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 03-20
正邦科技向关联方出租“猪舍”背后:高成本与产能闲置的双重难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近日,正邦科技 ( 002157.SZ ) 发布拟签署租赁框架协议暨关联交易公告,拟将公司及子公司部分闲置饲料厂、猪场租赁给公司控股股东关联方双胞胎农牧及其子公司运营。虽然此举可降低运营成本并带来一定租金收益,却引发市场对其持续经营能力的质疑。

证券之星注意到,2023 年底完成破产重整的正邦科技产能相较巅峰期已严重萎缩。受产能利用率较低及成本高企等拖累,近几年公司业绩显著承压。

在行业步入微利时代的背景下,正邦科技如不能有效提升运营效率、突破成本瓶颈,恐陷入更加被动的经营困局。

高成本重压下业绩承压

据正邦科技公告披露,本次出租的资产为公司及子公司处于闲置状态的已建成或在建的猪场、饲料厂及闲置土地。租赁租期为 8 年,预计 2025 年全年租金收入不超过 2.2 亿元。

对于出租资产原因,正邦科技表示,一方面可获得租金收入冲抵折旧及利息等,降低闲置折旧摊销对全成本的影响,助力上市公司利润修复。另一方面有利于公司加快资产盘活,降低闲置资产比例。

作为昔日江西养猪业老大的正邦科技于 2007 上市,2022 年因资金链断裂破产重整,2023 年底完成重整,双胞胎集团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证券之星注意到,在正邦科技出租资产背后,受养殖成本高企拖累,公司已经连续多年严重亏损,而导致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就是产能闲置。

受早前债务危机拖累,正邦科技 2024 年产能利用率尚不足 50%。由于猪舍等闲置资产的折旧及摊销等费用计入总成本,这导致其单位生猪养殖成本显著高于同行。重整后正邦科技养殖成本虽大幅下降,但 2024 年依然高达 15 元 / 公斤,远高于牧原股份等猪企不到 14 元 / 公斤的养殖成本。

由于核心业务养殖业务近几年业绩持续承压,正邦科技公司整体业绩也较为低迷。

2021-2023 年,正邦科技扣非净利润分别亏损 180.7 亿元、115.4 亿元、48.83 亿元。根据 2024 年业绩预告,2024 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 2 亿元 -2.6 亿元,但扣非净利润依然亏损高达 3.2 亿元 -3.8 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猪价在 2024 年 8 月到达周期高点后开始回落,行业进入微利时代,猪企通过精细化运营降低成本成为必然选择,但正邦科技成本压力依然沉重。

同行产能扩张放缓下逆势加码

证券之星注意到,在正邦科技养殖成本高企背后,其产能复苏进度慢是主要原因。但随着市场形势发生变化,其产能扩张陷入进退两难境地。

资料显示,正邦科技 2021 年生猪销量高达 1492.67 万头,出栏量一度位居全国第二,此后其产能急剧下滑,2023 年降至仅为 547.85 万头,缩水 63.3%。

根据重整计划,双胞胎集团将重整后加快上市公司 " 引种复产工作,提升产能利用率 " 列入重点工作计划。称重整后三年内,要让其实现年生猪上市规模达到 1200 万头的能力。

2024 年,正邦科技生猪销售规模仅为 414.66 万头,预计 2025 年可提升至 700 万头。重整后的第三年也就是 2026 年,正邦科技将冲刺 1200 万头生猪产能。

然而正邦科技这一激进产能扩张计划,很可能成为一场风险颇大的豪赌。

证券之星注意到,当前业内普遍认为,随着养殖业产能恢复及规模化普及,生猪行业将长期处于微利状态。" 当前,生猪养殖行业已从数量增长阶段进入质量提升阶段。" 牧原股份董秘秦军在 2024 年 5 月受访时表示。

在此背景下,头部猪企已纷纷停下了产能扩张的脚步。自去年以来,多家上市猪企已宣布停止新增或终止养猪项目,如东瑞股份终止 5.5 亿元楼房养猪项目,牧原股份终止 7 个猪场建设项目,温氏股份终止 2 个湖北养猪项目。

而事实上,早前正邦科技正是由于激进扩张遭遇周期下行导致损失惨重,进而走上破产重整道路。在行业收缩趋势下,如果其依然推行激进扩张策略,不排除有重蹈覆辙的可能。 ( 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 | 刘浩浩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证券之星 双胞胎 控股股东 破产 上市公司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