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03-14
从“大脑”到“灵巧手”:人形机器人厂商仍在摸索……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仲春时节的深圳,万物生长。

有与会人士告诉记者,3 月 11 日,深圳市政府相关部门召集乐聚机器人、逐际动力、优必选科技、众擎机器人、深圳市机器人协会、深圳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具身智能领域相关单位代表,在南山区深圳湾科技生态园召开了一场座谈会。

上述与会人士表示,深圳市政府希望通过调研、座谈等形式,集中了解深圳机器人企业目前的实际需求,并向企业提供相应的资源与帮助。

记者从深圳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处亦获悉,接下来,深圳国资国企将走访包括人工智能领域在内的初创企业,覆盖不少于 10000 家,推进至立项尽调阶段企业不少于 1000 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领域的科创企业提供不少于 100 亿元的创投资金支持。

" 最近机器人太火了,各路人马都在积极联络相关企业,企业负责对外事务的人员经常忙得没有时间回复信息,过去一般很少会这样。如今有重要的事情我都会与更高职务的负责人直接沟通。" 一位深圳国资创投机构子基金直投项目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相较于机器人独角兽企业的 " 光环加身 ",大疆、比亚迪、腾讯等深圳大厂的机器人研发实力被严重低估,但实际上这些大企业均配备了业内顶尖的机器人研发技术团队,未来发展的想象空间是很大的。

" 大脑 "

" 春晚 " 机器人扭秧歌带火了杭州的宇树科技,不过,深圳机器人企业也早已形成供应链 " 生态圈 "。近期,作为 13 家代表性的深圳机器人科创企业,优必选、智平方、星尘智能、戴盟机器人、帕西尼感知科技、乐聚机器人、数字华夏、众擎机器人、逐际动力、大象机器人、大族机器人、迈步机器人、肯綮科技被业内称为深圳机器人圈的 " 十三太保 "。春节后,深圳机器人企业也轮番推出了最新产品,亮相炫技:比如,众擎机器人的 " 完美前空翻 ";逐际动力的双足机器人 P1 在深圳公园的野生石路、碎石斜坡、草坡、沟渠等多种复杂地形中高动态完成徒步测试等。

政策的密集落地也为深圳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源动力。3 月 11 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印发了《深圳市促进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6)》,提出培育壮大 " 耐心资本 ",主要投向人工智能等领域;3 月 10 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表示,将组织实施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 " 新一代人工智能 "" 智能机器人 " 等旗舰项目、重大专项,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部署一批攻关任务,并创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对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省财政按规定分别给予最高 5000 万元、1000 万元的资金支持;3 月 8 日,深圳国资委宣布,将筹设规模不少于 500 亿元的国资基金,投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尖端科技领域,是上述投资领域迄今公开披露的单支资金规模最大地方国资基金;3 月 3 日,深圳政府发布《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 年)》,全面部署深圳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路线图。

热度传导向资本市场,眼下,深圳机器人独角兽正在陆续宣布最新一轮融资:3 月 6 日,逐际动力宣布完成 A+ 轮融资,半年累计完成 5 亿元 A 轮系列融资;智平方宣布完成新一轮过亿元 Pre A+ 轮融资,2025 年开年以来,智平方在两个月内已迅速完成两轮数亿元融资。

作为逐际动力、智平方等的早期投资人,3 月 12 日,深圳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相关业务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机器人产业是深圳 "20+8" 产业集群政策中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截至目前,深圳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已投资近 90 个机器人项目,业务涵盖本体及上下游技术(如控制、导航、末端执行器)等。

" 目前人形机器人还停留在‘秀肌肉’的阶段,要让具身智能真正实现 AGI(通用人工智能),‘智慧大脑’至少还有 5 年的路要走。" 一位美元基金合伙人向记者表示,现阶段,大多数的机器人产品构造仍以 " 本体 + 遥控器 " 为主,目前不少机器人企业都有聘请专门的工作人员,每天在深圳工厂 " 手把手 " 重复训练机器人模仿学习人类的行为,如倒水、穿线、抓握物品等动作,部分技术仍停留在 " 演示级 " 而非 " 工业级 " 上。

上述美元基金合伙人亦向记者表示,机器人的主要区别在于 " 大脑 " 模型的差异化,已经有头部厂商开始自主研发 " 大脑 + 小脑 " 的融合模型,而人形机器人的 " 本体 " 并不值钱。比如,优必选、宇树科技的最初业务就是机器人零部件的生产研发,由于市场尚处于早期阶段,企业几乎没有存量销售空间,但当加装上 " 本体 " 后,机器人整机的销售效果反而更好,但目前市场购买能力仍然有限,真正的商业化落地还需要相当长时间。

" 目前,深圳南山区的银河通用机器人、腾讯都在做‘大脑’大模型算法研发,大多数企业还是会选择代工的方式来解决机器人产品的‘本体’需求。" 他同时认为,天淮科技研发的 " 大脑 " 模型较具行业代表性,其自研的 " 星智 001 大脑 " 控制器已对接上智元机器人的产品。

3 月 10 日,智元机器人发布了首个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智元启元大模型,让机器人可以通过利用人类视频学习,来完成小样本快速泛化,并已成功部署到智元多款机器人本体上。3 月 11 日,智元创始人彭志辉宣布,智元最新款人形机器人 " 灵犀 X2" 已上线,它不仅能踩滑板车、玩平衡车、骑自行车,还可以完成‘针穿葡萄’等技能,其本体可以装配包括灵巧手在内的各种末端,并具备精细操作的能力。

记者从上述深圳国资基金直投业务负责人处获悉,智元机器人三大事业部之一的 " 灵犀 " 产品线已于近日在深圳设立,将为 C 端(消费)养老场景提供机器人产品。目前,深圳的 " 灵犀 " 产品线总裁由彭志辉暂代,一号位人选待定,正在 " 招兵买马 "。

" 机器人公司如果不去做大模型,那是没有未来的。如果机器人没有智能化、没有作业能力,就只是一个硬件,能做的事情也是非常有限的。"3 月 10 日,智元合伙人兼具身智能业务部总裁姚卯青公开表示,未来 1 至 2 年,人形机器人能够在局部工业场景应用落地,机器人走进家庭还需要 5 年左右时间,而要机器人实现像人一样的通用能力(AGI)则需要 5 至 10 年时间。

" 灵巧手 "

" 为了降本提质,越来越多的本体厂商意向于自主研发‘触手’‘灵巧手’,市面上的灵巧手价格已经打下来不少,一般在单只 3 万元左右,但与本体适配后的使用效果并不一定都尽如人意。" 上述直投业务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机器人的本体厂商与 " 灵巧手 " 厂商、触觉传感器厂商都有合作,但部分本体厂商也开始在企业内部自研 " 灵巧手 " 与电机等零部件。

他同时认为,深圳的相关机器人企业中,优必选、戴盟机器人选择了自研 " 灵巧手 " 来达到本体机器人的最佳性能状态,而帕西尼感知科技、兆威机电则在 " 灵巧手 " 领域有较强的技术实力与竞争力,业务模式是向机器人本体厂商提供代工或采购服务。

" 一是产生数据后学习,建立多个小模型再整合,如开盖、拧螺丝等不同操作各有小模型;二是由数据驱动,像人一样学技能,类似马斯克机器人的‘端到端’神经网络,甚至不一定需要全面的模型。"3 月 12 日,戴盟机器人相关业务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在操作模型训练方面,戴盟机器人总结出一套经验,就是既要关注数据集的大小,更要关注如何收集高质量的数据,尤其是触觉感知方面的数据,其对于机器人使用手完成灵巧操作任务至关重要。目前,戴盟机器人正在结合硬件本体推进机器人灵巧操作的商业化落地。

3 月初,深圳地铁岗厦北枢纽站迎来了一位 " 硬核 " 机器人安检员,一出场就引发不少乘客的好奇与关注。实际上,它是由深圳帕西尼感知科技自研的安检机器人。" 这款安检机器人搭载近 2000 颗高精度多维触觉传感单元,结合 800 万像素 AI 手眼相机,在识别、抓取、旋转等手眼协同精细操作领域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3 月 12 日,帕西尼感知科技相关业务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在深圳地铁安检场景实测中,这款 TORA-ONE 机器人可以自动识别出乘客是否携带背包、行李物品及液体,并据此来实施安检分流,提示携带行李的乘客需过机安检,提示携带液体的乘客需检测液体。

" 实际上,做好一只‘灵巧手’需要投入的资源与成本并不亚于研发一个本体。在算法持续迭代的过程中,触觉传感器等硬件也需要同步调整。我了解到,已经有头部本体厂商改变之前自研‘灵巧手’的路线,回归专注于本体研发生产。"3 月 13 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客座教授郑磊向记者表示,如果厂商只是研发 " 灵巧手 " 而不涉及触觉与算法的自研,也较难实现整机各环节的协作统一。目前,腾讯、大疆等大厂的机器人团队在研发 " 灵巧手 " 时,通常采用三人一组或多人合作的紧密协作模式来确保整机各部分的协同优化。

根据兴业证券的最新测算,中性假设下,2035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 " 灵巧手 " 市场容量将达 743.8 万只,对应的市场规模约 967 亿元。

" 能工作 "

" 巧合的是,智平方和众擎的创始人都是从鹏行(小鹏汽车旗下机器人团队鹏行智能)出来的,精密制造的供应链逻辑本质是相通的。" 上述直投业务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从产品商业落地角度来看,现阶段的整机厂商仍需要漫长的摸索过程,而概念不够 " 性感 " 的炒菜机器人和大模型智慧解决方案等 " 落地场景 " 则已率先实现高利润收益。

3 月 12 日,智平方相关业务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智平方的核心产品是 Alpha Bot 系列机器人,搭载自研的 AI2R Brain 大模型,通过轮式底盘、折叠机械臂等模块化设计,在部分场景具有操作任意对象的能力。例如,可在汽车产线中完成预装配、精密零部件分拣等高难度任务,展现出对非结构化场景的强适应性。

" 任何国家的科学家要做具身智能,就得去中国,否则技术很难走出实验室。人形机器人必须要从‘能跑能跳’转向‘能工作’,拥有泛化的智能操作能力才是下一代机器人的竞争核心。" 智平方创始人郭彦东近日公开表示,人形机器人的 " 实用性 " 正在成为行业的分水岭,并预测人形机器人进入消费端的 "iPhone 时刻 " 还需要 5 至 7 年的时间沉淀。

机器人的 " 工作能力 " 当然也和核心零部件的水平相关。"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关节是核心零部件,在整机硬件成本中,占比超六至七成,目前存在行星方案、谐波方案和行星直线推杆三种技术路线。" 众擎创始人赵同阳近期公开表示,该公司是全球少数两三家具备上述三大类型关节知识产权的企业,众擎机器人之所以可以完成奔跑等具有爆发力或者优雅的动作,都与该公司在关节构造上的核心积累强相关。

事实上,虽然听起来 " 不够酷 ",但炒菜机器人这类定位明确的应用场景机器人已率先实现较高盈利。" 举个例子,深圳有一家专门为连锁品牌提供标准化餐饮出品的炒菜机器人企业‘不停科技’,去年一年的净利润就非常可观,湘菜、粤菜等全国连锁餐饮企业也是它的客户。" 上述直投业务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炒菜机器人已成为连锁餐饮品牌乐于接受的场景落地形式。

3 月 12 日,不停科技创始人陈锐向记者表示,规模化一直是困扰餐饮企业的难题,不停科技研发的生成式 AI 算法不仅能够生成菜谱和烹饪程序,还可凭借多维传感技术实现全自动、精准调控温度与调味,并搭配自动清洗、出菜、智能语音等 6A 自动化功能,确保食材的精准加热和调味。过去四年,不停科技的数字厨房技术已成功落地全球 24 个国家和地区,覆盖连锁餐厅、超市、酒店和航空餐饮等多元场景。

" 机器人需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做出自主决策和执行任务,目前国内机器人的算法模型在泛化能力上存在不足,难以同时适应多样化的场景。部分企业为了追逐政策补贴,优先开发 " 展示性 " 功能,而非解决实际工业痛点。" 郑磊认为,具身智能机器人在 B 端(如工业、医疗)的应用场景已在初步探索阶段,但在 C 端(如家庭服务)的商业化落地仍面临挑战。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机器人 深圳 人工智能 乐聚 基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