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出品|公司研究室 IPO 组
文|曲奇
近期,奇瑞汽车正式向港交所递交 IPO 申请,奇瑞也是国内唯一没有上市的传统整车企业。
自 2004 年开始,奇瑞多次尝试通过不同途径上市,但因金融危机、股权复杂、科创成分不足等种种原因未能实现。
2024 年,奇瑞集团全球汽车销量超过 260 万辆,全球排名第 11 位。2022 年至 2024 年前三季度,奇瑞汽车营收分别为 926.18 亿元、1632.05 亿元和 1821.54 亿元,净利润为 58.06 亿元、104.44 亿元、113.12 亿元,增长势头强劲。
然而,这份出色的成绩单背后仍有隐忧,那就是 " 出海王 " 奇瑞对俄罗斯市场的依赖,以及新能源转型迟缓,产品线多且繁杂,缺少爆款。
俄罗斯市场的双刃剑
奇瑞汽车是中国最早实施 " 走出去 " 战略的车企之一,或许也是当前出海最成功的代表。
自 2001 年首批轿车出口叙利亚以来,奇瑞积累了超过 20 年的海外市场开拓经验。截至 2024 年,奇瑞已连续 22 年稳坐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冠军宝座,海外累计销量突破 400 万辆。
数据更为直观。2020 年到 2024 年,奇瑞汽车出口从 11.4 万辆攀升至 114.4 万辆,五年间出口销量翻 10 倍,年均增长率高达 77.7%。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 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达 586 万辆,奇瑞(含捷途等品牌)以 114.4 万辆占据 19.5% 的份额,意味着中国每出口 5 辆汽车,就有 1 辆出自奇瑞。
收入方面,2022 年、2023 年及 2024 年前 9 个月,奇瑞海外收入分别为 330.7 亿元、794.8 亿元和 801.5 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35.7%、48.7% 和 44.0%。
然而,这份出色的出海成绩单背后,有着不容忽视的隐忧——奇瑞对俄罗斯市场过度依赖。
奇瑞早在 2005 年便进入俄罗斯市场,但真正实现腾飞的转折点是 2022 年。
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美日韩车企集体撤出俄罗斯,奇瑞等中国车企迅速填补俄罗斯市场的需求真空。
2022 年前,中国品牌在俄罗斯仅占 7% 份额,而到 2024 年,这一数字飙升至 60%,其中奇瑞独占 20% 份额。
根据乘联会统计,2024 年中国车企向俄罗斯出口乘用车 103 万辆,奇瑞以 32.5 万辆领跑,同比增长 47%,旗下奇瑞、欧萌达和捷途三大品牌均跻身年度销量前十。
俄罗斯市场的贡献不仅体现在销量上。
根据福布斯统计,2023 年,奇瑞在俄罗斯实现营业额 5903 亿卢布(约合人民币 490 亿元),对应销量 22 万辆,占当年海外收入的 61.6%。
2024 年,奇瑞销往俄罗斯的 32.5 万辆车占其出口总量的 28.5%,成为支撑其出口增长的核心支柱。
奇瑞因地缘政治机遇崛起,却也可能因地缘政治变化受挫。一旦俄乌冲突缓解,欧美日韩车企重返俄罗斯市场,奇瑞等中国车企将面临严峻挑战。
例如,雷诺 CEO 已表示不排除在和平协议达成后回归俄罗斯;丰田和大众重启对俄零部件供应;现代汽车更计划 2025 年内恢复在俄工厂生产。
若西方品牌卷土重来,奇瑞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很可能受到挤压,进而影响其出口销量和海外收入。
此外,奇瑞也面临俄罗斯政策收紧的风险。
2024 年,俄罗斯已上调进口汽车关税和处置费,并强化环保认证要求,这虽未显著削弱奇瑞的销量,却可能压缩其利润率。
更值得警惕的是,2024 年中国车企在俄罗斯的增长率(47%)已低于 2023 年(101%),俄罗斯市场的增速在下滑。作为奇瑞最大的单一出口市场,俄罗斯的地缘政治与政策风险不容忽视。
新能源赛道: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奇瑞的出海主要靠燃油车打开了销量,这或许也导致奇瑞错过了国内新能源市场的爆发期。
尽管奇瑞早在 2009 年就推出新能源车型,但因定位模糊错失了先发优势。2023 年,其新能源车销量仅 13.3 万辆,远落后于比亚迪(302 万辆)、吉利(48.74 万辆)和长安(47 万辆)。
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曾坦言:" 在新能源车上,我们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以微型电动车为例,奇瑞 2017 年推出的小蚂蚁 eQ1(售价 6 万 -10 万元),比五菱宏光 MINI 早三年面世,但销量和影响力远不及后者。
数据显示,小蚂蚁 2020 年累计销量 15 万辆,2021 年和 2022 年分别为 7.71 万辆和 9.65 万辆;而五菱宏光 MINI,2020 年至 2022 年销量分别为 12.88 万辆、42.6 万辆和 55.4 万辆,遥遥领先。
2021 年,奇瑞推出更低价的 QQ 冰淇淋,价格下探至 3 万 -6 万元,2022 年销量 9.57 万辆。
但随着补贴退坡和市场竞争加剧,2023 年两款车销量双双下滑,小蚂蚁跌至 2.68 万辆,QQ 冰淇淋降至 6.78 万辆,导致纯电收入从 109.5 亿元骤降至 51.9 亿元,同比下滑 52.6%。
销量下滑的压力倒逼奇瑞加速向新能源转型。2023 年 10 月,尹同跃在奇瑞科技 Day 上放言:" 明年我们不会再客气,一定要进入全国新能源汽车头部阵营。"
重新梳理产品线后,奇瑞的新能源车可以分为五大品牌:奇瑞风云做纯电、混动轿车和 SUV 等大众车型,星途星纪元做纯电动轿车和 SUV 等高端车型,捷途做混动城市 SUV 和越野 SUV,iCAR 负责纯电主打年轻化,以及与华为合作的智界。
2024 年,奇瑞集团新能源车销量突飞猛进,全年新能源车销量 58.4 万辆,同比增长 232.7%;前三季度新能源车收入 291 亿元,同比增长 534.7%。
这一突破源于三大转变:一是技术重心由纯电转向混动和增程,二是采用车海战术密集推新,三是价格带上移布局中高端市场。
2024 年混动和增程车型成为主力,奇瑞推出了风云 T6、风云 T9、风云 T10、山海 T1、山海 T2、山海 L6、山海 L7、星纪元 ET 增程版、星途瑶光 C-DM、星途追风 C-DM 以及智界 R7 增程版等十余款新车。前三季度相关收入达 180.7 亿元,同比增长 957%。
此外,纯电领域也实现反弹,纯电新品牌 iCAR 全年销量 6.6 万辆,与华为合作的智界(主力车型 S7)销量近 5.8 万辆。2024 年前三季度,纯电车型相关收入 110.3 亿元,同比增长 283%。
产品线混乱缺少记忆点
对于奇瑞在新能源领域的增长,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表示," 作为传统车企,奇瑞汽车开始发力新能源的战略是正确的。通过推出高端新能源品牌以及滚雪球般地推出新车,弥补公司在新能源方面的短板。"
不过,也有一些汽车爱好者表示,奇瑞依旧延续了 " 多生孩子好打架 " 的思维,用一众车型抬高销量,但没有一款车型成为爆款,营销中规中矩,车型中规中矩,产品线混乱,缺少一个强力的记忆点。
以风云系列表现最好的风云 T9 为例,这款车定位中型 SUV,在市场上连续 3 个月销量过万。
然而,风云 T9 本质上是燃油车瑞虎 8L 的混动版本,尺寸基本一致,造型和内饰也高度相似,却分为两个品牌,不免让消费者混乱。
捷途旗下的山海系列,表现最好的山海 T2 于 2024 年 4 月上市,2024 年累计销量超 4.7 万辆,月均销量大约 5200 辆。这个成绩若是哪个新势力品牌 2024 年推出的新车成绩,恐怕是不及格的。
至于 iCAR 品牌,尹同跃曾表示:"iCAR 是奇瑞汽车打造的‘新特区’,集团将不遗余力地支持 iCAR 的发展,投入没有上限,助力 iCAR 进入新能源第一阵营。"
然而,2024 年第二款 iCAR V23 上市后,续航、减配、捆绑销售等多方面引发用户不满,却引发一股退订潮。
比如,预售价阶段对外公布是采用宁德时代电池,发售时变成了国轩高科与宁德时代的电池混装。
顶配 13.98 万元的 501km 四驱高阶版需要用户加 1 万元选装 " 科技包 ",科技包是将 360 影像、行车记录仪、透明底盘等刚需和司空见惯的配置打包,让用户加价购买。
随后,iCAR 汽车总经理章红玉针对减配进行了回应,他表示:"iCAR 为年轻人打造车,初心是为年轻人带来极致体验。你问问身边人,十个人有没有一个人用辅助驾驶。这就是内卷,卷功能卷配置,其实没用。很多车上的功能和配置,你拿到车根本就没用过。"
这则回应并没有起到平息用户怒火的作用,有用户表示," 年轻人并不是傻子,不应该被当做韭菜,减配就减配,我可以不用,但是你不能没有。"
此外,iCAR 的定位偏越野风格,2024 年全年销量 6.6 万辆,月均销量约 5500 辆。
不过,越野车在中国汽车市场上一直是个小众细分市场。据东北证券报告,2023 年中国硬派越野车共销售 22.4 万辆,只占中国汽车总销量的 1%,不及家用 SUV 和轿车的零头。
目前,奇瑞 " 多生孩子好打架 " 的策略短期内会拉高销量,但想要获得长远发展,还需要找准定位,在用户心中留下鲜明的标签,以及提升打造爆款的能力。
此外,奇瑞正处在十字路口上,是主攻海外的燃油车市场,还是主攻国内的新能源车市场,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和精力,也考验着奇瑞。
精彩回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