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 03-14
美国科技权力版图:华裔CEO霸榜半导体,印度裔“统治”硅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TechWeb】3 月 14 日消息,近日英特尔董事会宣布任命陈立武(Lip-Bu Tan)为公司首席执行官,任命于 3 月 18 日生效。该消息引发了一大波 " 华人执掌美国芯片四巨头 " 的讨论。

该论述的核心,是随着陈立武出任英特尔 CEO,目前,美国市值最高的四大半导体巨头英伟达、博通、英特尔、AMD 均由 " 华人 " 执掌。这四巨头的 CEO 分别有中国台湾、东南亚华人血统,并普遍拥有美国顶尖高校教育背景及本土产业经验。

如果说,华人执掌了美国半导体这项硬科技,凸显其在硬件底层技术的掌控力,印度裔则手握美国软件和互联网科技巨头的 CEO 席位," 软 " 实力不一般。

微软 CEO 萨蒂亚 · 纳德拉、谷歌 CEO 桑达尔 · 皮查伊、 IBM CEO 阿尔温德 · 克里希纳、Adobe CEO 山塔努 · 纳拉延,以及被马斯克收购前的 Twitter(现 X Corp)的前 CEO 帕拉格 · 阿格拉瓦尔等都是印度裔。这些 CEO 普遍拥有印度理工学院(IIT)本科及美国顶尖高校硕博学位,技术与管理能力并重。

而在 AI 时代,有报告称,2022 年,在美国的机构中,来自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占比达 38%。

美国科技行业,尤其是半导体与 AI 领域,正由美籍华裔和印度裔领袖人物引领前行。华裔工程师深耕半导体与硬科技的厚积薄发,印度裔高管主导人工智能与全球市场的运筹帷幄,二者以截然不同的路径重塑美国科技产业的未来。

英伟达、博通、AMD 及英特尔等公司 CEO 的具体信息:

1. 英伟达(NVIDIA) 

  黄仁勋(Jensen Huang)

职位:创始人兼 CEO

背景:1963 年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台南市,后移民美国;拥有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

成就:带领英伟达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导体公司,主导 GPU 和 AI 芯片领域创新。

2. 博通(Broadcom)

陈福阳(Hock Tan)

职位:总裁兼 CEO

背景:马来西亚华人,后移民美国;拥有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硕士和哈佛商学院 MBA。

成就:主导博通多次收购整合,推动公司市值突破 9000 亿美元。

3. AMD  

苏姿丰(Lisa Su)

职位:董事长兼 CEO

背景:1969 年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台南市,后赴美留学,获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成就:带领 AMD 扭转颓势,在 CPU 和 GPU 市场与英特尔、英伟达展开竞争。

4. 英特尔(Intel) 

陈立武(Lip-Bu Tan)

职位:CEO(2025 年 3 月 18 日生效)

背景:马来西亚华人,后移民美国;拥有麻省理工学院核工程硕士学位和旧金山大学 MBA。

经历:曾任 Cadence CEO、中芯国际董事,2025 年成为英特尔首位华人 CEO。

美国多家头部科技公司的 CEO 由印度裔担任:

1. 微软(Microsoft)

CEO:萨蒂亚 · 纳德拉(Satya Nadella)

背景:出生于印度海德拉巴,拥有威斯康辛大学计算机硕士和芝加哥大学 MBA。2014 年起担任微软 CEO,主导云计算转型,推动市值突破 3 万亿美元。

2. 谷歌(Google/Alphabet)

CEO:桑达尔 · 皮查伊(Sundar Pichai)

背景: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出生,斯坦福大学硕士及沃顿商学院 MBA。2015 年接任谷歌 CEO,主导 AI 和搜索业务全球化扩张。

3. IBM

CEO:阿尔温德 · 克里希纳(Arvind Krishna)

背景:印度裔,印度理工学院坎普尔分校的本科学位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 - 香槟分校的博士学位。1990 年加入 IBM,2020 年 4 月成为 IBM 的 CEO 和董事会成员,上任后聚焦量子计算和混合云战略,重塑 IBM 技术影响力。

4. Adobe

CEO:山塔努 · 纳拉延(Shantanu Narayen)

背景:印度海德拉巴出生,拥有印度奥斯马尼亚大学 ( Osmania University ) 的电子工程学学士学位、州立鲍灵格林大学 ( 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 ) 的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和哈斯商学院 ( Haas School of Business ) 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7 年起领导 Adobe,完成从软件销售向云订阅模式转型。

5. Twitter(现 X Corp)

前 CEO:帕拉格 · 阿格拉瓦尔(Parag Agrawal)

背景:印度孟买出生,斯坦福大学博士。2021-2023 年担任 Twitter CEO,主导算法和内容审核改革 3。

AI 时代,美国机构中中国 AI 人才占比近 4 成

随着 AI 时代的加速到来,人才更加是技术突破发展的关键因素。

美国保尔森基金会内部智库 MacroPolo 发布的《全球 AI 人才追踪报告》显示,2022 年,全球前 20% 的顶尖人工智能人才中,有近一半(47%)是来自中国。

同时,上述报告显示,2022 年,在美国的机构中,来自美国和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分别占到 37% 和 38%,来自印度的占 7%。

此前,OpenAI 发布大模型 GPT-4o 后,GPT-4o 关键团队成员被扒出 17 位团队成员中,有 6 人是华人,本科分别来自清华、北大、上交、中科大等。

在今年马斯克旗下公司 xAI 推出最新 AI 程序 Grok 3 时同马斯克一同出镜且坐在 C 位的两位华人主导 Grok 3 的技术讲解。据悉,xAI 核心团队中,几乎三分之一的成员都来自中国,其中不少人之前是在微软或者谷歌工作。

然而,尽管中国籍、华裔科技人才为美国科技公司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近几年,美国政府层面却对中国科技人才实施了一系列限制性政策和措施,涉及学术交流、技术合作、投资审查、人身安全等多个维度。

2018 年,特朗普首次执政时期的 " 中国行动计划 " 以 " 国家安全 " 为由,针对在美中国学者展开审查,导致多名科研人员被起诉或驱逐。该计划虽在 2022 年拜登时期终止,但其产生的影响仍在延续。

由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   麻省理工学院的团队联合完成的报告显示,在 2021 年 12 月至 2022 年 3 月期间,至少有 1400 名美国华裔科学家离开了原本工作的美国科研机构,转而到中国开展研究。最多的是数学家与物理学家,共 639 人;生命科学专家,478 人;工程学与计算机专家,298 人。

美国《福布斯》网站的报道显示,2023 年,印度是美国高校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其次是中国,印度和中国合计占美国留学生总数的 54%。不过,近年来,印度和中国赴美留学生数量变化呈相反趋势,印度赴美留学生人数持续增加,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减少,2023 至 2024 年,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下降 4%。这部分是受到美国限制 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的中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的签证等因素的影响。

面对未来,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将更加复杂多变。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将继续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英伟达 ceo 美国 半导体 印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