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03-19
“朋友推荐”权重上升,公众号小号的春天来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王毓婵

编辑|乔芊

36 氪获悉,微信团队正在扩大对公众号信息流中 " 朋友♡ " 入口的测试范围,并且进行了产品优化,在该入口的左上角增加了 "XX 条更新 " 的标注。

" 朋友♡ " 入口中,折叠了最近微信好友点了 " ♡ ",即 " 推荐 " 的文章。" 推荐 " 功能在今年 1 月由 " 在看 " 进化而来。这个新入口被放在公众号信息流中,位置非常靠前。根据 36 氪的测试," 朋友♡ " 入口往往出现在公众号信息流首位,甚至时常高于用户订阅的公众号内容。现在,公众号信息流里从上到下的推送顺序是:" 快讯 "-" 朋友♡ "-" 关注的公众号 "-" 关注的视频 "-" 看一看 "。前四名的位次不定,常有易位。

左:公众号信息流页面截图;右:点开朋友♡卡片之后,进入新的信息流页面截图

在公众号整体大盘流量趋势向下的前提下,对超 2000 万的公众号创作者们来说,流量分发机制的改变非常重要。从近年来微信团队的调整动向可以看出,微信越来越注重基于社交关系的内容分发。这不仅事关创作者的收入,也事关流量分发的公平以及公共话语权。

社交推荐,对小号更友好

2017 年,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平均打开率曾高达 10%,但随着公众的注意力被短视频侵蚀,这一数字也在 2020 年前后快速下降到了 1-2%。

新榜数据显示,2024 年,公众号累计产出超 4.44 亿篇文章,有 30.78 万篇阅读量达到 10 万 +,占比不足 0.07%。这其中,有 11.87 万篇是原创文章,占比不足 0.03%。

虽然在公众号大盘里赢得流量之战仍然很艰难,但流量分发的机制正在好转。相比 2023 年,去年的 10 万 + 文章多出了 3.9 万篇——这还是在文章总数下滑的前提下2023 年微信公众号产出 4.48 亿篇文章)。 

在获取流量的过程中,来自社交推荐的流量功不可没。

2023 年 8 月的一周,36 氪矩阵账号 "36 氪未来消费 " 的阅读量来源

2025 年 3 月的一周,36 氪矩阵账号 "36 氪未来消费 " 的阅读量来源

由以上两张图可以看出," 推荐 " 所带来的流量,在 36 氪矩阵账号 "36 氪未来消费 " 的总阅读量中的贡献,从 2023 年 8 月的 24.3%,上升到了 2025 年 3 月的 45.9%,吃掉了原本由 " 公众号消息 " 所贡献的份额。该号目前最大的流量来源已经是推荐,而非推送。

微信团队尝试增加社交推荐在公众号流量分发中的权重已有多年。2017 年," 看一看 " 功能被推出,这也是微信最开始给用户展示好友推荐的内容。当时,微信将公众号文章点赞按钮变成 " 好看 ",用户点击 " 好看 " 的内容会同步推荐至 " 看一看 "。它最初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功能模块,位于微信 " 发现 " 页中,并且分为 " 好友在看 " 和 " 精选 " 两栏,一个是社交推荐,一个是机器推荐。

2018 年 6 月,订阅号信息流开始展示朋友阅读过的文章(即 "X 个朋友看过 "),这与 " 看一看 " 的社交推荐逻辑类似。在后续的调整中,用户订阅的公众号推送内容被部分折叠,而 " 看一看 " 在信息流中的权重逐渐上升。

但需要注意的是,订阅号信息流中的 " 看一看 " 也是社交推荐 + 机器推荐的融合,与我们所说的纯正的社交推荐 " 朋友♡ " 是两回事。

轻订阅,重推荐,是近年来公众号内容分发逻辑调整的一个核心思想。测试中的 " 朋友♡ " 在公众号信息流中的权重高于 " 看一看 " 也证明了这一点。

作为全网独有的不公开展示粉丝量的平台,微信一直致力于 " 去头部 " 和 " 去中心化 "。对粉丝量大的头部账号来说,这样的调整并不算是利好。但对新人创作者来说,则相当于有了成长空间。

2025 年 3 月的一周,36 氪主账号的阅读量来源

由上图可以看出,在 36 氪微信公众号大号的流量来源之中," 推荐 " 所贡献的份额仅占 2.2%,远低于矩阵小号之中该类目的份额。这是因为作为粉丝量级较大的账号,公众号消息推送能够触达的用户更多。那么,在微信流量大盘不变,而提高 " 社交推荐 " 权重的当下,小号就比大号更能从中受益。

微信倾向于给后来者更多机会,这点不仅体现在公众号生态,视频号也是一样。在 2025 年微信公开课中,视频号团队就提到,目前对于新人创作者和偏 UGC 的普通人创作者,视频号给到的流量倾斜和扶持力度要远大于其他平台。

朋友推荐,内容分发的平权

" 朋友推荐 " 的权重越来越高,这代表了什么?

谁拥有了更多、更优质的社交关系,谁就掌握了更多的内容分发的权力。

权力的所有者,经历了三次变化。微信公众号展示页面从最初的 "只展示用户订阅的号发布的内容,且按发布时间排列",到 "打乱排列顺序,且展示用户未订阅的平台推荐内容",再到 "在打乱顺序的前提下,折叠部分订阅内容,优先展示朋友推荐的内容",内容分发的权力也经历了三轮更迭,即 "掌握在创作者手中" — "掌握在平台手中" — "掌握在用户手中"。

相比前两种情况,当内容分发权力掌握在用户手中时,是相对来说最公平的。因为当依赖订阅关系时,先来的创作者更有可能受益于头部效应而挤压后来者的空间,而平台推荐更有可能导致不公和信息茧房。在第三种情况下,虽然好友更多的用户也自然掌握了更多权力,但微信的好友数量也有添加上限,一个人的权力不可能大到超出控制的程度。

现在的公众号信息流,看起来是真的实现了分权—— " 快讯 ",由平台决定;" 订阅消息 ",由创作者决定;" 朋友♡ ",由用户决定;" 看一看 ",由用户和平台共同决定。

" 我一直很相信通过社交推荐来获取信息是最符合人性的。因为在现实里面,我们其实接纳新的信息,并不是我们主动到图书馆或者到网上去找的信息。大部分情况都是听到周边的人的推荐而获得的。"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在 2019 年的微信公开课上说。" 我不希望机器推荐是用户想看什么就给他什么。"

这套 " 分权 " 的逻辑不仅适用于公众号,视频号也是一样——只是系统的权限要更大一些。2021 年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说,在社交推荐还在开发的初期,他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断言:未来有一天,视频的播放量,关注,好友推荐,机器推荐的消耗比例,应该是 1:2:10。即,一个人应该平均看 10 个关注的视频,20 个朋友赞的视频,100 个系统推荐的视频。

几年前,当公众号的订阅信息流中加入用户未关注的平台推荐内容时,外界曾担忧微信公众号会变成下一个 " 字节头条 "。但目前来看,那时的产品显然还是一个 " 未完成 " 的产品。微信团队虽然还是一如既往的 " 慢 ",但公众号生态并没有失去它的独特性。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微信 微信公众号 阅读 短视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