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周二(3 月 18 日),英伟达 CEO 黄仁勋在加州圣何塞举行的英伟达 AI 盛会 GTC 2025 上发表主题演讲,聚焦 AI Agent(智能体)、机器人技术、加速运算三大领域。
在演讲中,黄仁勋强调了 AI 技术如何解决人类复杂挑战,还透露了下一代 GPU 架构 Vera Rubin 的规划,预计 2026 年推出,性能将实现 " 巨大飞跃 "。
不过,美股市场似乎并不买账。在黄仁勋的这场演讲之前,英伟达股票还是 119.53 美元。两小时的演讲结束后,股价居然还跌了将近 3%;截至收盘英伟达跌 3.43% 报 115.43 美元。
Blackwell 全面投入生产
黄仁勋表示,自 Blackwell 芯片推出一年以来,AI 行业取得了巨大进展,AI 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了。
2024 年全球前四云服务提供商共采购 130 万片 Hopper 架构芯片;2025 年又购买了 360 万 Blackwell 芯片;还展示了 Grace Blackwell NVLink72 超级芯片(72 个 GPU 集成),提升数据中心集成度与算力密度。
发布会上,英伟达同时推出了 Blackwell 架构的升级版——Blackwell Ultra,为 AI 推理时代奠定基础。
这一新架构在原有 Blackwell 的基础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主要包括:
GB300 NVL72 系统将 72 个 Blackwell Ultra GPU 和 36 个基于 Arm Neoverse 的 NVIDIA Grace CPU 连接在一个机架规模的设计中,比 GB200 NVL72 提供 1.5 倍的 AI 性能;
NVIDIA HGX B300 NVL16 系统在大型语言模型推理上比上一代 Hopper 架构快 11 倍,计算能力提高 7 倍,内存容量增加 4 倍;
相比于 Hopper 架构,Blackwell Ultra 为 AI 工厂带来了 50 倍的收入机会。
黄仁勋指出,AI 已经实现了巨大飞跃——推理型 AI 和智能体 AI 需要数量级更高的计算性能。
" 我们设计 Blackwell Ultra 正是为了这一刻——它是一个多功能平台,可以轻松高效地进行预训练、后训练和推理型 AI 推断。"
个人 AI 超级计算机
发布会上,英伟达推出了 DGX Spark,将搭载 GB10 Superchip(精简版 Blackwell),算力达每秒千万亿次,适合模型微调与推理,起售价约 3000 美元。
而这都其实是今年 CES 2025 亮相的那个 " 迷你超算 " Project DIGITS,设计理念是一个能够运行高端 AI 模型的单元,占用的空间与标准台式机相当。
而另一个产品则是 DGX Station,属于迷你计算机的加强版,黄仁勋将其称为 " 桌面级数据中心 "。
它搭配了 B300 Grace Blackwell Ultra 芯片,784GB 统一内存,支持大规模训练与推理,预计年内由华硕、戴尔等厂商推出。
看重量子计算
今年,英伟达十分重视量子计算这个风口,还在波士顿设立加速量子研究中心(NVAQC),基于 GB200 NVL72 硬件,目标是解决量子比特噪声、实验芯片设计等问题,推动量子计算与 AI 融合。
彼时,MIT(麻省理工)量子工程团队还将利用中心开发量子纠错技术,预计年内启动。
除此之外,此次的 GTC 2025 还有一场 " 量子计算论坛 ",黄仁勋将对话 14 家企业领袖,谈论关于量子计算的话题。这对标的是去年那场 " 黄仁勋对话 Transformer 七子的论坛,可见黄仁勋对其的重视程度。
下一代 AI 芯片 2026 年下半年推出
关于下一代 GPU 架构 Rubin AI 数据中心芯片的计划,黄仁勋在发布会上透露,名叫 Vera Rubin 的平台将于 2026 年下半年开始出货。
它得到 NVLink 144 技术加持,包括名为 Vera 的英伟达首款定制 CPU 设计和名为 Rubin 的 GPU 设计。
Vera Rubin NVLink 144 的性能将是 GB300 NVL 72 的 3.3 倍,黄仁勋称其是 " 行业标杆 "。
2027 年下半年,英伟达还将推出 Rubin Ultra NVL576,黄仁勋称其 " 比想象的更多、更大 "。
2028 年,英伟达将发布 Rubin 后的下一代 AI 芯片架构 Feynman,名字取自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下一代 Rubin 都还没上线,下下代 Feynman 都已经在路上了,这进展值得点赞。
通用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
演讲的末尾,黄仁勋还宣布了可加速人形机器人开发的技术。
其一就是 NVIDIA Isaac GR00T N1,这也是全球首个开放且完全可定制的基础模型,用于通用的人形推理和技能。它配套了 NVIDIA Isaac GR00T 蓝图技术,用于生成合成数据。
这个名字的一半来自于 " 艾萨克 · 牛顿 "(Isaac Newton),为了致敬这位著名的科学家。
另一半则取自一个开源物理引擎 Newton,它由 Google DeepMind 和迪士尼研究共同开发,专为开发机器人而设计。
发布会的惊喜,就是黄仁勋还邀请了英伟达的小机器人 Blue 上台。
它从迪士尼制作的动画,再到 DeepMind 提供的 AI 技术,以及英伟达的硬件能力,让这个由 Newton 物理引擎驱动的机器人走进现实。
英伟达表示,在研发受《星球大战》电影启发的 BDX 机器人。迪士尼将成为首批使用 Newton 改进其机器人角色平台的公司之一,该平台为下一代娱乐机器人提供动力。
黄仁勋指出,通用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借助英伟达 Isaac GR00T N1 和新的数据生成以及机器人学习框架,世界各地的机器人开发人员将开辟 AI 时代的下一个前沿。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