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运控中心
综合交通中心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 " 乘心如意 " 服务品牌暨旅客服务承诺发布会现场
塔台俯瞰 T3 航站楼
记者从 3 月 16 日举行的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建成投运仪式上了解到,T3 航站楼将于 3 月 20 日零时正式启用。届时,这座屹立于西部地区的重要航空港将惊艳亮相,并成为金城兰州的新地标。
破茧成蝶 中川机场迎高光升级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是列入国家《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甘肃省 " 十三五 " 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的枢纽机场扩建项目,按满足 2030 年旅客吞吐量 3800 万人次、货邮吞吐量 30 万吨、飞机起降 30 万架次设计,飞行区等级 4E,概算总投资 334.38 亿元。
2020 年 9 月 9 日,伴随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的正式开工,甘肃民航发展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扩建序幕正式拉开。从破土动工到建成投运,全体建设者历经 1650 天艰苦奋战,用执着与坚守诠释了责任担当。其间,1.3 万名建设者创造出 137 天完成 5093 根工程柱的 " 中川速度 "。他们用汗水浇筑的不仅是钢筋水泥,更是空中丝路新枢纽和陇原大地腾飞的新引擎。
走进兰州中川国际机场 T3 航站楼,45 米的挑高空间气势非凡。主楼中厅的 12 根造型柱撑起 " 琵琶 " 造型屋顶,与 22 个渐变式叶片形采光天窗相映成趣。阳光倾洒,使得整个空间明亮通透,满是未来感。
记者注意到,航站楼内部装饰融合了敦煌飞天、如意祥云等传统元素。值机柜台上的飞天纹饰、候机厅的敦煌色彩、非遗长廊的彩陶纹路、如意造型绿化景观等,通过现代建筑技术实现文化符号的现代化表达,成为甘肃地域文化的标志性载体。
"T3 航站楼不仅功能前瞻、实用性强,而且建筑风格也特色鲜明、立意高远。其造型理念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相契合,形成多条具有节奏和韵律美感的‘丝带’,象征着新时代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西北分公司副总经理薛小刚说。
据三期扩建工程现场指挥部工程管理部副部长马江介绍,兰州中川国际机场 T3 航站楼是现有 T1、T2 航站楼面积总和的 4 倍,总建筑面积为 40 万平方米。工程新建两条跑道,并增设了 94 个停机位,其中 74 个为近机位,近机位占比达 78.7%,极大地提升了机场的航班起降能力和停机保障能力。
双碳引领 打造绿色航空新标杆
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积极响应国家 " 双碳 " 目标,围绕三期扩建这一关键契机,贯穿绿色发展理念,为机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径。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国机场发展进程中,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亮点频出。它首次采用深层地岩热供暖,新能源车占比达 73%,航站楼自然采光面积达 70%,设备国产化率达 98%,立项科研课题 22 项,提炼新型工法 17 项,发明专利 49 项,为绿色低碳机场建设与科技创新应用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
"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自规划的最初阶段就深度融入并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精心制定了详尽的绿色机场建设规划。我们通过科学合理的建筑布局,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与通风条件,有效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依赖。" 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副总经理、三期扩建工程现场指挥部总指挥何有善介绍道。
走进 T3 航站楼,记者瞬间被自然采光营造出的明亮、舒适氛围所感染。据何有善透露,T3 航站楼采用 " 大跨度钢结构 + 玻璃幕墙 " 的设计方案,辅以 22 个流线型仿生采光天窗,并最大限度地优化了开窗角度,使航站楼内自然采光面积超过 70%,每年可节约照明用电超过 200 万度,相当于 800 多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同时,智能照明系统会根据自然光的强弱自动调节 3 万盏 LED 灯具的亮度,年节电超 150 万度,充分彰显了绿色节能背后的智慧巧思。
数智融合 构筑民航发展新引擎
走进兰州机场运行指挥中心,153 个智慧工位整齐排列,共同构成 " 五维一体 " 的指挥矩阵。这种多单元合一的布局,让应急处置响应速度实现了质的飞跃,如今仅需短短 60 秒即可完成响应,极大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联合运控中心的建设与高效运行,无疑是 " 智慧民航 " 理念的生动实践与有力彰显。
记者了解到,机场联合运控中心以中央运行指挥平台为中枢,紧密联动航空器保障、旅客服务、货运物流三大核心模块,协同空管、航司、地勤等 18 家驻场单位,辅以高铁、城际等交通单元,共同形成了一张 " 分钟级响应、全要素联动 " 的智慧网络,使得机场的资源调配效率提升了 40%,为机场的高效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 这些数智化基础设施的部署,为机场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坚不可摧的技术支撑,也为旅客和货物的顺畅流通提供了有力保障。" 机场运行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心通过构建 " 天地一体 " 的数字孪生系统,并融合 5G+ 北斗定位、智能电子围栏等技术,打造了全国首个高原机场三维镜像平台,实现 100 余个运行节点的实时可视化和日均 5000 台次车辆的精准定位。特别是跑道防侵入系统,更是将安全管控精度提升至毫米级,实现了飞行区运行动态的全局掌控和安全风险的一键消除。此外,机场的智慧数舱每秒可处理 80000 条运行数据,而 1.8G 保障终端则全面覆盖了保障全链条,确保保障指令能够迅速直达一线。
科技元素的融入,全面升级旅客服务体验。记者在现场看到,从智慧中枢对机场运行的高效管控,到旅客出行过程中的科技体验,再到全方位的智能安全保障,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科技的力量。无论是自助值机设备的广泛应用,还是无接触安检系统的高效运作,都为旅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安全的出行体验。
无缝换乘 旅客出行体验再升级
GTC 综合交通中心位于航站楼正南部,建筑面积达 27 万平方米。作为 T3 航站楼极具辨识度标志性建筑,整体造型精妙地汲取了我国传统工艺瑰宝 " 如意 " 的神韵。旅客踏入其中,便会被扑面而来的浓郁西部文化与独特甘肃气息瞬间吸引。从空中俯瞰,前广场形似一柄巨大的翡翠 " 如意 ",沿着广场中轴线向前延伸,其首部屹立着甘肃旅游标志 " 马踏飞燕 " 铜像。
换乘大厅内,一块高达 30 米的透明光电屏幕格外引人注目。巨幅屏幕上,清澈的瀑布仿佛自天际倾泻,壮观如银河。这样的设计不仅确保了换乘大厅光线充足,更赋予综合交通中心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为旅客提供了一个兼具魅力商业氛围与优质服务环境的空间。
" 这座建筑汇集了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不仅实现了航站楼与铁路、地铁无缝连接,同时整合了长途、公交、机场巴士、出租、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使旅客出行全程无风雨换乘。" 马江告诉记者,转场投运后,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将成为全国第一个空铁安检标准互认的机场,也是我省唯一实现空、铁、轨无缝衔接、立体换乘的交通枢纽。对于旅客来说,在民航、高铁、地铁之间换乘时,无需进行二次安检,极大地提升了旅客步行换乘的便利性。
乘风起航 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
业内专家表示,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投入运营后,凭借构建高效的航空物流网络和智能化基础设施,将强力驱动临空产业集聚,促进跨境电商转型升级。同时,作为核心枢纽,为兰州新区临空经济、低空经济领域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创新业态提供核心枢纽支撑,全面激活区域立体经济新动能。
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贵玉表示,将以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建成投运为全新起点,抢抓高质量共建 " 一带一路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机遇,严守航空安全底线,提升旅客服务品质,全力构建 " 以通补支、以支强干、以干促畅、通达世界 " 的航线网络逐级互补架构,努力将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打造成为中国西部航空枢纽,为推动 " 交通强国 " 建设、助力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手记:
2020 年 9 月 9 日,是一个注定被铭刻于甘肃民航发展史册的日子,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就此掀开甘肃民航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扩建篇章。
在随后的 1650 个日日夜夜里,1.3 万名建设者无畏风雨、不舍昼夜,全身心投入这场建设会战,用执着与坚守诠释了责任担当,用汗水将这张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 一座机场助力一座城市升级,一条跑道引领一片区域腾飞。"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宛若一颗精心镶嵌在 " 丝绸之路 " 上的璀璨明珠,散发着熠熠光辉。相信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强大的综合实力,必将成为西部地区连接东西、贯通南北、辐射全球的 " 丝路新枢纽 "!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薛晓霞 文 / 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