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面临着全球气候异常、环境危机、生物和文化多样性逐渐消失、食物安全、乡村社区衰败……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带着梦想与抱负,回到土地与自然之间。
本期专辑探访了这三年以来在全国风起云涌中最早实践 " 新农村 " 生活的先锋,我们将通过他们的视角,去关注自然间的平衡生态,去发掘土地种植之外的乡村生活可能,探寻他们 " 耕作 " 一方有自己、有他人、有土地的小型生态系统。
在 " 乡村建设 " 这个宏大议题的背后,一个个生动而具体的人。这些遍及全国的实践者,让改变正在发生。
封面故事
「我们的朋友大熊猫」
本期《LOHAS 乐活》封面明星迎来了一位特别的 " 嘉宾 "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猫 " 和花 "(昵称:" 花花 ")。
" 花花 " 憨态可掬的模样让很多人被治愈。但大熊猫不仅仅乖萌可爱,更是是野生动物保护的标志物种,保护大熊猫有着不可估量的生态价值。
编辑部前往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进行采访,与大熊猫朝夕相处的" 奶爸奶妈们 "聊了聊他们是如何在基地守护每一只初生的新成员,并陪伴养育它们长大的。
此次拍摄封面特邀著名大熊猫摄影家周孟棋掌镜,拍摄之余他与我们分享了在坚持拍摄大熊猫及其自然栖息地的 31 年时间里,那些用镜头捕捉到的珍贵瞬间及其背后的故事。
本期专题
「你好 新村民!」
Chapter 1 乡村实践
当越来越多身怀新知的人,开始告别城市选择乡村作为自己实现梦想的地方。他们在乡村找到生活、工作实现理想的新方案;重新认识乡村并将自己的实践落地在乡村,从此开始探索全新的贴合乡村的商业逻辑。
在四川成都市郊的明月村,因 2008 年大地震而被重新规划,而后陆续抵达的新村民带来了新的生活。在 " 有朵雲 " 咖啡馆遇见的主理人面姐也是前媒体人,在这里养花种菜开咖啡馆,同时也做着《明月村》的杂志。
" 明月远家 " 的主理人宁远在村子里做草木染、书店、戏剧、市集、展览,与自然相处,也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夏莉莉和王健庭在这里打造了一个家庭型的自然学校 " 明庭 ";" 樱园 " 的熊英用一方花园守护天真。
同样在蒲江县,几十公里外的铁牛村同样聚集了一群充满能量的年轻人,开展一场去 " 绅士化 " 的乡村实践,努力实践改善一方水土。
秉持着在地理念的大地艺术节,从浮梁延续到南海,与其一同 " 生长 " 的还有乡村里的 " 板凳咖啡 ",我们请几位年轻的 " 新村民 " 分享了他们各自在村里做咖啡的故事。
李连子和太太旻旻在距离北京两小时车程的河北赤城县方家梁村,生活了 7 年。先后打造了赤城新雪国、游舍项目。
目前正在建造一个由 50 个邻里组建的社区 " 沃里屯 Unico",希望在这里重建一个村落,招揽一群志同道合的 " 村民 " 成为新邻居。
Chapter 2
时髦田野
乡村美学是基于自然属性的场景,从多维度尝试探索,让田野生活时髦、艺术起来。
浙江杭州的青山村是一个未来乡村的实验范本," 在青山 · 群响艺术季 "总策展人姜剑试图和艺术家们为大家提供一个与世界天真接触的 " 自然舞台 "。青山村的美学顾问、融设计图书馆创始人张雷是此次艺术季 " 在地联结 " 板块的联合策展人,他也分享了村子里的艺术 " 在地生长 " 的日常。
另一边,在广西涠洲岛上春夏悬崖花园的主理人阿桑打开了花园的大门,用一片自带落日、悬崖和植物的海边乡舍花园书写自然之美。
有时候无需走太远,在上海郊区的杨舍村找到了故乡。湖畔艺术公社的创始人陈文玉、青年舞者谭远波、插画师 Oiahi等,用自己的艺术表达,围绕淀山湖形成了一个自然生长的绿色公社 " 湖畔艺术公社 "。
走红网络的竹编猫窝是90 后农村女孩刘霞冰的尝试,回到自己的家乡,用年轻人的审美方式传承着古老的竹编手工艺。
Chapter 3
在地建设者
随着越来越多人成为城乡之间的 " 数字牧民 ",在地或离乡不再是绝对的地理分割,深耕地方的乡建者,以他们的方式创造联结,给大家提供了成为一个 " 新村民 " 的选择可能。
策展人、乡村建设者左靖和我们分享了他多年来在乡村建设工作中的独到理解。
彼时,台州临海人卢震和他的学生采方山已经在位于浙江金华磐安县大盘山南麓的一片山谷中榉溪村扎根。创办了 " 榉溪杏坛书院 ",对在地文化进行挖掘与记录。
位于北京以东、天津最北部蓟州,这里的一座矿坑如今被修复为重获新生的伊甸园——eden 春山里创始人崔巍希望与每个来此的社区公民一起用微小的努力,去改善人与自然、地球的关系。
Chapter 4
乡土重建
自然风貌和乡土人文是乡建的底色,从城市到农村,人们既向往在山野间找回对自然的感知力,亦期待在城市与乡村的切换中找到一种全新的生活思考。
石嫣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深耕田间地头 16 年的她在北京有一片 300 多亩的农场,是国内有机农业及 CSA 模式(社区支持农业)的先行者。
有机农业品牌正谷联合创始人张婷婷和伙伴们,见证了有机农业行业的起步和规范的逐步确立。
因写诗登上联合国演讲台,被媒体称为" 农妇诗人 " 的韩仕梅,书写着生活的热烈鲜活。劳作纪实互动节目 " 的 " 种地吧 ",让 10 位平时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去到一片真实的农田里,用大半年时间,完整体验种地生活。为了探究这些少年在土地里的变化与成长,我们与节目的制片人吴寒和总导演杨长岭聊了聊。毕业季,中国农业大学四年苦读后将要去往哪里?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和几位学生们聊了聊。
LOHAS Land「地瓜社区:为社会而设计」
" 社会设计是用创造性的连接来激活有着差异的人群对生活的想象,进而产生行动,这些行动就是社会创新。" 作为社会设计的研究者,每一个具体而微小的社区、地域都是子书老师的学术窗口和研究对象。从 2015 年初第一个" 地瓜社区 "在北京亚运村安苑北里呱呱坠地,至今已有多个 " 地瓜 " 在北京、成都落地发芽。我们还探访了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个社区——成都曹家巷。
Food Around「杯中的社区」
相比于穿梭在游人如织的东京街头,去贴近日常的街区散步,成了另一种找回生活的方式。而藏在社区里的咖啡馆,贩卖着用心制作、风味迷人的 " 杯中多巴胺 "。
从东京都涩谷区的Little Nap Coffee Stand、到目黑区的ONIBUS COFFEE,从神宫前居民区里的咖啡店Neel、到筑地市场不远处的街巷里的Turret Coffee,这些小而别致的社区咖啡,用咖啡香将人们链接。
Health「善用季节的能量」
农历五月,是初夏,也是古俗传统中的 " 恶 " 月——五毒月。这正是榴花照眼、绿意葱茏、万物生长、神秘又丰盛的一个月,也是祛毒秽、迎祥瑞的一个月。
特别邀请了关注节气、物候、草木、菜蔬、自然疗法的《72 物候元起生活》主理人花小要,呈现这个季节的饮食、风物。
Beauty「头皮也需要呵护吗?」
种层出不穷的洗护发产品,似乎也并不能让你的头发看起来很不错。如果你的头发状态一直不理想,也许该试试找到根源,本期从头皮护理开始解决问题,头皮健康,才是头发健康的关键。
留言互动
欢迎在文末留言,分享你喜欢的可持续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主理人,我们将抽出 5 位最精彩的留言,送出热腾腾的新刊哦。
编辑 丨邱天 图片丨各稿件摄影师拍摄或由受访者供图本文为《LOHAS 乐活》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留言联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