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 03-19
抽丝剥茧,一起走近这轮牛熊周期里的长胜选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广发多因子是今年的意外发现,且有点姗姗来迟。

说它意外,是因为今年好几次,都听到了不同关注者对这只基金的认可。这些关注者既有千万以上的基金持有人,也有行业内部的投资同行,还有关注公募的民间自由投资者。

于是,我去翻看了它近两年的业绩:

今年以来,广发多因子的收益 10.86%,虽然还算不错,但似乎远远不如同期那些超 50% 收益的基金惹眼。 (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截至 3 月 14 日 )

2024 年,广发多因子的收益为 17.41%,同样不是年度业绩最 " 猛 " 的基金。

因此可以推测,广发多因子获得上面不同群体的认可,并不是因为短期内强劲的业绩。也就是说,广发多因子的受宠,不是来自常规的阶段冠军诱惑力。

这就有意思了:这只基金能够吸引专业投资群体的魅力究竟是什么?

01

资料显示,广发多因子成立于 2016 年 12 月 30 日,唐晓斌于 2018 年 6 月 25 日接手并独自管理,2021 年 7 月 2 日开始,杨冬加入,之后两人一起管理该基金至今。

在 2019 年到 2024 年这个完整的牛熊周期,广发多因子的累计收益高达 330.50%。

过去几年的市场,让很多投资者印象深刻:在行情走牛期间,很多基金的收益翻倍甚至几倍,但是当牛市离去后,很多基金的盈利开始大幅回吐,最终在完整牛熊周期内依然能获得可观收益的基金并不多。

经历过完整的牛熊周期,并积累了出色的收益,显然是广发多因子脱颖而出的第一特征。

但是,仅仅凭借这份长期的业绩 ( 2019 年到 2024 年这一轮完整牛熊周期跑赢同行 ) ,从而解释广发多因子被推崇,似乎有点单薄。广发多因子战胜市场的能力,究竟体现在哪些细节里?

02

刚好,今年 3 月招商证券发布了 20 页的研究报告《被动投资浪潮下主动权益基金长期超额收益讨论》。

报告提到,近五年 ( 2020 年到 2024 年 ) 里,累计涨幅跑赢沪深 300 的主动权益基金,占全市场主动权益的比例是 66%,但是每年都能跑赢沪深 300 指数的主动权益基金比例仅为 2.24%。

这个统计数据说明了两个事实。

其一,中长期来看,大部分主动权益基金能够战胜市场,有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

其二,每一年都能战胜市场的主动权益基金,确实是凤毛麟角。

根据招商证券的统计,连续五年跑赢沪深 300 的主动权益基金共有 51 只,其中量化有 10 只,主题型基金有 9 只 ( 集中在制造、科技、新能源和消费 ) ,还有 32 只为全市场投资的主动权益产品。

在这 51 只产品中,广发多因子的近五年年化收益最高,达到 23.86%。

接着,让人印象更深刻的部分出现了:从跑赢沪深 300 指数的季度胜率来看,在这 51 只主动权益基金中,只有 5 只基金的胜率在 80% 以上。而这当中,广发多因子以 80% 的季度胜率排在第 2 位。

这,应该就是广发多因子被认可的真正原因——广发多因子不但有长期的高超额收益,而且还有排名靠前的季度胜率。

五年有 20 个季度,在完全不同特征的市场环境里,获得了 80% 的胜率。

这意味着什么?一方面,高频率的跑赢,展示了基金经理在不同市场的适应能力和超额收益能力;另一方面,在长期出色收益的前提下,高季度胜率也让投资者有着良好的持有体验。

03

看完来自专业机构的数据分析后,我们接着返回更为 " 鲜活 " 的投资现场,一起去读一读 2019 年以来的基金定期报告,通过基金经理的复盘,探究广发多因子究竟是如何一点点积累超额收益的?

概括下来,以下几个地方让我印象深刻。

其一,基于宏观基本面,自上而下的行业配置能力。

在 2020 年的年报中,基金经理写道:" 本基金重点配置了两个方向,一是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应用材料和环保为代表的成长行业,二是以焦炭、电解铝为代表的顺周期行业。"

"A 股的主要矛盾从估值扩张转为盈利增长,只有盈利增长的行业才能得到相应的支撑,行业景气度的爆发将成为取得超额收益的关键。本基金经理分析,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确定性较高,而从产业链的格局看,上游资源品具有更大的弹性,存在量价齐升的可能。由于海外宽松政策的退出或将滞后于通胀预期的实现,综合考虑经济复苏和流动性,预计 2021 年大宗商品的潜在收益率可能高于股票市场。以焦炭、电解铝为代表的周期行业可能迎来一次盈利大幅改善的时机。"

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持仓仅供举例,不作个股推荐,不代表投资建议

可以看到,在 2020 年末,广发多因子新进加仓多只股票,提前重点配置了上述两个方向的资产。正是这一关键配置,让广发多因子在 2021 年获得了 89.03% 的高收益。

其二,从长逻辑出发,言行一致,长期持股,耐心的等待应验。

2021 年 3 季度开始,广发多因子开始增加对非银金融的配置,在房地产政策转变的大背景下,看好大资管行业未来的发展:" 尤其是龙头公司无论是投行业务,还是融券或衍生品业务,都有着明显的券商头部化趋势。"

此后又写道:" 非银行金融业的长逻辑并未破坏,在国家 " 房住不炒 " 的大背景下,权益资产是为数不多的能满足居民资产保值增值要求的资产。"

从基金持仓来看,广发多因子在非银板块一直有一定的配置比例,比如华泰证券连续持有了 15 个季度。

其三,正是从基本面的长逻辑出发,广发多因子参与主题性投资相对较少,使得其每一步走得坚实,因此较少大起大落。

比如在 2022 年四季报,基金经理写道:" 与其不断博弈底部反转的行业,不如把精力放在寻找基本面持续向好、具有较好成长空间的行业。本基金重点配置了非银金融行业和中小成长中偏高端制造类个股。"

而在 2023 年一季报:" 我们认为以 ChatGPT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确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当前市场过于亢奋,国内技术仍不成熟,所以现阶段我们仍抱着学习的态度多进行研究。"

其四,对估值和市场规律有清醒的认知,能够及时落袋为安。

2021 年三季度,广发多因子及时兑现顺周期行业的收益。2023 年一季度,卖出大涨的互联网金融重仓股:" 报告期内,本基金适当减少了部分强 β 的权益资产,并增加了部分高股息国企股。"

其五,及时止损。

2023 年 2 季度开始,广发多因子再次介入光伏行业。" 由于硅料价格下跌明显,光伏组件价格出现了明显下降,有利于下游装机的快速增长。"

此后光伏表现不佳。到了四季报,广发多因子果断止损:" 我们研究发现部分制造业可能出现产能阶段性过剩或估值暂时性承压,故本基金减少了相应板块的部分持仓。"

其六,坚持系统合理的投资框架。

在翻阅定期报告和历史持仓时,还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

2019 年和 2020 年,广发多因子的年度收益分别为 52.58% 和 61.38%,但是其规模始终维持在 1 亿到 2 亿之间。尽管基金规模较小,基金经理依然按照系统合理的投资框架来管理,而不是采取押注一两个赛道让自己一战成名。

2020 年的一季报,基金经理写道:" 本基金将采取配置两头走的策略,一头布局低估值、高分红、业绩稳的核心资产价值龙头;另一头布局新基建,把握有政策加持的科技基建和民生基建的相关投资机会。"

而在 2020 年二季度,他出于谨慎选择降低仓位来对持有人的利益负责。这也是广发多因子唯一一次权益仓位低于 70%。

数据来源:wind,基金定期报告

基金经理在季报中写道:"TMT、生物医药、消费、电气设备等板块持续保持强势,具有明显的资金驱动的特征。金融周期表现仍然疲弱,与新兴科技、消费、医药等板块的表现分化巨大。行业表现演绎的是强者恒强的局面,资金抱团迹象明显,市场整体以机构风格主导。本基金维持中性仓位,根据国内外疫情的发展情况以及各行业景气度的变化对结构进行了微调。"

总结

一步步深挖之下,关于广发多因子及基金经理的操作风格已经呼之欲出。

第一,有系统的投资方法。即便基金规模小,操作可以极其灵活时,也要有定力能坚守自己的投资框架。

第二,从基本面和长逻辑出发,较少的参与主题性的交易机会。同时,他对市场的波动性又有着清醒的认知,对于涨幅较大的板块,及时兑现收益;对于看错的配置,及时止损。

第三,从持仓特征来看,基金对中信一级行业基本均有覆盖,行业覆盖面较广,配置相对灵活,根据行业发展和景气、市场环境等多因素来调整行业配置。

作为个人投资者,我们很难像专业的机构投资者一样深研究、广覆盖。但是也有相似的地方,即市场始终存在的短期高收益的诱惑:股票市场上常常有短期翻倍的主题性投资个股,基金投资也有短时间一骑绝尘的高收益。

回到问题起点,投资究竟是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市场周期后,我更倾向于认为,把高胜率排在第一位,而不是做赔率高的事情。 ( 来源:维基财富公众号 )

风险提示:基金过往业绩、过往评级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新基金的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招商证券 脱颖而出 浪潮 基金 牛市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