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DeepSeek 爆火后,AI 领域的热潮持续升温,各类 AI 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3 月 6 日,一家中国初创公司发布了 AI Agent 产品—— Manus,凭借其全自动执行深度研究、复杂数据分析、合同审查、简历筛选等多类型任务的能力,迅速成为焦点。Manus 的发布让人们看到了 AI Agent 在多个场景中的潜力,从研究到生活,从数据分析到教育,再到生产效率的提升,Manus 似乎无所不能。
然而,正当用户们跃跃欲试时,却被一个小小的 " 邀请码 " 拦在了门外。由于 Manus 采用了封闭的内测机制,普通用户难以获得体验资格,甚至催生了二手交易平台上高价倒卖邀请码的现象。一个邀请码的价格被炒至几百甚至上千元,Manus 的热度可见一斑。
就在用户们为邀请码焦头烂额时,一个名为 OpenManus 的开源项目横空出世。MetaGPT 团队仅用 3 小时便复刻了 Manus 的核心功能,并将其完全开源。这一举动不仅让 AI Agent 的魅力触手可及,更点燃了开发者社区的激情。从 " 一码难求 " 到 " 开源共创 ",OpenManus 的故事不仅是让我们看到了开源的魅力,也看到了 AI 全民化的宣言。
从 " 一码难求 " 到 " 开源共创 "
Manus 的发布无疑是 AI 领域的一次重要事件。它被宣传为 " 首个通用智能体 ",能够理解复杂任务、分解步骤并调用工具链执行。无论是深度研究、数据分析,还是合同审查、简历筛选,Manus 都能高效完成。这种全能属性让它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关注。
Manus
然而,Manus 的封闭内测机制也让许多用户感到失望。邀请码的稀缺性不仅限制了用户体验,还催生了黑市交易。一些用户在社交媒体上抱怨:" 为什么一个工具要设置这么高的门槛?" 与此同时,Manus 的服务也因用户量激增而出现卡顿,进一步加剧了用户的不满。
但与普通用户相比,AI 领域的从业者对 AI Agent 类产品却并不感冒。有从业者称,通用 Agent 是巨头们高度关注的战场,一切 Agent 的体验,本质上还是要依赖于底层的模型。如果没有底层模型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AI Agent 并不能得到更好的体验。
就在 Manus 的热度达到顶峰时,MetaGPT 团队用 " 开源 " 的方式打破了饥饿营销的狂欢。仅用 3 小时,他们便开发了 OpenManus 项目,并将其完全开源。这一举动迅速在开发者社区中引发轰动,OpenManus 的 GitHub 仓库至今已收获了 32.2k 星标,足以见其热度。
OpenManus 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开源属性。与 Manus 的封闭系统不同,OpenManus 允许用户自由访问、修改和部署代码。用户只需安装 uv 工具、克隆仓库、创建虚拟环境,就能在几乎任何电脑上实现 Manus 的功能。这种 " 零门槛 " 的方式让 OpenManus 迅速成为开发者的新宠。
与 Manus 相同,OpenManus 的原理同样是通过多智能体协作,并增加调用工具的能力,来实现类似 Manus AI 的效果。在实际的任务处理中,OpenManus 会将任务分解;在明确任务细节后,将打开有关的网站,收集信息、展开详细分析,并最终输出结果。
通过官方发布的项目展示能够看到,OpenManus 的整体体验与 Manus 类似,用户能够看到完整的思考和运行过程,并直至最终生成任务结果。
但与 Manus 不同的是,OpenManus 完全开源,这意味着任何人都能够结合自己的需求去使用,只需在自己的本地设备上部署,即可随时开始运行。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OpenManus 的开发团队 MetaGPT 也对媒体表示,OpenManus 目前还是一个很初期的产品,后续主要靠开源社区来贡献,希望开源协作能带来更高的智能涌现。
要 " 出圈 " 更要 " 修内功 "
几天前,Manus 开发团队曾在社交平台透露,Manus 使用了不同的基于阿里千问大模型(Qwen)的微调模型,这也意味 Manus 产品并未自己研发大模型,而是站在了阿里千问大模型的 " 肩膀上 "。
然而在开源世界中,OpenManus 就可以无缝集成包括 Claude 3.5、Qwen VL Plus 在内的多个顶级大模型,使得开发者能充分利用各个模型的优势。甚至也有开发者开始尝试,将 OpenManus 接入 DeepSeek 等其它大模型。
通过优雅的 GUI,AI Agent 能够迅速出圈,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到 AI 时代下的一种全新的资料检索 / 查询方式。然而真正决定智能体性能天花板的,始终是大模型的底层能力。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DeepSeek 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热议,国内外 AI 领域的专家都在通过开源的 DeepSeek 探索更多 AI 应用。
AI 领域需要应用创新,也需要更为丰富的 AI Agent 带给用户一些新奇的体验。但 AI 的核心,依然来自底层模型的进化,造工具的热潮终会退去,真正留在沙滩上的,还是那些在模型层建立护城河的企业。
我们打开的是通向未来的大门,但门后的世界仍需要更强大的力量去开拓。当 AI Agent 的泡沫逐渐消退,大模型作为技术地基的战略价值,正在重回行业视野的中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