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前三季度,奇瑞资产负债率降到 88.64%,同期,长城汽车的资产负债率为 62.16%、吉利控股的负债率为 54.23%,比亚迪的资产负债率 77.8%。
文 / 每日财报 南黎
筹划多年,奇瑞终于走到 IPO 关键时刻!2 月 28 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汽车)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华泰国际、广发证券香港为联席保荐人。
奇瑞汽车称,计划将港股 IPO 募集资金用于研发不同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以进一步扩大产品组合、研发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以提升核心技术能力、拓展海外市场及执行全球化策略、提升其生产设施,以及用于营运资金补充。
值得关注的是,这并非奇瑞汽车首次筹划 IPO,早在 2004 年,奇瑞汽车就在为 IPO 做准备。20 多年筹备之下,奇瑞面对资本市场的检验能否过关?
上市之路坎坷 终盼来 " 转机 "
早在 2004 年,奇瑞汽车就在为 IPO 做准备,安徽省政府就曾推动过奇瑞上市,集团内部也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革,但上市计划最终在该年底搁浅。
2007 年,奇瑞控股董事长尹同跃公开表示,奇瑞汽车将尽快启动上市融资计划。不幸的是,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尹同跃的上市计划再度受阻。
此后几年,奇瑞汽车也未放弃上市,2015 年旗下合资公司奇瑞徽银冲击港股、A 股均以失败告终;2016 年又通过海螺型材 " 借壳上市 " 的方式,推动奇瑞新能源上市,但却数次未果。
2019 年,奇瑞高层曾公开对外表示,奇瑞新能源将在当年登陆科创板。2020 年,奇瑞新能源上市的消息再度传出。奇瑞汽车此次冲击港股 IPO,手中似乎握住了更多筹码,奇瑞 " 上岸 " 时机终来?
根据公开数据,2024 年,奇瑞汽车累计销量 260.39 万辆,同比增长 38.4%。其中出口汽车 114 万辆,连续 22 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出口量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2024 年销 260.39 万辆,在全国所有车企中排名第五,仅次于比亚迪、上汽集团、中国一汽和长安汽车,比东风汽车、吉利控股、广汽集团、北汽集团和长城汽车都要高。同比增长率上,奇瑞汽车更是仅次于比亚迪的 41.3% 位居第二,高于 32% 的吉利控股,广汽集团和上汽集团更是双双负增长。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截至 2024 年 9 月底,奇瑞汽车是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车公司中唯一一家中国市场销量、海外市场销量、新能源汽车销量及燃油车销量较 2023 年同期均增长超过 30.0% 的乘用车公司。
从财务数据上更加直观。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前三季度,奇瑞汽车实现营收分别为 926.18 亿元、1632.05 亿元、1821.54 亿元,营收持续增长;净利润分别为 58.06 亿元、104.44 亿元、113.12 亿元。
和国内很多汽车公司不一样的是,奇瑞的营收有很大部分来自海外市场,占比超过四成。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前三季度,海外市场收入在奇瑞营收中占比分别达到 35.7%、48.7% 及 44.0%。
分析人士认为,奇瑞汽车海外市场表现出色、净利连续超百亿如此亮丽业绩,冲击 IPO 是最好时机。
高销售数据背后的风险与转型焦虑
销售亮眼的同时,奇瑞目前依旧面临挑战。尽管销量超过同时期成立的国内品牌吉利,但单车利润率还有一定差距。
吉利 2024 年前三季度净利润 130.53 亿元,销量 148.97 万辆,单车平均利润约为 8763 元 / 辆。而奇瑞 2024 年前三季度的营收为 1821.54 亿元,净利润为 113.12 亿元,对应销量为 154 万,单车平均净利润约为 7345 元 / 辆,距离吉利还有不小的差距。即使以低价规模抢占市场的比亚迪,2024 年前三季度净利润 252.38 亿元,销量 274.79 万辆,单车平均利润也有 9185 元 / 辆,差距更是拉大。
除此之外,债务也曾是阻碍奇瑞上市进程的一个重要问题。招股书显示,2022 年、2023 年奇瑞汽车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93%、92%,长期处于 90% 左右的高位,并远高于其它头部车企。
在债务和亏损压力下,奇瑞汽车及其母公司奇瑞控股在 2018 年启动了增资扩股项目,并在 2019 年找到了战略投资者青岛五道口,但青岛五道口无力承担奇瑞项目后续摘牌资金。2022 年,为苹果代工的立讯精密斥资百亿元取代青岛五道口成为奇瑞新的战略投资者。
随着战略投资者进入,奇瑞汽车的债务压力有所缓解。2024 年前三季度,资产负债率降到 88.64%,但仍是居高不下。同时期,长城汽车的资产负债率为 62.16%、吉利控股的负债率为 54.23%,比亚迪的资产负债率 77.8%。
《每日财报》注意到,在奇瑞的总负债构成中,应付款项占据了主导地位。到 2024 年第三季度末,奇瑞的应付账款和票据累计达到了 898 亿元,这一规模远超同期的比亚迪、上汽集团和吉利等头部车企。而截至 2025 年 1 月 31 日,奇瑞的贸易应付款及票据总额更是攀升至 1051.98 亿元。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进程加快,车企们的成本不断增加,奇瑞的计划需要更多的资金和研发支持。显然,此次赴港融资对于奇瑞汽车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燃油车当道,新能源转型节奏待加速
2025 年中国汽车产业迈入转型的关键时期,小米凭借 SU7 Ultra 车型成功迈出了高端化步伐,比亚迪与长安则引领着 " 智能驾驶普及化 " 的浪潮,与此同时,吉利的星睿大型模型也即将面世。但从营收组成来看,奇瑞燃油车仍然独占鳌头。
招股书显示,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前三季度,燃油车营收占比分别为 75.9%、87.8% 和 74.8%。而新能源汽车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 13.2%、4.9%、4.2%、16.0%。
至于新能源领域的变革,奇瑞仍需加大转型力度。根据招股书透露,奇瑞于 2023 年隆重推出了全新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旨在调整和优化新能源汽车产品线,淘汰若干老旧纯电车型,这一举措使得新能源车型的销售收入从 2022 年的 122.53 亿元暂时下滑至 2023 年的 79.12 亿元。
在智能化领域,奇瑞汽车面对着不小的挑战。2025 年初,比亚迪引领了 " 智能驾驶普及化 " 的风潮,正当全行业奋力争夺 " 后半程 " 竞赛的高地时,奇瑞亟需强化其智能化领域的薄弱环节。
尽管奇瑞自主研发的雄狮智舱与大卓智驾系统已成功应用,但与华为的 ADS 3.0、小鹏的 XNGP 相比,仍显得力量不足,甚至在自主传统车企中,其追赶速度也不及比亚迪和吉利。因此,如何在稳固燃油车业务的基础上,加速推进新能源转型,成为了奇瑞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