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资讯网 03-19
人体工学椅赛道迈入智能人本化新纪元 | CBNData报告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个时常被忽视的事实:人一天中花费最多时间的并非 " 卧 ",而是 " 坐 "。

据中国慢性病前瞻研究 2023 年发布数据,我国客观测量身体行为中,累计睡眠时间为 7.7 小时 / 天,久坐则为 8.8 小时 / 天,在全天时间中占比高达 36.6%。

人们在关注睡眠健康的同时,也不应忽视久坐可能带来的健康隐患。《2023 年中国退行性脊柱健康报告》显示,成年人颈椎病的发病率为 30%,腰椎病的发病率为 80%;腰间盘突出、颈椎病已成为仅次于睡眠障碍的第二、三大职业病。

随着当代年轻人工作压力的增长以及娱乐方式的虚拟化,长期保持坐姿难以避免,因此 " 久坐不累 " 也成为了人们美好生活的新刚需,进一步推动了人体工学椅从家居品类下独立出来,成为一条融合产品设计、医疗研究和信息技术领域的细分赛道。

近日,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联合西昊及深圳市人体工程学应用协会,共同发布了《2025 人体工学座椅消费趋势报告》,研判市场发展现状、洞察消费需求趋势、探讨人体工学椅市场的趋势与未来。

领跑当代书房 " 三大件 "

人体工学椅市场 2030 有望拥抱百亿规模

从 " 效率优先 " 到 " 舒适办公 ",人们对学习、办公场景的需求升级,推动了新书房经济的火热。人体工学椅、护眼灯、升降桌也构成了当代人的书房 " 三大件 ",其中人体工学椅线上市场在 2024 年实现 43% 的同比增速,成为 " 三大件 " 中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

人体工学椅是是基于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座椅,旨在提供舒适支撑,减轻久坐疲劳,满足多样化使用需求。人体工学椅的市场增长,折射出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和提高,对极致效率、生产力升级、多场景生活 / 作业的需求以及对健康资产化认知的提升。

这也进一步助推了座椅消费从 " 能坐 " 到 " 坐好 " 的范式转移。

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CBNData 调研显示," 久坐不累 " 与 " 睡的放松 "、" 情绪稳定 "、" 规律运动 " 一起成为了消费者眼中美好生活的关键词。满足消费者座椅体验的人体工学椅市场快速发展,2030 年市场规模预计达 17.4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约为 9.9%。

从需求端来看,消费者对座椅消费的需求在基础功能满足的同时,也强调基础功能及多维体验,坐感舒适、品质安全、操作易用性、智能交互性等需求也成为消费者的重要关注点。

作为重消费决策、重个人体验的产品,线下渠道对人体工学椅的销售至关重要。从传统经销到零售代理,从场景化展示到消费者互动,从家居卖场开店到大型商场开店,人体工学椅品牌探索出了发挥本地化优势的新零售代理模式,大型商场开店的选址转变也实现了更广泛的人群触达与更多样化的场景覆盖。

以人体工学椅西昊为例,自 2022 年起西昊启动 " 百城千店 " 计划,并在多个城市的大型商场布局线下门店。至 2025 年,品牌已在全国 20+ 城市拥有超过 160 家线下体验店,在 2024 年 618 期间,西昊 34 家线下门店实现了 32 万人次用户触达。

与此同时,人体工学椅线上消费的竞争格局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国货强势崛起,进口金额同比缩水近四成,电商平台 TOP20 品牌皆为中国制造。

2024 年中国线上人体工学椅市场 TOP20 品牌占据了 37% 的市场份额,且均为国产品牌。其中,西昊领航者定位持续强化,连续四年蝉联电商平台人体工学椅品类市占率榜首。

从行业竞争来看,旺盛需求吸引众多玩家入场,品牌多样化、产品良莠不齐也加剧了消费者的决策困难。材质选择、参数繁多、腰部支撑及坐垫软硬度的个体需求差异 ...... 使得虽然 52% 的消费者有在家中配备人体工学椅的计划,却在购买时犯了难。

现阶段,权威背书仍是消费者决策的关键影响因素,调查中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CBNData 发现,77% 的消费者会看产品是否有认证证书。行业标准的建设也有助于护航市场扩容。

目前,人体工学椅行业已不再局限于 " 秀肌肉 " 的技术堆叠,而是迈入了人群深度洞察、需求精细化满足的新阶段。西昊基于人体测量学及生物力学等人体工程学原理,结合人体的生理结构、运动特点以及使用需求,优化稳定底盘、支撑腰靠、承托头枕、透气坐垫与灵活扶手 5 大必备智能工学模块,从品质化、模块化及智能化三大属性出发,重新定义人体工学椅价值。

需求升级、体验升维、模式革新、标准重建、价值深挖,共同推动人体工学椅赛道实现从 " 功能内卷 " 到 " 用户共生 " 的价值重构。

场景破圈 价值回归 品质美学

精细化、隐性化需求催生微创新蓝海

" 办公室午睡椅 "、" 高颜值工学椅爆改工位 "、" 一把好椅子的情绪价值 " 等词条出现,展示着消费需求的变迁。消费者对人体工学椅使用场景与产品细节的 " 既要又要还要 ",指引了产品升级的方向与行业发展的机会点。

场景多样、人群拓展,呼唤复合需求解决方案

从深度久坐人群到灵活打工人及学习备考党,从办公、书房场景到游戏、创作、午休等细分场景,消费者的座椅使用需求日趋灵活化、复合化。

一方面,人们对 " 一椅多用 " 有了更多期待。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CBNData 调研显示,65% 的用户在座椅上日均进行 3-6 个活动,其中办公、学习、电竞、午休为常见高频场景。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人体工学椅提出了 " 模块灵活化 " 诉求,希望能够根据个人偏好和场景需求调整,以获得更加契合的舒适体验。

陪伴、疗愈价值深度挖掘,打造 " 第三生活空间 "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CBNData 的调研显示,超过 60% 的用户每天使用座椅的时间超过 5 小时。在久坐和高强度工作后,消费者希望能利用碎片时间放松身心,他们也期待人体工学椅不仅能提供工具价值,更能带来情绪价值。在调研中 CBNData 发现,人体工学椅改善情绪声量 2024 年同比增长 61%,社媒平台上对【人体工学椅的情绪价值】相关话题讨论热度也持续升高。

按摩、智能健康管理、健康疗愈等功能诉求,也反映了消费者对人体工学椅情绪价值附加功能的期待。与此同时,在附加功能偏好上,消费者需求也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 : 男性用户更关注智能化交互体验,而女性用户则更倾向于心理抚慰。

鉴于久坐带来的颈部疼痛、腰部不适、背部疼痛等问题,消费者对人体工学椅有着强烈的健康管理需求。坐姿监测与提醒、按摩功能与自动调节高度和角度占据了人们健康智能功能需求的前三位。西昊 T6 智能人体工学椅正是看到了消费者的智能健康管理需求,通过覆盖腰部 / 颈部的按摩解压系统、哈曼卡顿联名的沉浸声学系统、带有久坐提醒的健康管理系统及智能工学系统,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座椅健康管理方案。

轻享受、高满足," 她需求 " 引领产品细节升级

在调研中 CBNData 发现,扶手垫柔软亲肤、座椅可加热 / 制冷、滑动轻音等人体工学座椅仍有待满足,近六成消费者愿意为理想的座椅细节设计支付溢价。

在诸多待满足需求中,女性消费者较男性消费者有更多诉求未被满足,且呈现出更强的支付意愿。65% 的女性消费者迫切希望有满足更多细节需求的人体工学椅出现,50% 以上的女性用户表示会被人体工学椅的 " 女性友好 " 设计细节所打动。

在 " 悦己 " 理念下,女性用户不仅追逐座椅 " 颜值 ",更期待人体工学椅设计在腰靠设计、座椅宽度、深度、头枕高度及可调节等方面体现 " 女性友好 "。西昊 C100 女性友好人体工学椅就贴合 " 她需求 ",通过适应用户体重自动调节后仰下压力度的 Smart 重力感应底盘、方便省力的广角机械头及仰躺不空腰的多米诺腰靠设计,打造省力、贴合女性身体特征与使用习惯的女性友好产品。

回顾与展望

人体工学椅进入智能人本化新纪元

纵观人体工学椅 25 年的发展历程,消费习惯的培养与需求升级、产业技术的迭代、细分需求挖掘与满足,共同构成行业跃迁的核心驱动力量。

早期工具化阶段,消费者对座椅的认知从 " 能坐即可 " 初步升级为 " 坐着舒服 ",传统家具企业以低端产品填补市场空白,产业形态粗放;而伴随健康办公理念普及和进口品牌推动市场教育,消费端拥有了更多的 " 功能偏好 ",倒逼国产企业进行集成化、模块化设计,推动产业从代工模仿转向研发创新。

至智能化阶段,消费需求进一步分层,细分场景的裂变与品质化消费的兴起,推动行业向健康管理、智能生态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部分高端产品开始引入智能技术,如传感器、APP 控制等。在这一过程中,以西昊为代表的国产头部品牌通过本土化创新与精准需求捕捉,推动人体工学椅产品逐渐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2025 年后,人体工学椅行业迈入 4.0 时代。进入智能人本化新纪元后,行业将从 " 技术堆叠 " 转向 " 人本关怀 ",聚焦群体差异、场景深耕和情感交互,以精准适配替代功能冗余,在满足普遍功能需求的同时,为女性、青少年等细分群体提供定制化座椅方案。

未来,需求导向的智能化深度融合与场景化创新,将成为行业突破同质化竞争的关键战场。在这一过程中,西昊摒弃繁杂无用功能,将座椅根据细分用户的核心需求进行高度适配, 提供智能化、疗愈化的使用体验,积极推动行业从 " 功能内卷 " 向 " 需求洞察 " 跃迁。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