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这个 " 文化千岛 " ,18 个世居民族以 1400 余个传统节日和全国领先的非遗项目名录,织就四季常青的文化锦绣。
3 月 15 日,来自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的苗歌队,在贵阳越界影城 IMAX 巨幕前唱响《敬酒歌》。" 歪梳苗 " 姑娘们身着苗绣盛装,发髻高挽左倾,用原生态多声部唱出了乌江河畔、笋子岩脚的山水诗韵。
自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热映以来,这座拥有亚洲最宽 IMAX-GT 银幕的影院持续吸引着全国影迷,形成了 " 为一块屏赴一座城 " 的现象级热潮。截至 3 月 17 日 20 时,该影城以 1375 万元的《哪吒 2》票房稳居全国影院榜首。数据背后,一个更具深意的文化现象正在发生:影院的 " 一块屏 " 打开了展示多彩贵州文化的 " 一扇窗 "。
从这扇窗望去,可以看见:黔山秀水间,多民族绘就 "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 的千年写意;街头巷尾中,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当代叙事;筑城脉搏里,贵阳以文化润城、以文脉聚心、以文旅兴业的实践之路。
活态传承 破圈共生
" 悠悠地唱着最炫的民族风 "" 让我用心把你留下来 " 这首火遍大江南北的《最炫民族风》,由贵阳音乐人张超创作。从小浸润在贵州民歌中的他,将民族音乐基因注入流行旋律,让来自贵州的 " 最炫民族风 " 吹向全国。如今,这股风潮以更深厚的形式延续——
在贵阳越界影城,也刮起了 " 最炫民族风 "。
作为《哪吒 2》宝莲盛开场景的原声配乐,侗族大歌以多声部自然和声的独特魅力,为影片注入灵魂。2 月 25 日以来,舞乐蝉歌乐团两度在贵阳越界影城现场演绎电影片头曲、宝莲盛开配乐及西海龙王出场旋律,将侗族大歌 " 一领众和 " 的原始张力化为银幕神话的 " 灵气 "。
2009 年,贵州侗族大歌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侗族大歌必须进行活态保护,这始终是学界和民间的共识。舞乐蝉歌乐团负责人杨想妮表示,接下来,舞乐蝉歌乐团将在贵阳越界影城形成常态化演出,让更多人了解侗族文化。" 我们希望今后能把贵州的民族音乐带到更多地方,带向更广阔的舞台。" 杨想妮说。
除此之外,贵阳越界影城外还搭建起民族文化的立体展示平台:3 月 7 日《侗族大歌》图书分享会,让文字与歌声对话;3 月 8 日六枝长角苗带来省级非遗 " 三眼箫 " 演奏;3 月 9 日安顺地戏《哪吒闹海》与热映电影形成古今呼应;3 月 16 日布依族 " 铙钹舞 " 等非遗项目上演。这些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 " 活 " 在当代生活中。
一直以来,贵阳不断为全省多彩民族文化的展示提供舞台。
2024 年 5 月 18 日,一场欢快热烈的民族巡游大联欢与民族演艺大联欢在贵阳举行。大家身着民族服饰,在贵阳市中心城区主干道中吹奏芦笙,敲响锣鼓,载歌载舞,带来了一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盛宴。" 万人空巷 " 的盛况,正是民族文化生命力的最好见证。
13 年前,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观山湖公园的民族大联欢广场举行,全国各民族同胞两万余人欢聚于此,共话民族情,同谱欢聚曲,余温犹在。当年参会的各代表团用家乡带来的水和土,共同种下的民族同心树,桂香依旧。
13 年后,2024 贵州民族大联欢 · 盛夏狂欢在同一地点举行,各民族歌舞节目轮番上阵,56 个民族开场情景舞蹈秀、安顺地戏等精彩节目让人目不暇接。
张超笔下的《最炫民族风》仍在街头巷尾传唱,贵阳已用行动诠释了 " 留下来 " 的深层含义——从银幕上侗族大歌的惊艳亮相,到影城里非遗展演的舞台展现;从万人空巷的民族巡游,到民族团结同心树下跨越时空的约定,这座城市正将民族文化的根系深植于现代生活的土壤中。
非遗传承 匠心独运
当 IMAXGT 银幕上的哪吒与安顺地戏中的哪吒隔空对话时,贵阳的非遗文化展示早已溢出影院,流淌在街头巷尾。在甲秀楼畔、文昌阁前、十字街上,贵阳路边音乐会也成为了非遗活态传承的新场域。
作为非遗大省,贵州非遗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拥有国家级非遗名录 99 项 159 处,省级非遗名录 628 项 1025 处。而贵阳共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 269 项 284 处,其中国家级项目 3 项、省级项目 102 项(131 处)。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89 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 2 人 , 省级传承人 37 人。
今年 1 月 1 日,设计师古阿新 · 杨春林携带有苗族刺绣、银饰、水族马尾绣等非遗元素的时装新品在路边音乐会上演 " 贵州村 T"。借由路边音乐会这一没有围墙的群众文化展演,让非遗从 " 被观看 " 转向 " 共创造 ":侗族大歌与摇滚乐队同台对歌,伴手礼是苗族银饰制作的冰箱贴,高台地戏配上《山河图》,气势雄浑、豪迈壮阔 …… 数据显示,自 2023 年夏天以来,贵阳路边音乐会已累计举办超过 320 场,吸引超过 280 万人次现场观众,网络传播量突破 100 亿次。
" 以前觉得苗绣是奶奶衣服上的花纹,现在发现它也能成为我们日常穿搭的灵感。"00 后观众李筱悠说。
当非遗传承人从山野走向霓虹,当古老技艺在街头重获解读,贵阳诠释了:最好的文化传承,就在人们触手可及的生活半径里。
城脉传承 薪火相连
2024 年 12 月 23 日,《贵阳历史文化丛书》分享会在筑举行。作为贵阳市重点出版工程,该丛书深挖 " 红色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群众文化 " 五个文化,充分展示 " 爽爽贵阳 " 的城市形象。
翻开这部书可以看到——
700 多年前,元朝始建顺元城,奠定贵阳建城基础。今年初,7908 米长的贵阳老城历史城垣步道正式亮相。步道以贵阳历史上的 " 九门 " 与 " 四阁 " 连接为线,重现老城的 " 来时路 "。
红色资源是贵阳贵安的宝贵财富,弘扬红色文化是建设文化贵阳的重要组成部分。
贵阳,是长征期间唯一兵临城下的省会城市,红军以 " 佯攻贵阳 " 的策略,以少胜多,成为经典战例,为长征胜利奠定了基础。如今,贵阳贵安已建成 38 个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大项目、9 个红色文化展陈项目、推出 " 南渡乌江,兵临贵阳 "" 从长征到抗战到解放贵州 " 等 10 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逐渐形成 " 一馆、两园、三带、多点 " 的建设布局。
作为贵州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心,以及地下革命斗争和抗战后方的关键之地,贵阳的红色基因犹如薪火般代代相传,从未熄灭。
位于贵阳市南明区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是全国首个全域沉浸式红色文旅数字体验馆,以演艺+科技创新呈现历史,为观众带来全新体验。运营一年多来," 红飘带 " 人气持续高涨,接待观众超 100 万人次,网络媒体曝光量突破 5 亿次,成为贵州打卡红色文化的必经之地。
" 知行合一,协力争先 " 是贵阳的城市文化精神。
500 多年前,王阳明在修文龙场悟道,创立了影响深远的阳明心学,自此,这片土地便与这一伟大思想紧密相连。" 知行合一,协力争先 " 成为贵阳的城市文化精神。目前,贵阳贵安已形成以孔学堂、阳明洞、阳明祠为核心的传播和发扬阳明文化的 " 三足鼎筑 ",持续围绕建立一个联动机制、完善一个顶层设计、建好一个阳明文化数字博物馆、打造一堂精品课程、开辟一条阳明心学精品旅游线路的 " 五个一 " 要求,加快打造阳明文化创新高地。
新编历史京剧《阳明悟道》就是贵阳打造阳明文化创新高地的典型代表。该剧是贵州京剧院创排的原创京剧,也是贵阳市重点打造的文旅融合艺术成果,由国家一级编剧陈泽恺担任编剧,中国话剧协会副主席钟海担任总导演,贵州京剧院院长侯丹梅担任艺术总监,贵州京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冯冠博领衔主演。2024 年 5 月,冯冠博凭借该作品摘得第 31 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冯冠博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用京剧表达贵州故事,这是贵州文化的一次成功输出。"
作者 董容语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