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聚网 03-18
东风奕派用户大会:从性能定制到华为赋能,能否杀出重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引言 | 老牌车企「三重门」的突围战

" 用户型企业 " 的春风,也刮到了东风。3 月 14 日,东风奕派 2025 π DAY 在杭州开启,这是该品牌的第二届用户大会。除了回顾 " 实用科技 " 落地成果外,还公布了全年 OTA 升级计划(如哨兵模式、AI 大模型)、e π 008 智驾版于大会上市(售价 18.36 万元起),以及基于 ETCR 赛车打造的 e π 007 定制版量产计划。这场大会的核心意图明确:用高频功能优化与场景化创新,在参数内卷的新能源市场中撕开突破口。

官方数据显示,奕派用户全年触发智能场景超 5.4 万次 / 天,SOA 座舱累计交互突破 2000 万次,座椅按摩功能启动达 5150 万次。这些数据背后,折射出一个信号:当新势力沉迷算力竞赛时,东风奕派选择以 " 用户使用频率 " 定义技术价值。

一、性能定制:烧钱还是务实?

1. e π 007 定制版:赛道基因的 " 下沉式 " 试探基于 e π 007 ETCR 赛车打造的街跑车型,是奕派对年轻市场的精准回应。其逻辑在于:

填补市场空白:20 万级电动性能车市场缺乏兼顾性价比与驾驶乐趣的选择(如小米 SU7 Ultra 售价 52.99 万元);

文化赋能:参考领克 03+ 的赛道营销,通过赛事 IP 提升品牌调性;

用户分层:吸引预算有限的性能爱好者,同时以基础版覆盖家用市场。

可行性争议:

ETCR 赛事单赛季参赛成本约 3000 万元,对奕派而言压力不小。但若能通过赛事直播、车手联名等轻量化运营转化流量,或可降低投入风险;

用户选择逻辑:领克 03+ 用户追求燃油车机械质感,而 e π 007 定制版需以 "3.9 秒加速 + 改装潜力 " 打动电动性能爱好者;小米 SU7 Ultra 用户更看重 " 生态联动 ",奕派则需强化 "20 万级唯一赛道基因 " 标签。

2. 高频功能验证 " 用户思维 "

座椅按摩:全年启动 5150 万次,印证家庭用户对舒适性配置的刚需;

战斗模式:年轻用户全年激活 32 万次,成为情绪释放的 " 驾驶彩蛋 ";

后排娱乐屏:启动 1476 万次,直击家庭出行中的儿童娱乐痛点——对二胎家庭是刚需,对单身用户则是甜点。

二、华为赋能:救命稻草还是技术附庸?

2025 年 1 月,东风奕派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布局鸿蒙座舱与乾崑智驾系统。其潜力与风险如下:

技术红利:鸿蒙生态的开放性与华为 ADS 2.0(城市 NOA、跨层泊车)可弥补奕派现有短板(如智驾保守、自定义场景逻辑复杂);

市场参照:问界 M7 凭借华为赋能月销破万,但阿维塔因定价过高表现平淡。奕派需聚焦 18 万 -25 万元主流价格带,避免 " 技术堆砌 ";

合作风险:过度依赖华为可能导致研发主导权削弱,需平衡外部合作与自主技术迭代(如量子架构升级)。

关键问题:华为乾崑智驾已搭载于岚图梦想家(上市 110 天订单破 5 万),奕派如何避免沦为 " 换壳车 "?答案或在差异化场景定义——例如将华为智驾与家庭出行场景深度绑定,开发 " 儿童模式自动限速 "" 亲子路线规划 " 等功能。

三、用户画像:谁是奕派的 " 真命天子 "?

目标人群画像:

家庭用户:30-45 岁,二胎家庭,年收入 15 万 -30 万元,注重空间实用性与性价比;

性能爱好者:25-35 岁,预算有限但追求驾驶乐趣,反感新势力 " 期货功能 ";

务实派:对品牌无强烈偏好,看重配置丰富度与售后便利性。

用户运营建议:

轻服务:保留核心体验(透明售后、上门试驾),外包非核心服务(代驾、洗车);

强社群:通过奕派 APP 组织区域性车友活动(如亲子露营、赛道日),强化归属感;

数据驱动:利用 SOA 座舱 2000 万次场景触发数据,砍掉 " 伪需求 "(如 AR 导航),优化高频功能响应速度。

四、产品矩阵:家庭与性能的 " 双线绞杀 "

1. e π 008:家庭用户的 " 六边形战士 "

空间:3025mm 轴距 + 得房率 85.8%,第三排腿部空间优于理想 L8;

配置:冷暖冰箱、21.4 英寸后排屏,但品牌认知度不足 50%(第三方调研);

建议:强化跨界营销(如与母婴品牌联名),下沉三四线市场(现有门店 471 家,多集中一二线)。

2. e π 007:年轻市场的 " 情绪出口 "

设计争议:被指 " 模仿极星 ",需提升原创度;

续航短板:530km 续航(竞品普遍 600km+),400V 快充效率存疑。

车聚小结

东风奕派的突围,本质上是传统车企同时应对新势力智能化、年轻化、用户化的三重冲击,这对老牌央企旗下的新生子品牌来说,不亚于一场挑战极大的「生死时速」。

警醒与破局关键:

拒绝 " 技术附庸 ":华为赋能是手段,非目的。需保留量子架构、马赫电驱的自主迭代能力;

重塑品牌温度:将 " 实用科技 " 转化为情感联结(如用户共创定制功能);

直面用户质疑:公开碰撞测试成绩、续航实测数据,以透明换信任;

精准狙击用户:家庭用户要 " 大空间看得见 ",性能用户要 " 改装潜力摸得着 "。

最终悬念:当 " 性价比性能车 " 遇上 " 华为智能化 ",奕派能否在 2025 年实现销量翻倍(目标 12 万辆)?答案或将定义传统车企转型的成败样本——要么成为 " 破局者 ",要么沦为 " 转型化石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华为 鸿蒙 基因 小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