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电脑网 03-15
AI骚扰、家电维修、手机抽奖黑手段众多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太平洋科技快讯】3 月 15 日晚,2015 央视 315 晚会与消费者准时见面,曝光了多个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业乱象。包括黑心一次性卫生用品、家电维修平台套路、虾仁违规添加药剂保水、电子签高利贷、大数据获客窃取用户隐私、AI 机器人骚扰电话、手机抽奖陷阱、非标电线电缆乱象等违法行为,PConline 为大家带来本次晚会曝光事件的汇总盘点:

知名母婴品牌残次料被翻新售卖

山东济宁梁山县的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被揭露违规回收、翻新并销售本应销毁的卫生巾和纸尿裤残次品。该公司负责人刘某承认,其以 260-1400 元 / 吨的低价从正规厂商购入不合格产品及下脚料,经人工筛选 " 外观完整 " 的 " 二等品 " 后,以七八千元 / 吨高价转售。记者暗访发现,仓库内工人通过敲打使废弃的婴儿拉拉裤恢复蓬松,这批婴儿拉拉裤分属母婴用品品牌嫚熙和中亿孕婴。尽管行业规范要求残次品必须切碎处理,但刘某声称通过 " 打通企业内部关系 " 绕过监管,甚至声称与多家上市公司存在合作。

未被选中的废料同样被二次利用:车间内堆满多个知名品牌的生产垃圾,经粉碎后分离出木浆、吸水树脂等原材料,重新流入卫生用品生产链。采购商主动上门购买 Babycare、米菲等品牌纸尿裤及自由点安睡裤,直言用于网店销售。该事件暴露出行业多重漏洞:一是厂商未严格执行残次品销毁程序,导致问题产品流向市场;二是回收料被重新加工成原材料,存在卫生安全隐患;三是部分企业内外勾结形成灰色产业链,威胁消费者健康权益。

一次性内裤徒手制作不灭菌

河南商丘市多家一次性内裤生产企业存在严重卫生质量隐患。记者暗访发现,当地企业以 " 纯棉 ""EO 灭菌 " 等虚假宣传吸引消费者,实则偷工减料、违规生产。例如,梦阳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环境恶劣,原材料与垃圾杂物混放,工人徒手操作且未采取任何灭菌措施;产品材质标注为 " 棉 ",实际使用廉价涤纶替代,甚至直接伪造 " 纯棉 " 标签。在虞城县十余家工厂中,成品内裤随意堆放于工作台、编织袋内,工人甚至将工作台兼作餐桌,卫生条件堪忧。更触目惊心的是,部分企业为掩盖原材料污渍,使用含刺激性气味的强力速干去污剂(俗称 " 枪水 ")喷洒内裤,工人直言 " 不能用手直接触碰 "。

涉事企业通过 " 代加工 " 模式为知名品牌贴牌生产,进一步扩大风险覆盖面。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承认代工生产 " 初医生 "" 贝姿妍 "" 浪莎 " 等品牌产品,为压缩成本,部分批次跳过灭菌流程。

此类行业乱象暴露多重问题:一是企业虚假宣传材质与灭菌工艺,欺骗消费者;二是生产环节缺乏基本卫生管控,徒手操作、环境脏乱导致产品微生物超标;三是违规使用化学制剂,可能引发皮肤过敏甚至健康损害;四是代加工模式监管缺失,品牌方对代工厂资质审核流于形式。此类 " 问题内裤 " 通过电商、线下渠道流入市场,严重威胁消费者健康权益。

知名家电维修平台被曝维修刺客行为

国内知名家电维修平台 " 啄木鸟家庭维修 " 被曝存在系统性收费欺诈行为。记者暗访发现,该平台宣称覆盖全国 300 余城市、拥有 10 万名维修师傅,但其投诉量超 6000 条,问题集中于恶意加价。入职培训中,公司培训经理明确要求维修人员 " 以提费为核心任务 ",甚至传授与客服唱 " 双簧戏 " 的话术,虚构高价维修方案。例如,记者跟随的黄师傅以更换电机为由收取客户 659 元,实际成本仅 91 元,旧电机转卖后另赚 60 元;另有客户因未打开水龙头导致洗衣机故障,师傅仅拧开龙头便收费 100 余元;燃气灶电池帽未取下的小问题,被包装成更换点火器,收费 250 余元。

根据曝光的事件,其乱象根源在于平台与维修人员的利益捆绑机制。据黄师傅透露,维修费中平台抽成 60%,师傅仅获 40%,迫使其通过 " 换零件 "" 编造故障 " 提高收入。平台凭借客源垄断地位,对报价过低者施压批评,形成 " 不坑骗难生存 " 的恶性循环。此类模式也折射出家电维修行业几个顽疾:一是平台利用信息不对称,将基础服务包装成高价维修;二是抽成机制倒逼从业人员违规操作;三是监管缺失导致消费者维权困难。

1 斤虾仁 7 两冰的 " 科技 " 保水虾仁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水产加工企业以 " 泡药 " 为名,将虾仁浸泡于超量磷酸盐溶液中(添加量达千分之三十、保水率超 20%),远超国家标准,以此增加重量牟利;更有企业通过包冰衣二次增重,冰衣占比高达 70%(即 1 斤冻虾仁解冻后仅剩 3 两虾肉)。为掩盖违规行为,成品外包装仅标注 " 虾仁和水 ",刻意隐去磷酸盐成分,涉嫌虚假标识。涉事企业负责人坦言 " 沿海地区只吃新鲜海虾 ",暗示此类产品存在质量隐患。此类 " 保水虾仁 " 以低价吸引消费者,实则通过化学增重、冰衣压秤等手段,形成 " 水比货贵 " 的畸形利益链。

长期食用磷酸盐超标虾仁可引发钙磷代谢失衡、骨质疏松及心血管疾病。企业为压缩成本无视健康风险也暴露众多问题:一是企业根据客户需求 " 定制 " 违规配方,利用冰衣厚度调节重量,形成 " 化学增重 + 物理包冰 " 的双重欺诈模式;二是质检环节形同虚设,成分标注造假逃避监管;三是电商平台成主要销售渠道,消费者难以辨别 " 科技虾仁 "。

该事件也暴露食品添加剂标准执行松散、企业诚信缺失及供应链透明度不足等问题,亟需建立全链条追溯机制、加大违规惩处力度,并推动 " 去冰净重 " 等消费标识规范,以保障食品安全与消费者知情权。

电子签违法高利贷放款人竟不是活人

记者调查发现借贷宝、人人信等平台以 " 电子签 " 为幌子,实则为非法放贷提供技术掩护。洪先生通过借贷宝签署 5000 元电子欠条,实际到账仅 3500 元,7 天后需偿还全额并支付 1500 元利息;王女士在人人信借款 3 万元,被扣除 16000 元 " 利息 ",实际到手仅 1.4 万元。此类操作涉嫌变相 " 砍头息 ",年化利率远超法定红线。更触目惊心的是,平台默许放贷人使用虚假账号规避法律风险——人人信产品经理透露,放贷方常以伪造身份(包括盗用逝者信息)注册账号,利用技术漏洞绕开人脸识别实名认证,导致受害者即便遭遇暴力催收,也因无法锁定放贷人真实身份而难以维权。

电子签借贷乱象背后是平台与放贷方合谋的 " 无责暴利 " 模式:放贷人通过高利贷赚取超额收益,平台则从每笔电子签协议中抽取手续费,双方借技术中立之名逃避法律责任。记者发现,借贷协议虽在平台签署,但资金流转脱离监管,形成 " 线上签条、线下转账 " 的阴阳合同,进一步掩盖非法交易。此外,平台提供的放贷人资料多为虚假信息,法院追溯时往往 " 查无此人 "。这种设计不仅纵容高利贷、暴力催收等违法行为,更破坏金融秩序,加剧社会信用危机。

获客公司疯狂窃取个人隐私

云企智能、绿信科技等企业开发 " 获客软件 ",利用爬虫技术强行抓取短视频平台评论区用户手机号、微信账号;同时监控竞品直播间数据实现 " 截流引流 "。企腾网络旗下 " 火眼云 " 软件更声称已为土巴兔、拜博口腔、美莱医美等品牌提供服务,通过破解企业公众号及微信群,窃取关注者手机号码,甚至追踪文章阅读转发者的隐私数据。更为触目惊心的是,启科科技通过非法接入电信运营商后台,利用 " 三网通信大数据 " 实时获取用户精准信息,将个人划分为 3800 类标签,每日处理数据量高达 100 亿条。知情人士透露,此类公司以 " 精准获客 " 名义,将用户信息标注为 " 待售商品 ",践踏隐私保护底线。

涉事企业构建起 " 平台窃取 - 标签加工 - 商业贩卖 " 的完整黑产链条:从爬虫抓取公开数据,到侵入运营商系统盗取通信记录,再到利用 AI 算法分析用户行为,最终将数据包装为 " 精准画像 " 售卖给医疗机构、装修平台等企业。

该模式暴露多重隐患:一是用户手机号、社交账号等核心信息被批量盗取,为电信诈骗、精准营销提供 " 弹药 ";二是运营商数据接口管理失控,内部人员与黑产勾结致敏感信息外流;三是涉事软件披着 " 企业服务 " 外衣,利用技术中立性逃避法律追责。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也折射出深层矛盾——技术滥用速度远超监管能力,现行法律对爬虫窃密、运营商数据倒卖等行为缺乏有效约束,需建立数据分级保护机制与跨境追责体系,遏制 " 全员裸奔 " 式信息掠夺。

AI 机器人成骚扰电话核心工具

AI 外呼机器人沦为骚扰电话核心工具,形成 " 数据窃取 - 虚号供应 -AI 拨打 " 的黑色产业链。记者调查发现,智优擎等公司开发 " 无限接近真人 " 的 AI 外呼系统,通过真人录音合成语音,配合预设话术库(如口腔医院营销场景)实现动态对话,日均可拨打电话超万次。为规避监管,外呼企业从虚拟运营商批量购买无需实名认证的 "17/16" 开头 " 小号 ",结合获客软件窃取的个人信息,精准轰炸目标用户。某虚商后台显示,其号段资源被大量用于医美、教育等行业电销,形成 "AI 机器人主叫 + 虚号隐藏主体 + 非法数据源 " 的全链条违法模式,消费者即便投诉也难以追溯实际责任方。

尽管《民法典》明确未经同意的营销电话属违法,但技术漏洞与灰色合作使法规形同虚设。一方面,虚商对号段用途审核流于形式,纵容 " 小号 " 成为骚扰电话保护伞;另一方面,AI 外呼技术披着 " 智能客服 " 外衣,利用语音合成、语义分析等技术突破人工拨打效率极限,且规避 " 真人坐席 " 监管条款。行业人士透露,单家外呼公司可操控数百台 AI 机器人 24 小时作业,成本仅为传统电销的 10%。根治乱象还需从号段溯源、AI 应用备案、数据窃取打击等环节实施全链条治理。

手机抽奖疯狂敛财 涉事公司号称日流水 20 亿

兑吧集团旗下兑捷科技通过 " 手机抽奖 " 业务实施系统性消费欺诈。记者调查发现,用户在使用诺诺网开具电子发票后,页面被强制跳转至 " 大转盘抽奖 " 游戏,谎称赠送 "200 元话费券 ",实则需充值 4000 元且耗时 15 个月才能用完,本质上是以小额优惠诱导长期绑定消费。此外,兑吧集团还将同类套路植入停车扫码、视频会员续费等场景:如宣称 "19.9 元领取会员 ",实则默认开启自动扣费;将成本 63 元 / 箱的白酒虚标至 4700 元后以 398 元促销,利用价格锚点制造 " 超值 " 假象。该公司负责人坦言,业务核心是 " 收割沉默用户 " ——利用多数人遗忘优惠券、忽视续费条款的心理,日均敛财超 20 亿元,并直言 " 若 315 曝光剖析套路,业务将难以为继 "。

该模式也揭开平台方、技术公司与商家的合谋生态:兑吧集团作为技术支撑方,通过跳转劫持、数据埋点等手段,在发票开具、扫码支付等刚需场景中强制植入抽奖页面;诺禾网络等合作商则设计复杂规则(如话费券拆分 30 张、自动续费隐藏条款),刻意提高消费者维权成本。此类 " 技术 + 心理学 " 双驱动的欺诈行为,既规避了《电子商务法》中 " 显著提示义务 ",又利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 " 默认同意 " 条款的模糊界定游走法律边缘。更深层问题在于,第三方服务平台将用户流量二次贩卖,形成 " 开发票 - 跳广告 - 诱导消费 - 数据回流 " 的闭环,而监管部门对新型数字营销陷阱缺乏动态监测机制。

非标电线电缆产销为火灾埋重大隐患

记者暗访南宁科德国际五金城、贵阳金石五金机电城等大型市场发现,商家公开售卖 " 非标线 " ——即未达国家标准的电线电缆,同一规格产品存在 " 国标价 " 与 " 非标价 " 双轨制,后者价格低至国标线 60%。溯源调查显示,安顺金明阳电线电缆公司、润雄电缆集团等企业为核心供应商,前者年销售额过亿元,后者甚至提供 " 造假一条龙 " 服务:通过调整铜芯直径、绝缘层厚度等参数生产劣质线缆,同时伪造检测报告、资质证书,使产品外观与国标线无异。润雄电缆销售负责人直言:" 客户要什么标准,我们就做什么标准。" 此类企业利用市场监管盲区,将非标线伪装成 " 打折促销品 ",通过五金批发渠道流向建筑、装修等下游领域。

非标电缆已成重大火灾隐患,应急管理部数据显示,近十年全国超 50% 的重大火灾由劣质线缆引发,造成逾百起恶性事故。行业乱象背后则是多重利益驱动:一是生产端 " 按需降标 ",铜芯截面积缩水 30% 以上,绝缘材料耐火性不达标,单米成本降低 40%;二是销售端以 " 低价优势 " 抢占市场,形成 " 厂家 - 批发商 - 零售商 " 灰色利益链;三是检测认证体系失守,企业伪造报告、监管部门抽检覆盖率不足 5%。

今年的 315 晚会再次揭露消费领域的系统性漏洞,暴露出个别监管滞后与权益保障失衡的问题。在数字经济与灰色产业交织的背景下,标准执行不到位、技术滥用监管真空等问题凸显,企业利用信息不对称实施欺诈,消费者维权仍面临举证难、追溯难等壁垒。解决之道仍需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强化跨部门协同,从原材料溯源到终端销售全环节把控监管;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完善技术治理工具,例如利用区块链实现电子签借贷资金流向透明化。此外,在大数据和 AI 技术高速发展的现在,消费者在享受各类新技术新应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应对隐私保护和违法欺诈套路多留心眼。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婴儿 虚假宣传 电子签 山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