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网 03-19
该重新认识下雷军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 雷总,求求了,咱们做卫生巾吧。"

在 3 · 15 晚会曝光卫生巾行业乱象后,雷军个人微博继羽毛球、拍立得之后,再次成为许愿池。

似乎只要有行业出现结症,雷军就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但放在两年前,这样的画风是万万不敢想的。彼时雷军微博的职责约等于小米客服,所充斥的评论大多都是:" 赶紧叫下金凡(小米集团手机部副总裁),系统更新完又出 BUG 了 "。

为什么两年的时间,小米和雷军个人的 IP 会完成如此大的逆转?

造车肯定是个重要因素,毕竟 52.99 万的 SU7 Ultra 实打实地改变了汽车行业的规则。

但笔者认为,小米逆袭更关键的原因是,在这场声势浩大的造车运动中,它的传统业务做到了 " 无一失位 "。

此般 " 面面俱到 " 不仅维系住了消费者的信心,让小米的 " 人车家全生态 " 战略爆发出了极为明显的 " 乘数效应 "。

在昨天发布的财报中,这一点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3 月 18 日晚间,小米集团发布 2024 年全年及 Q4 财报。财报显示,2024 年小米集团总收入实现人民币 3659 亿元,同比增长 35%;经调整净利润达 272 亿元,同比增长 41.3%,两项核心财务指标皆创历史新高。

分化到各项业务上,摘取几项关键数据可供参考:

智能手机业务,全球出货量达到 1.69 亿台,同比增长 15.7%,在 2024 年全球手机出货量三强中,小米是唯一正增长的品牌。

智能汽车业务,总收入达到 328 亿元,全年总交付量达到 13.68 万台,超过此前制定的 10 万台目标。

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首次突破千亿规模,达 1041 亿元,同比增长 30%,空调、冰箱、洗衣机出货量全部创下历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财报发布前,小米当日股价收于 57.65 元,相较于去年年报发布日(2024 年 3 月 19 日),股价上涨约 347%。

眼下,小米的估值逻辑,或许真的需要被重构。

01 多点开花

对于 2024 年年报,许多人关心的问题是,小米汽车给雷军赚到钱了吗?

至少在现阶段,答案是否定的。财报显示,在 2024 年,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经调整净亏损人民币 62 亿元,按 136854 台的全年交付量计算,小米去年在每辆 SU7 上亏损约 4.53 万元。

不过,考虑到作为首代车型,小米 SU7 需要承担高额的技术预研费用,且小米汽车的自建工厂,需要在成本核算中加入厂房设备的折旧与摊销,这个亏损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

而在智能汽车业务中,有两处细节很值得注意:

首先,小米汽车的亏损正在收窄,拆分到各季度来看,其亏损已从第二季度的 18 亿元减少到第四季度的 7 亿元,期内毛利率也从 14.7% 上升到 20.4%,笔者认为,理想状态下,小米的智能汽车业务在今年下半年即可实现盈利。

其次,在汽车业务季度内亏损 7 亿元的情况下,小米集团在第四季度的净利润达到 83.16 亿元,同比增长 69.4%,远高于此前预估的 52.2 亿元。

在智能汽车业务必定亏损的阶段,小米的传统业务为前者构筑了一条坚固的护城河。财报显示,2024 年四季度小米集团 " 手机 x AIoT" 分部收入为 923 亿元,同比增长 26.1%。

拆开来看,期内手机业务收入为 513 亿元,同比增长 16%,毛利率环比提升 0.3 个百分点至 12%。相较于其他业务,能够看到智能手机的毛利率表现仍然承压,不过在三季度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卢伟冰曾表示,三季度 11.7% 的毛利率已经触底,随着上游元器件价格逐渐趋于平稳,未来小米的手机业务在毛利率上有望逐步扭转。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小米手机围绕 " 高端化 " 的布局得到了兑现。财报显示,2024 年全年,小米手机的 ASP(平均销售单价)为 1138.2 元,同比增长 5.2%。

而在小米 15 系列发布的第四季度,期内智能手机的 ASP 达到 1202.4 元,创下小米有史以来的最高点。

随着小米 15 Ultra 的发布,这个数字在今年一季度可能会进一步走高。根据小米公布的信息,3 月 3 日,中国市场正式开售当天,小米 15 Ultra 销量比上代同期增长超过 50%,海外市场预售中,销量比上代同期增长超过 100%。

IoT 及生活消费品业务方面,大家电的表现也让人惊喜。财报显示,2024 年小米空调产品出货量超 680 万台,同比增速超过 50%;冰箱产品出货量超 270 万台,同比增速超过 30%;洗衣机产品出货量超 190 万台,同比增速超过 45%。

这些关注度相对较低的产品,在第四季度用 22.5% 的总收入占比,贡献了超过智能手机的毛利润。

另外,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卢伟冰提到,2025 年小米大家电进入 " 出海元年 ",还要花 5 年时间开出 1 万家小米之家,希望用 3 至 4 年把小米国际收入再翻一倍。

02" 人间清醒 "

在各类公开场合中,雷军从不避讳谈及关于 " 顺势而为 " 的商业哲学。当然,对于大众来说,更直白点的说法可能就是 " 追赶潮流 "。

但有别于一般互联网大厂,雷军和高管团队在身处风口时展现出了极强的战略定力,尤其是在自家业务全线传来捷报的 2024 年。

比如小米在 " 每年提高 1 个点 " 上的判断。

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卢伟冰提到在 2024 年,智能手机(中国)市场品牌之间的市占率差距不大,各自在 14%-18% 之间不等,彼此之间没有拉开特别大的差距。

" 这不是一个正常的、成熟的数字,理论上行业前三名会占据整个市场 70% 以上的份额。目前整个智能手机市场格局不稳定,预计 2025 将会是手机品牌走向分化的一年。" 卢伟冰说道。

回顾智能手机行业历史," 三强吃下七成市场 " 的确是行业常态,比如最为动荡的 2019、2020 两年。彼时处于 4G 到 5G 的交替期,各厂商之间的竞争互有胜负,但也都维持着 " 三七法则 " 的局面。

而小米基于市场格局变化,提出的目标是 " 每年提高 1 个点的市占率 "。

需要补充一个背景是,从 2023 年第四季度开始,小米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连续 5 个季度上升,在这样的势头下,小米依然选择稳扎稳打。

在汽车业务上,小米的布局也相对克制。财报显示 2024 年小米集团研发支出达 241 亿元,同比增长 25.9%,2025 年研发投入预计会达到 300 亿元。

从宣布造车的 2021 年开始,小米研发费用基本都以 25% 左右的涨幅逐年提升,这让运营费用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不过,在整体资本开支上,小米也是秉持着 " 该省省、该花花 " 的原则。

或许是在智能汽车、手机上尝到了自营工厂的甜头,小米的智能家电工厂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据悉,这座位于武汉新城的工厂将于今年下半年交付,一期项目将聚焦空调品类。

注:博主为小米集团大家电部总经理

如无意外,接下来小米还会让智能工厂承接冰箱、洗衣机和电视等大家电的生产工作,这意味着小米的 " 人车家全生态战略 " 即将完成从下游到上游的生态闭环。

且不说各品类自营工厂能够为 " 人车家 " 提供底层硬件的深度适配,光是规模化降本这一项优势,就足以让行业内的竞对们头痛。

毕竟,在靠代工厂生产的时代,小米仅是凭借供应链整合,就劝退了一众 " 友商 "。

03 小米的拐点在何处?

走过 2024 年,如果用一句话概述雷军的心情,大概就是 " 都不知道该怎么输 "。

从去年二季度开始," 小米史上最强财报 " 的头衔被逐季刷新,智能汽车业务平地起惊雷,各项传统业务稳健发育," 人车家全生态 " 战略布局逐渐成形。

以此推论,未来的小米集团将长期处于上升期阶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米的增长曲线是否存在拐点?或者说,当下的小米还有隐忧吗?

目前来看,小米还不足以 " 躺平 "。一个眼前的挑战是,AI 能力还没有得到完全兑现。

相较于 OPPO、vivo、荣耀等厂商,在今年不约而同地将 AI 战略提高到 " 最高优先级 ",小米在这方面稍显被动,能够支撑系统级功能调度的澎湃 OS 2.0 正式版,在去年年底才姗姗上线。

但实际上,小米算是国内最早提倡 AIoT 概念的厂商,同时也是第一批参与到大模型研发的手机厂商,在 AI 方面的技术储备绝对不算弱。早在 2023 年 8 月,小米 AI 实验室就已经分别跑通了 13 亿和 60 亿参数的模型,并于去年 11 月完成了 MiLM2 的升级迭代。

而在现阶段,小米无论是在智能手机上,还是 IoT 产品上,其 AI 能力多展现在高频场景下的功能类应用,基于 AI 的生态联动还存在明显不足。

当然,行业内的其他厂商们也普遍存在这一问题。

不过,小米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 " 智能手机 ×AIoT" 基本盘,几乎是消费电子厂商中最强的,甚至没有之一。这个基本盘一方面体现在家庭产品的全种类覆盖,另一方面则是体现在其强大的用户基础上。

财报显示,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小米 AIoT 平台连接的 IoT 设备数(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已达到 9.04 亿;拥有 5 件及以上连接至 AIoT 平台的设备为 1830 万,同比增长 26.1%。

在这个体量下,如果小米能够拿出一款真正横跨 " 人车家 " 的系统级 AI 方案,对于友商来说会是一场降维打击。

一个值得振奋的消息是,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卢伟冰表示,在今年小米 300 亿研发费用中,至少会有四分之一投入到 AI 领域。

小米的高增长是否存在拐点,可能就要看小米在 " 成长性 " 之外,能否为 AI 带来更多的 " 确定性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雷军 小米 出货量 小米集团 小米汽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