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头部新势力 " 蔚小理 " 中,理想汽车 -W ( 02015.HK,下称 " 理想汽车 " ) 率先交出成绩单。2024 年,理想汽车交付超 50 万辆新车,守住了新势力销冠的宝座。但新能源车行业竞争的残酷,让理想汽车的财务数据反差强烈,其 2024 年销量同比增长 33.1%,净利润却同比下滑 31.9%,深陷增收不增利的境地。这背后,其入门级车型占总销量的近四成,拉低了品牌整体利润。叠加价格战与期间费用增长,盈利显著承压。
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李想在 2024 年 Q4 及全年财报电话会上透露,理想汽车将在 2025 年推出纯电 SUV 理想 i8,并发布下一代技术架构 VLA 模型。这意味着押注纯电动车和智能驾驶将成为理想汽车 2025 年的重头戏。
证券之星注意到,曾经的新势力优等生理想汽车当下深陷困境。在智驾竞争赛道上需重金和技术投入之际,却出现研发费用率下降、研发人员缩减的情况。品牌连续两月被挤出新势力销量榜首,在销量压力下,首款纯电 SUV 遭遇发布延期,种种内外困境让其纯电产品的布局充满挑战。
靠低价车带量,增收降利窘境难破
根据理想汽车公布的 2024 年业绩公告,公司去年实现营收 1445 亿元,同比增长 16.6%,连续两年营收突破千亿;但对应净利润仅 80.45 亿元,较 2023 年的 118.09 亿元下降了 31.9%。增收降利的情况在 2024 年第四季度尤为突出,其第四季度营收 443 亿元,同比增长 6.1%;同期净利润 35 亿元,同比下滑 38.6%。
2024 年,公司汽车销售收入为 1385.38 亿元,同比增长 15.2%,占总收入的 96%。交付面来看,理想汽车 2024 年交付量达 50.05 万辆,同比增长 33.1%,蝉联新势力车企销冠,创造了豪华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达成超 50 万辆年交付量的最快纪录。
但亮眼的销量成绩暗藏隐忧,理想汽车去年收入增速远不及销量增速,净利润也未能同步跟随销量增长。
利润承压背后,其车辆毛利率由 2023 年的 21.5% 降至 2024 年的 19.8%。理想汽车表示,车辆毛利率的下降主要由于不同产品组合及定价策略变化,但部分被成本下降所抵销。在车辆毛利率影响下,理想汽车整体毛利率也同比下滑 1.7 个百分点至 20.5%。
证券之星注意到,理想汽车 2024 年推出两款全新车型,年初理想 MEGA 上市遇冷,但理想 L6 得以热卖,该车型去年累计交付 19.2 万辆,占到了销量大盘的 38%。
目前理想汽车在售车型覆盖了 20-60 万元的价格带,理想 L6 售价在 24.98-27.98 万元,是当前产品结构中售价较低的一款车型。虽然理想汽车通过理想 L6 拉高了销量,却也导致单车售价下跌。2023 年,理想汽车的单车均价约为 31.99 万元,但至 2024 年已跌至 27.68 万元。
除低价车拉低单车均价外,价格战也具备一定影响因素。为应对华为问界、小米汽车的竞争,理想 L 系列多款车型降价促销,导致车均售价整体下降。
此外,期间费用增长也 " 吞噬 " 了利润。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同比增长 25.2% 至 2024 年的 122 亿元,主要是由于僱员数量增加导致薪酬的增加及于 2024 年确认有关首席执行官绩效奖励的股份支付薪酬费用,以及随着销售与服务网络的扩大令租金及其他支出增加。
理想汽车的盈利压力或将持续到 2025 年一季度。据悉,理想汽车预计今年第一季度汽车交付量将在 8.8-9.3 万辆之间,同比增长 9.5-15.7%;但同期营收在 234-247 亿元,同比下降 8.7% 至 3.5%。
理想汽车管理层在电话会上表示,由于中国新年的低季节性和春节后的促销活动,预计 2025 年第一季度车辆毛利率约为 19%。这一数值较 2024 年的 19.8% 有稍许下滑。
豪赌智驾竞争,裁员大刀却挥向研发
从电动化到智能化,智能驾驶是未来汽车行业的主战场。如今,理想汽车也加入了车企智驾鏖战。
2024 年以来,理想汽车在智驾领域发力明显提速。公司于 2024 年实现 12 次技术升级。2024 年 10 月理想汽车向 AD Max 客户推送了端到端 +VLM ( 视觉语言 ) 的双系统智驾方案,并于同年 11 月推出基于该技术的 " 车位到车位 " 一键智驾和全国高速收费站 ETC 自主通行功能。不过,当前新能源车智驾的竞争日趋激烈,小鹏汽车 -W ( 09868.HK,下称 " 小鹏汽车 " ) 、华为等车企纷纷加速布局,推出端到端智驾方案。
目前,理想汽车已经启动了下一代技术架构 VLA ( 视觉 - 语言 - 行动 ) 模型的研发,目标是于今年下半年实现量产落地。据悉,VLA 智驾大模型结合了端到端和 VLM 多模态模型的优势,能够提升智驾系统对复杂场景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智驾的精准度。
但 VLA 的落地面临诸多挑战,不仅模型研发耗时,同时还要克服硬件适配与算法融合的双重挑战。据媒体披露,目前市面上多数芯片性能基本都无法支持 VLA 的运行。去年底理想汽车自研的芯片项目 " 舒马赫 " 流片结果不及预期,公司不得已继续使用供应商方案。不过英伟达今年即将量产的 Thor-U MAX 芯片有望解决这一难题。
诚然,研发投入是车企能否在智驾竞争中胜出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研发支出方面,理想汽车 2024 年研发费用为 111 亿元,同比增长 4.58%,研发费用率为 7.7%,主要投向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研发费用较 2023 年实现增长,但其研发费用率却不增反降,2023 年的研发费用率为 8.5%。
在盈利压力下,研发费用率的下降或是公司在努力控制成本,而削减研发人员也成为控本手段之一。截至 2024 年底,理想汽车的研发人员数量为 5930 人,较 2023 年末减少了 796 人,缩减比例达 11.83%。值得一提的是,生产和销售人员分别较 2023 年增长了 10.88%、5.93%,主要是持续拓展销售及服务网络所致。
证券之星注意到,早在 2024 年 5 月,理想汽车就进行了一轮裁员,整体人员优化比例超过 18%,涉及超过 5600 人。根据界面新闻报道,2023 年扩张近 50% 的智驾团队,收到的优化指标是团队缩减至 1000 人以内。据虎嗅披露,研发岗位的裁员或与去年理想汽车大肆招聘有关,当时理想汽车接收了很多百度智能驾驶团队的人以及高价招了很多应届生。
失守新势力月度销冠,布局纯电内外交困
今年 1 月和 2 月,理想汽车的交付量分别为 2.99 万辆及 2.63 万辆,均较去年 12 月出现 " 腰斩 ",更是连续两个月被小鹏汽车反超,失去新势力销量榜首的位置。
小鹏汽车目前推出的均为纯电车型,但今年将引入增程系统。面对车市白热化的竞争,理想汽车在现有的增程产品之外,也筹划在纯电赛道中推出新产品。
李想在电话会上介绍称,公司今年会发布两款全新的纯电 SUV,首款纯电 SUV 理想 i8 会在 7 月发布,理想 i6 会在下半年发布。这种发布节奏的好处除了能帮助我们在下半年获得比较好的销量之外,也能为我们在下一年的一季度储存更多的订单。
证券之星注意到,理想汽车在纯电市场的动作一度被迫放缓。理想 i8 本计划于 2 月 27 日正式亮相,却因为跟热门车型小米 SU7 Ultra 发布会 " 打架 ",只能延期,上市销售意味着时间更晚。
在这期间,已有一众竞品相继亮相,增加了理想汽车市场开拓的难度。比如小鹏 G9 于 3 月 13 日上市,2025 款问界 M9 纯电版将于 3 月 20 日上市;小米 YU7 和蔚来 EC7 也将预计年内上市,这都让高端纯电 SUV 的竞争更加激烈。更不用提还有海外品牌奥迪 Q6E-Tron、凯迪拉克 ESCALADEIQ 等来争夺市场份额。
从宏观层面来看,目前纯电车的市场份额正在萎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 年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新能源汽车比例为 60%,较 2023 年下降 10.4 个百分点。
今年 2 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 68.6 万辆,同比增长 79.7%。而新能源车市场的销售结构发生变化,插电混动车型份额上升,纯电动和增程式混动车型的份额有所下降。乘联会数据显示,在 2 月新能源车批发结构中,纯电动车占 57.6%,同比下降 3.4 个百分点。
为推动纯电产品布局,理想汽车在充电网络建设上不断提速。李想称,将继续加快超级充电网络的部署,目标是推出首款纯电动 SUV 理想 i8 时拥有 2500 个超级充电站,计划到 2025 年底扩展到 4000 个站点。
然而,纯电产品理想 MEGA 出师不利在前,2024 年仅交付约 1.3 万辆。理想汽车今年对理想 MEGA 的预期也不高,为 1-1.5 万辆年销目标。在此背景下,今年新推出的两款纯电车能否经受考验,助理想汽车夺回市场份额,目前来看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 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 | 陆雯燕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