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VR 陀螺 元桥
如果要聊眼镜产业,那么必然要谈一谈横岗眼镜城;而如果说哪个市场的商业灵敏度最高,那必然有华强北。
2024 年 AI 眼镜崛起,成为了行业高频词汇,各大厂商也打起了百镜大战;到 2025 年,已经被称为是 AI 眼镜爆发的元年,资本市场上,与 AI 眼镜相关的概念股也纷纷亮出了战绩。
这场风波从网上吹到线下,华强北第一时间嗅到了新商机。去年陀螺君走访华强北,AI 音频眼镜就已经崭露头角,到如今再次走访,AI 音频眼镜的摊位则越来越多;而横岗眼镜城作为深圳最大的眼镜市场,对于音频眼镜的到来,反应相对慢些,但考虑的也更周全。
通过实地走访横岗眼镜城与华强北,我们看到了一些其他现象。
横岗眼镜城,等待下一个「春天」
产业链,产业链还是产业链。
在横岗眼镜城,配一副眼镜的速度,大概只需要一个小时;换一颗螺丝钉,大概只需要半个小时,这是横岗多年发展下来聚集的产业链实力,也是老板们对自己产品充满自信的底气。如果你到横岗走一圈,可能就会发现每一家老板在附近都有自己的工厂或者供应链。
以横岗街道为核心向外辐射,这里聚集了 1500 多家生产眼镜的工业企业,集中了全国 90% 的高端设计师,每年生产超过 1.25 亿副眼镜,年产值超百亿,出口占比曾达 80%,承包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中高端眼镜制造(主要为镜架制造),为 LV、Gucci、Chanel、阿玛尼、雷朋、暴龙等众多国际品牌代工。
不过曾经的辉煌,也让如今的横岗显得有点不如意。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盯上 1688 和拼多多之后,选择眼镜平替分走了横岗大部分用户;而同时被定义了平价眼镜市场的横岗,高端眼镜也卖不上价位。因此,老板们也在寻找新的出路。
95 后创业者之舟(化名)算是首批关注到 AI 眼镜并将之落地到横岗线下门店的老板,在之舟看来,自己年轻特别愿意尝试新的产品,像 AR 眼镜厂商如 Rokid、雷鸟这些平时都有关注。而据我们走访横岗一圈来看,之舟的门店也是横岗为数不多摆了 AI 眼镜产品的,其他大多数门店并没有辐射到这一块。
之舟门店:部分 AI 音频翻译眼镜产品(售价 100-300 元之间)
不过据之舟反馈,网络上 AI 眼镜的热度并没有拔高线下 AI 眼镜的关注度,目前门店 AI 眼镜的销量还是仍以跨境销售为主,国内买家特别少。不过像国外电商平台,AI 眼镜的价格已经被卷到特别低,以拼多多旗下跨境电商平台 TEMU 日本站为例,AI 眼镜价格均在 50-200 人民币之间。卖不上去价格,也意味着留给厂商的利润空间并不多,只能以走量为主,很多商家只是看到了热度加入进去,但实践起来往往并不如意。
TEMU 日本站销量排名靠前的几款 AI 眼镜
据其他老板向 VR 陀螺反映,AI 技术他们也经常在关注,但目前供应链还并不能做到完全覆盖这一块,尤其是售后,在横岗普通眼镜的维修时间大概在 30 分钟至 1 个小时,如果维修过程中缺少零件,老板可以让人直接骑着电瓶车到附近的配件厂采购回来。AI 眼镜售后维修起来的流程就要复杂很多,软件与硬件都需要兼备,这是横岗大多数老板不想卖 AI 眼镜的一大原因。
另一方面,横岗眼镜城售卖传统眼镜的很多老板都是早期打拼过来的,对于新鲜事物也并不感冒,在他们看来 AI 眼镜还只是一款电子产品。当被问及 AI 眼镜时,甚至有的老板都不知道 AI 眼镜是什么。有些老板虽然听过,但被问及也只是笑笑不语。还有些老板去年还在卖,今年就已经收起来了,甚至已经找不到收在了哪里。同时,对于部分感兴趣的老板来说,AI 眼镜的售价也是他们不太想售卖的另一个原因。
如果想售卖音质比较好的眼镜,价格都在千元左右,对于横岗来说还是高了。更重要的是大多数智能眼镜品牌只在专营店销售,暂时也不会考虑与其他小渠道合作。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横岗 AI 眼镜并不多,但已经有不少用户拿着自己买的 AI 眼镜去配镜了。就目前来看,AI 眼镜的重量大多已经可以控制在 25-30g 左右(不加摄像头),可以满足近视人群日常佩戴的体感。
综上,目前横岗眼镜城仅轻微地迈出了一小步,触角也仅到 AI 音频眼镜,再丰富点就是多个翻译功能,如果要到 AR 眼镜那一步,线下门店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
深圳华强北,老板们集体探新商机
相对于横岗眼镜城,华强北嗅到这股风的时间要更早些。前两年,华强北就已经有个别商家在售卖 AI 音频眼镜,如今 AI 音频眼镜在华强北各个商家的台面已经随处可见,款式也相对丰富很多,含墨镜款、商务款、户外款等等。但是 AI 音频眼镜整体进展并不大,大多仍是仅支持听音乐、接打电话,售价在 30-200 元之间。
华强北商家 AI 眼镜摆台
不过华强北商家也都有着自己的工厂,产业链较为完备,不仅仅做零售也做批发。只是就体验而言,目前 AI 音频眼镜的音质都较为欠佳,在嘈杂的环境中,声音几乎可以被完全掩盖。
但据华强北商家反映,AI 眼镜在华强北还是很有销量的,感兴趣的客户也很多,尤其来逛的海外用户,愿意尝试新品的颇多。甚至有的商家反馈,一个月能出大几百台。而比较获得市场青睐的几款产品,尤属户外最佳,其次则是墨镜类。
不过据我们现场观察,AI 眼镜的风头并不如华强北另一款 AI 产品—— AI 翻译机。无论是海外用户,还是国内用户,路过 AI 翻译机的摊位总会停下来体验、询问。就体验而言,AI 翻译机可以直接接入 AI 使用,不需要单独连接网络,使用上便捷很多,翻译速度也很快,售价在 300 元左右。
只要有 AI 翻译机,体验的人总会络绎不绝
其他华强北的 AI 产品热度均有在消退,像去年颇受关注度的 AI 翻译耳机,今年在华强北能看到的已经并不多了,只有三两个摊位在摆卖,售价在 100 元左右,但现场翻译功能并体验不了。有的老板在谈及 AI 时,不少都认为现在的 AI 技术还不成熟,很多产品也都在去 AI 的标签,仅称其为智能产品。
此外,一个新的现象是,个别商家已经开始在试探新的风口,将 AR 眼镜摆上了台面,包含 Rokid、GOOVIS 等等。但就观察现场用户体验来看,感兴趣的并不多,个别用户想尝试体验的也纷纷被价格劝退了。在华强北超过千元的产品,被关注度还是不高。很多用户去逛华强北的目的仍是以淘到好的平替产品为主,AR 眼镜虽然摆上了桌面,但与之相匹配的用户人群显然并不多。
不过对于华强北的商家来说,尝试新的商机是他们已经刻在基因里的认知。AI 音频眼镜是他们试探的第一步,随着市场的发展,AR 眼镜终将会大步走入这个市场。
AI 眼镜何时迎来「iPhone」时刻?
尽管 AI 智能眼镜还没有彻底走入线下,但已经有越来越年轻人表达了对智能眼镜的兴趣,甚至走在路上也偶有看到音频眼镜的身影。而今年也看到无论是科技大厂,还是初创企业等均在跑步入场,AI 智能眼镜也正在大面积席卷而来。
前几日,苹果被曝出正在开发类似 Ray Ban Meta 的智能眼镜,带有摄像头、麦克风以及具备 AirPods 级别的音频体验等功能。无独有偶,近日谷歌也被曝出正在计划以 1.15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8 亿元」收购加拿大眼动追踪技术制造商 AdHawk Microsystems,虽然协议未最终签署,但表明了谷歌内部正在计划重新进军头戴式设备和智能眼镜领域。
AdHawk 是一家加拿大初创公司,成立于 2017 年,生产过一款名为 MindLink 的智能眼镜。公司主要专注于开发实现先进眼动追踪功能的芯片、硬件与软件系统,曾获得三星电子、英特尔、惠普和索尼的风投部门的投资,依视路也曾向 AdHawk 注资过。
此外,Meta 也在加大布局。在 Coperni 2025 秋冬时装秀上,Meta 携手 Ray-Ban 及法国时尚品牌 Coperni,亮相了一款限量版智能眼镜—— Ray-Ban Meta x Coperni Limited Edition。这款眼镜全球限量 3600 副,定价为 549 美元,已于 3 月 10 日起在 Coperni、Meta 和 Ray-Ban 的官方销售平台同步发售。
作为 Ray-Ban Meta 智能眼镜系列的特别版本,Coperni 限量款保留了该系列的核心功能,如免提照片和视频拍摄、语音助手控制音乐播放(兼容 Spotify 和 Amazon Music)、AI 智能提醒以及实时语言翻译。据 Meta 官网显示,Coperni 限量款部分地区已经售罄。
不难看出,海外用户对智能眼镜的接受度正在逐步扩大。而国内用户虽然相对来说兴趣没那么强烈,但市场表现却越来越好看。据艾媒咨询监测研究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规模为 46.9 亿元,较 2023 年增长了 216.89%,预计 2029 年全国智能眼镜市场规模有望达 1191.1 亿元。另据 IDC 预计,2030 年全球 AI 眼镜市场规模将达到 5340 亿元。
不过相对于传统眼镜市场,2024 年智能眼镜市场只占了冰山一角,用户、应用与市场都还未被完全的撬开。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2025 AI 智能眼镜或将迎来新的高光时刻。
第一时间了解 XR 资讯
关注 VR 陀螺官网(vrtuoluo.cn)
VR 陀螺的联系方式:
商务合作 | 投稿 :
六六(微信号 13138755620)
寻求免费曝光:
六六(微信号 13138755620)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