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深潜 atom 第 897 篇原创作品
"
现金流已不足支付短期借款,
依然要花大钱并购
"
孟烦了丨作者
深潜 atom 工作室丨编辑
自 2019 年,康佳总营收来到 551 亿元后,此后业绩持续下滑,到 2023 年总营收已经下滑至 178.5 亿元。然而,在 2024 年下滑颓势依然未能扭转,根据康佳的业绩预告显示,2024 年康佳营业收入在 100 亿元到 120 亿元之间,较 2023 年下滑 32.58% 到 78% 之间,连续三年业绩下滑超过 30%。
2024 年前三季度亏损 16.06 亿,同比增长 -124.67%,2024 年全年亏损将会在 26 亿元到 29 亿元之间。当前的康佳,已经陷入了巨大的困局之间。
巨大的危局之下,2024 年 8 月康佳集团发生重要高层人事变动,控股股东华侨城刘凤喜退任董事局主席," 康佳系 " 周彬接任,被认为标志着康佳与控股股东华侨城集团之间的 " 宫斗 " 告一段落。
因为周彬被认为熟悉康佳的业务和文化,被认为能够更好地推动公司自主经营和发展。虽然周彬上任后,康佳强调 " 消费电子 + 半导体 " 双轮驱动,尝试在 MicroLED 等新兴领域寻找突破,但在 2024 年最后的 4 个月,并未出现什么奇迹。
伴随着 " 内斗 " 结束的是营收、利润持续暴跌
2003 年至 2007 年,凭借高清液晶电视,康佳连续 5 年夺得中国彩电市场的销量冠军。彼时的康佳风头无量,很多人都无法相信康佳业绩会一路下滑。2024 年,康佳在国产电视销量已经下滑到第 9 位。
康佳的市场下滑,离不开一场极端的内耗。2011 年,康佳与控股股东华侨城集团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彼时,双方围绕康佳总部厂区的城市更新项目开发权益产生纠纷,康佳希望成为该项目的唯一开发主体,但华侨城作为控股股东表示反对。2014 年,双方通过仲裁成立了合资公司康侨佳城,但在股权分配问题上依然存在分歧。
2015 年,这场矛盾进一步升级,引发了中国证券史上罕见的 " 宫斗 " 闹剧。当年 5 月,康佳股东大会上,中小股东成功 " 夺权 ",在董事会中占据了多数席位,但随后在华侨城的运作下,局面发生反转,华侨城提名的刘凤喜担任康佳董事局主席。这场冲突导致康佳内部管理层频繁变动,高管变动超过 40 次,内部人事变动超过 100 次。
这场 " 宫斗 " 对康佳的经营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内部的动荡削弱了康佳在市场竞争中的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康佳在转型过程中未能有效适应市场变化,导致其市场份额萎缩、连续巨亏。
在巨大内耗下,康佳甚至在 2017 年获得了市占率的 14.09%,重回市场第一。当然这背后离不开周彬,他曾在 2017 年推动康佳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2024 年,刘凤喜退任董事局主席,由 " 康佳人 " 周彬接任,天眼查数据显示,法人也已经更换成周彬。康佳才逐渐摆脱 " 宫斗 " 的阴影,开始重拾自主经营的契机。
当然,伴随着内斗而来的是业绩的下滑。
从 2011 年的 162.2 亿总营收,到 2019 年的 551 亿元的总营收,内耗的早期,康佳的营收还是保持增长。不过,盈利已经出现了异常波动,2011 年康佳净利润 2.50 亿元,同比下降了 70%;2019 年,净利润为 3.35 亿元,同比下降 48.45%。
自 2020 年开始,康佳才开始真正走向 " 深渊 "。2020 年到 2024 年 9 月 30 日,康佳的总营收分别为 503.52 亿元、491.07 亿元、296.08 亿元、178.49 亿元和 81.20 亿元,分别下滑 8.62%、2.47%、39.71%、39.72% 和 45.42%。根据业绩快报,2024 年康佳总营收 100 亿元到 120 亿元之间,业绩下滑幅度更是高达下滑 32.58% 到 78% 之间。
2024 年三季度结束,康佳的经营现金流净额 -3.91 亿元,同比下滑 21.43%;投资现金流净额 -3.82 亿元,同比下滑 487.69%;筹集资金现金流净额 -20.88 亿元,同比下滑 931.87%;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 -28.62 亿元,同比减少 2790.91%。
2024 年三季度结束,康佳的总资产 325.31 亿元,较 24 年期初减少 9.19%;总负债 282.87 亿元,较年初减少 5.45%;负债率 86.95%,较年初增加 3.44 个百分点。
在债务方面,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康佳的短期借款 59.51 亿元,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37.38 亿元,短期主要债务合计 96.89 亿元,流动负债总计更是高达 177 亿元;长期借款 63.82 亿元、长期应付债券 29.73 亿元,长期主要债务合计 93.55 亿元。与此同时,康佳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 28.12 亿元,现金流已不足应付短期债务。
很明显,自 2022 年开始,康佳走入了加速下滑通道,其中 2024 年表现最为严峻。
不停跨界,蒙眼冲的康佳正迈入更大的深渊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康佳在彩电市场的份额逐渐被竞争对手蚕食。为了应对市场变局以及更好应对消费者,康佳也进行了横向发展,同样推出了冰箱、洗衣机、生活家电、厨房电器等众多白电产品。
2024 年 8 月,商务部等 4 部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明确各地自主确定补贴 "8+N" 类家电品种,每件最高补贴 2000 元。毫无疑问,作为传统家电领域的代表企业之一,康佳可以享受到国补带来的销量提升。
2024 年前三季度,康佳的营收分别为 24.63 亿元、29.50 亿元和 27.07 亿元,第四季度营收在 18.8 亿元到 38.8 亿元之间。现实中,康佳似乎并未享受到国补的红利。如果按照最高营收 38.8 亿元计算,较正常发展也就多 10 亿左右的营收。
2023 年,康佳与其他二线品牌合并出货量约为 480 万台,合并市占率为 13.6%;康佳与其他二线品牌合并出货量约为 495 万台,同比增长 3.2%,合并市占率为 13.8%。但相较海信、小米、TCL、创维等前四位玩家,康佳享受的国补红利可谓少之又少。
或许是因为康佳早就认识到在家电市场难以追到其他巨头,康佳也早早开启了跨界的尝试,2018 年,康佳先后进军环保和半导体领域。
短短两年内,康佳的环保业务营收规模达到 70.79 亿元,然而由于 PPP 项目风险、可再生资源项目盈利有限等因素,康佳的环保业务在 2019 年后逐渐走下坡路,并于 2023 年开始逐步退出该领域。康佳半导体科技事业部,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布局,提升其在半导体领域的竞争力。
天眼查数据显示,2019 年康佳投资了自动驾驶公司飞的科技,并且通过深圳市康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 21.12%、通过康佳创投发展(深圳)有限公司持股 7.04%。在自身还在红海之时,投资了另外的红海业务,这或许能够窥得康佳投资现金流净额同比下滑 931.87% 的一角。
2022 年,康佳与锤子科技合作,推出了全新的 ME 柚 OS 操作系统,深度融合了移动互联网与家庭大屏的交互体验。这一跨界合作旨在通过创新的交互模式,提升用户体验,推动家庭智能设备的生态融合。然而如今,锤子都已经被字节收购,作为合作商的康佳,似乎再次走了一步错棋。
2019 年到 2024 年 9 月 30 日,康佳的研发费用分别为 5.00 亿元、6.82 亿元、6.16 亿元、5.44 亿元、4.98 亿元和 3.12 亿元。在经过前几年的高研发后,在面临业绩加速下滑的同时,康佳大幅度减少了研发的投入。无论是对其消费家电还是半导体相关的研发,研发费用减少都不是一个好事。
2023 年,康佳硕士、本科生、专科生和高中及以下员工比例分别为 2.59%、22.48%、27% 和 47.93%。其中,研发人员 1479 人,同比减少 3.77%;博士 6 人,同比减少 25.00%;硕士 124 人,同比减少 5.34%,本科及以下 1349 人,同比 3.51%。
2024 年周彬上任后,康佳强调 " 消费电子 + 半导体 " 双轮驱动,尝试在 MicroLED 等新兴领域寻找突破,然而技术的突破都是要依赖足够多的资金和人员支撑的。研发资金和人员的流失,也是康佳需要面临的问题。
为了应对新业务的发展。2019 年 -2023 年,康佳分别计提减值准备 8.35 亿元、11.85 亿元、17.5 亿元、12.45 亿元、10.17 亿元,合计高达 60.32 亿元。减值准备的计提,对于核心业务的发展和其融资能力则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康佳也从电视的一线走向二线。
在彩电业务成为红海市场后,盲目进入白电和半导体等领域,进一步加剧了康佳的财务压力。
问题在于,虽然康佳半导体业务在多项产业链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处于产业化初期,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且从根源上和康佳的基因有些出入,正因如此康佳半导体业务未能实现规模化及效益化产出,并且影响了公司整体经营利润。而且,很难预测半导体业务可以反哺康佳。
并购效果,更多在资本层面?
2024 年 10 月 18 日,深交所编发《并购重组导刊》并引导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引导优质上市公司深耕产业链上下游,借助资本市场实现培育产业增长极,提升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持续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 年 12 月 30 日,康佳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宣布停牌,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12 月 29 日)股价一度涨停。2025 年 1 月 13 日,康佳发布公告称拟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宏晶微电子 78% 股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用于支付交易费用、标的公司项目投资及补充流动资金等。
宏晶微电子主营音视频芯片设计,产品覆盖商业显示、汽车屏显、安防监控、医疗设备等领域,康佳通过收购进一步完善半导体产业链布局,拓展半导体业务应用场景。
宏晶微电子 2022 年、2023 年及 2024 年前 11 月未经审计资产分别为 5.95 亿元、7.07 亿元、7.33 亿元,营收分别为 2.91 亿元、2.86 亿元、2.69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1941 万元、2764 万元、1299 万元。可见,体量上看宏晶微电子并不高,对于康佳半导体落地能够取得的帮助或也有限。
截至 2025 年 3 月尚未披露交易价格及具体成效,不过要完成并购,康佳依然需要募集资金,以确保并购和后续的发展。不过可以确认的是,完成对宏晶微电子的并购后,康佳的股价和市值都可以实现正向推动,但也让康佳彻底走向半导体这个巨大的 " 漩涡 "。
已经失去荣光的康佳,忽视曾经的优势领域,反而在半导体这个尚未形成影响力的新兴红海领域大肆投入,康佳这个落魄 " 贵族 ",又能否重新回归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