

除了基本盘面上的定心丸,贝壳在资本市场始终践行着对股东的持续回馈,与投资者共同成长。2024 全年,贝壳共斥资约 7.16 亿美元回购股票,回购股数约占 2023 年末已发行总股本的 3.89%。同时,在过去两年中,贝壳分别派发了约 2 亿美元的特别分红和约 4 亿美元的 2023 年末期现金分红。

这一次港股通的调整和南向资金 " 扫货潮 " 相遇,将资本与产业的双向选择拉到了舞台中央。贝壳接下来需要向资本市场证明,房地产乃至更大的居住服务板块,完全有可能在科技与产业互联网思维的结合之下,实现价值评估体系的更新与重构。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港股通 港股 美团 腾讯 资本市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