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不造车,但当智能化之争已经拉开序幕,找华为合作的车企已经不在少数。
以广汽传祺为例,虽说广汽传祺与华为的合作可以追溯到 2017 年,但直到去年广汽传祺才正式加入华为鸿蒙生态,并在传祺 M8 宗师版上引入鸿蒙座舱。
3 月 7 日,传祺向往系列首款产品传祺向往 S7 开启预售,新车最大的卖点就是融入华为技术,加上 "20 万元出头的预售价 "" 中大型 SUV 身材 "" 全系标配混动系统 " 等产品标签,不用多说这是一款与理想 L 系列一样面向家庭用户的新能源 SUV。
图源:电车通摄制
问题来了,广汽传祺为什么不直接在现有产品上直接引入华为技术,而是专门推出 " 传祺向往 " 这一全新车系?另外,传祺向往 S7 又能吸引多少家庭用户呢?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或许能从产品上找到。于是,电车通来到了传祺经销商,一探究竟。
毕竟是新品,传祺向往 S7 坐落在经销商店面内的正中间。对比之下,传祺向往 S7 确实更符合当下新能源车的主流审美,贯穿式前大灯组、" 瞭望塔式 " 激光雷达的应用都有浓厚的新势力车型味道。
比较特别的是能够设置 8 种情绪灯语的 AI 情绪大灯,这一配置只能提供情绪价值,不像华为像素大灯那样提供真实的娱乐价值,类似极氪 007 上支持自定义图案的一体式智慧灯幕,不少用户就觉得这一配置不是很实用放弃了选装。
然而,传祺向往 S7 选择全系标配 AI 情绪大灯,似乎没有想过为了拉低购车门槛而去掉这一配置。或许在官方看来,传祺向往 S7 需要这一配置来强化自己在设计上的独特性,一旦不要这个 AI 情绪大灯,确实有些 " 泯然众人矣 " 的感觉。
在 " 瞭望塔式 " 激光雷达的正下方有一个双目摄像头模组,翼子板处也有后视摄像头,这显然是为了支持高阶智驾才配备的。在发布会期间,官方表示整车拥有高达 27 个传感器硬件,加上内置算力为 254TOPS 的英伟达 OrinX 智驾芯片,可以支持高速、城区的 NDA 智驾和智能泊车功能。
小通对比了公布预售价的五个版本的配置,发现传祺向往 S7 拥有三种不同的智驾策略。
实拍车型所采用的英伟达智驾芯片 +126 线激光雷达,可以实现全场景高阶智驾。
205km Max 版和 180km Ultra 四驱版所采用的地平线征程 J3 芯片,这两个版本是两驱版和四驱版的入门版本,只支持基本的 L2 级辅助驾驶功能。
采用地平线征程 J6M 芯片的次低配版本 205km Max 智驾版,除了城区 NDA 之外,高速 NDA、智能泊车以及 L2 级辅助驾驶功能都能提供。
这次到店拍摄还想着简单体验一下广汽自研的 L2++ 高阶智驾,但比较遗憾的是店内唯一一辆试驾车被开走,销售人员也无法确认何时能够试驾,小通只能作罢,等到后续有试驾车之后再进行深度体验。
单纯从静态体验而言,传祺向往 S7 给小通的感受是,这是一款愿意为了迎合用户而采用主流的设计和配置的 SUV,而且没有缺少大厂自身的思考,不屑于高度模仿。
这样的精神确实值得点赞,需要指出的是,广汽集团自研的高阶智驾很早就实现全场景的智能辅助驾驶,而且在近期发布 " 星灵智行 ",计划推出国内首款 L3 自动驾驶车型的量产上车。
然而,这套智驾系统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不算高,而且部分车企依靠华为高阶智驾获得知名度和销量的双丰收,广汽传祺既然与华为合作,不利用华为高阶智驾的影响力,是否会因此错过提高知名度的机会?
老实说,悬浮式中控屏、方向盘、电子怀挡、全液晶仪表盘、扶手台等设计细节很有新势力新能源产品的味道,因此小通要想找到想要的功能并不是一件难事。
让小通印象比较深刻的一点是,这块内置 ADiGO 系统的中控屏,在 UI 设计方面与鸿蒙座舱如出一辙。毕竟这是一款由广汽传祺和华为深度合作的产品,车机 UI 高度相似自然是情理之中。
经小通实测,这套 ADiGO 车机系统的流畅度确实没有太大问题,而且还把鸿蒙座舱的配置联动功能延续下来。当你点开视频时,中控屏以及后排屏的左方会呈现出 " 投屏 " 和 " 影院模式 " 的选项," 投屏 " 就可以控制视频在中控屏还是后排屏播放,影院模式就是决定哪位乘客可以躺着看视频。
有华为技术的加持,传祺向往 S7 仍不能够通过 " 三指划屏 " 的方式将中控屏播放的视频直接流转到后排屏,但毕竟不是鸿蒙系统,通过点击选项的方式也能实现配置联动功能,算是提高智能化体验的 " 粗暴 " 捷径,而且也还未到不能被小通接受的程度。
后排的乘坐体验并不差。得益于中大型 SUV 的身材,后排的乘坐空间不用多说,在影院模式下,后排屏伸展的角度超过 90 °,同时关联座椅会有靠背的小角度放平,就是这一角度的调节确实有些聊胜于无的感觉。
上:开启影院模式|下:未开启影院模式;图源:电车通摄制
从小通的感受来看,后排右侧位有腿托调节,而且与中间位连为一体,像小通这种肩膀比较宽的乘客也能够支撑到,因此后排右侧的位置要比左侧舒服不少。
作为一款面向家庭用户的 SUV,传祺向往 S7 确实针对家庭用户比较注重的舒适性下了不少功夫,在广汽传祺的产品矩阵中,20 万级别的传祺 GS8、传祺 M8 在配置联动能力上做不到传祺向往 S7 这么全面,虽然不及鸿蒙智行旗下的产品,但也确实是广汽传祺的首次突破。
当然,小通还是要指出一些配置方面的期待,对于家庭用户比较关注的冷暖箱,广汽传祺向往 S7 并没有提供。另外,新车所采用的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架被部分网友吐槽,理由是同样是中大型 SUV 的 2025 款星途星纪元 ET 都用上前双叉臂式独立悬架了,而纯电版的起步价只要 21.98 万元,增程版的起步价只会比这个更低。
理论上来说,前双叉臂式独立悬架的成本相对更高,同时操控性和舒适性会更好,既然是面向高端市场的全系系列,广汽传祺向往 S7 没有用上前双叉臂式独立悬架确实存在不被用户理解的可能。
依靠合资模式,广汽集团借助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三菱等合资品牌获得不少红利,但随着中国新能源的崛起,广汽三菱、广汽菲克已经成为过去式,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的市场成绩在不断下滑,广汽传祺向往 S7 则是集团顺应新时代另找的新出路。
但是为什么一定要推出 " 向往 " 这一全新系列?按照官方的话术来说,自然是利用 " 向往 " 系列这一抓手来实现新能源和高端化的快速转型,但在小通看来,当中还受到技术和市场两个方面的影响。
传祺向往 S7 具备 L2++ 端到端高阶智驾系统,同时还应用华为相关智能技术,要想实现这些智能化设备的稳定够硬,就需要应用更为简单灵活的电子电气架构平台。广汽传祺向往 S7 基于向往车系专属技术平台 i-GETC 3.0 打造,该平台具备 " 双模动力 "" 双轨并行智驾 ""AI 底盘和 AI 能量管理 " 等特点,尤其是自研 + 华为的 " 双轨并行智驾 ",虽然在传祺向往 S7 上没有应用华为乾崑智驾,但这其实是为后续推出的 M8 等车型作准备。
在售的广汽传祺车型主要基于 GPMA 架构打造,这一平台的特点是高延展性和模块化,着重强调空间利用率、安全性和操控性,难以满足上面提到的智能化需求。因此,直接将华为技术引入到广汽传祺旗下车型这条路,最后的结果可能也就是鸿蒙座舱而已,很难将智能化应用在其他领域。
再者,广汽传祺的销售主力是 MPV,SUV 和轿车两大关键市场也就只剩下传祺 GS3 一款产品相对畅销,其他车型已经在国内市场征战多年,消费者对这些产品已经知根知底,广汽传祺在现有产品上做文章其实很难迎来销量上的新突破,还不如搏一把,将最新资源压在一个全新系列上。
随着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两大合资奶牛的相继失守,广汽集团需要尽快把国产车板块提上来,传祺向往 S7 作为全系系列的开端,承担的压力可不小。
(封面图源:电车通摄制)
3 月 20 日 -3 月 23 日,AWE(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 2025 盛大开幕,海信、TCL、长虹、雷鸟、添可、追觅、云鲸、小熊、萤石、韶音、海尔、三翼鸟、九阳、科沃斯、万和、索尼、三星、LG 等巨头重磅参展,DeepSeek 掀起的 AI 工业化浪潮如何影响家电成重要看点,"AI 家电 " 风起云涌,雷科技 AWE 2025 报道团正在全程追踪报道,敬请关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