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东南 03-12
春捂要捂到什么时候?医生指出一个时间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春季气温回暖,但早晚仍比较冷,昼夜温差明显,多地还可能遭遇 " 倒春寒 ",容易让血管吃不消,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俗话说 "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医学研究指出,春季,尤其是 3~5 月,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高发期。

△ 3 月 11 日,济南市大明湖岸边的玉兰花绽放。 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为什么建议你 " 春捂 "

低温环境下,人体会通过收缩外周血管来减少热量散失,致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荷;寒冷还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王佐岩表示:

春季气温起伏属于正常现象,但这可激活人体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血管痉挛、血压剧烈波动,增加心绞痛、急性心梗及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再加上春季呼吸道感染疾病高发,心血管病患者一旦患病,可发生炎症反应,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临床观察显示,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老年人、有冠心病或脑卒中病史者,受血管弹性下降、基础疾病影响,对温度变化的耐受能力差,更需重视 " 春捂 "。

心血管不好," 捂 " 到清明前后

王佐岩建议," 春捂 " 应持续至气温稳定在 15 ℃以上,且昼夜温差小于 8 ℃时。

也就是说,大家最好视气温 " 捂 " 到清明前后,心血管病患者尤其要注意。

如果日平均气温在 15 ℃以下,或日夜温差大于 8 ℃,最好不要脱棉衣;中午气温在 10 ℃以上时,可以适当减衣。

" 春捂 " 要有度,主要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

如果 " 捂 " 时不觉得咽喉燥热,身体冒汗,即便气温稍高于 15 ℃,也不必急着脱衣服。

如果觉得 " 捂 " 了身体出汗,则要早点换装,不然捂出了汗,被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

" 春捂 ",并不是简单的多穿

" 春捂 " 并非盲目多穿衣物,而是通过合理调节体温,减少寒冷刺激对心血管系统的冲击。

学习洋葱式穿衣法

日常建议采用 " 洋葱式穿衣法 ",内层选择吸湿透气的纯棉材质,中层选择羊毛或抓绒衣来保温,外层穿防风外套来阻隔冷空气。

捂对部位是关键

需注意,重点保护颈部、头部、腹部及下肢。

下肢循环障碍患者需穿着厚袜或护膝,避免 " 寒从脚起 ",比如糖尿病患者下肢循环较差,忽视足部保暖易加重末梢神经病变。

头部散热占全身 30%,佩戴薄帽可减少热量流失;腹部保暖有助维持内脏血流稳定,能有效保护胃、脾、肠。

颈部受凉易诱发颈动脉痉挛,比如颈动脉狭窄患者颈部受凉,可能因血管痉挛而诱发脑缺血。

来源 生命时报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高血压 医学 首都医科大学 大明湖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