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极具风向标的一幕。
投资界获悉,深圳市红土种子一号创业投资基金(简称 " 红土种子基金 ")完成注册登记。稍早前,深创投种子训练营也正式启动招募,入选团队有望获得一笔千万级启动资金。
如此一幕,与深圳正在着力构建的全链条创投体系形成呼应。
这背后,中国城市正在经历着从 " 挖项目 " 到 " 培育产业 " 的历史转变," 投早投小投科技 " 蔚然成风。
种子基金落地
深创投启动种子训练营
具体来看,红土种子基金由深创投联合深圳市天使母基金、宝安区引导基金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为 3 亿元,整体存续期限为 15 年。
作为深创投基金矩阵的重要一环,红土种子基金更加突出政策属性,锚定深圳 "20+8" 产业集群,重点布局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致力于 " 更早更小更前沿 " 创新技术概念的投资与孵化,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种子项目。
深创投方面表示,在推动概念验证到产业化的全过程中,将切实发挥资本赋能作用,联合旗下全生命周期基金群为种子项目进行 " 阶梯式 " 注资,推动更多前沿创新成果在深转化,为深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几乎在种子基金发布的同一时间,深创投种子训练营正式启动,并开启公开招募。
据悉,该项目聚焦于种子轮或天使轮阶段初创企业,赛道涉及装备智造、信息科技、新材料与新能源、健康产业等国家重点战略方向领域,创业者有机会获得首期 500 万元以上人民币种子投资机会,并可根据技术里程碑事件追加至 1000 万元以上。
除了对项目的资金赋能外,深创投还将整合 1500+ 已投企业、250+ 上市企业进行对接,为训练营成员提供商业计划辅导、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场地空间对接、投贷联动、场景落地协调等支持服务,针对高潜力项目通过全生命周期基金群进行 " 阶梯式 " 注资。
近十年来,深创投集团已扶持超过 200 家早期企业,培育了腾讯音乐、康方生物、越疆科技等明星企业。此次种子训练营后续也将定期举办,通过初筛但最终未能入营的项目将自动进入深创投 " 种子储备库 "。
" 星光不问赶路人,我们寻找那些在无人区点亮技术灯塔的孤勇者。"
往早走,更早一些
在投资界的交流中,最近深圳多家国资背景的投资机构都常常提到一句话:
" 往早走,更早一些 "。
其实早在两年前,深圳就已经开启对种子基金的探索。深圳天使母基金管理团队曾对投资界提到过," 种子阶段是市场失灵最严重的阶段,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各个环节都存在短板。"
深圳市产业部门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于是在 2023 年 9 月,深圳产业投资人大会上,市科创委及财政局共同宣布设立深圳市科技创新种子基金,随后,深天使官网发布种子基金发布申请指南和遴选标准。
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总规模 20 亿元种子基金补齐了深圳创业投资链条至关重要的一环,形成了覆盖种子期、天使期、VC 和 PE 全阶段的闭环。
犹记得 2024 年 9 月,深圳市首支专注于科技创新的种子基金——光明科学城种子基金宣布落户光明。这支基金总规模达 2 亿元,由深圳市种子基金、光明区引导基金、深圳市天使母基金及力合创投四方共同发起设立。
" 从天使投资服务体系,再到种子投资服务体系,实现对创新企业的接力服务,产业培育成为一场接力赛。"
随着对种子期投资的布局不断深入,深圳继续发力——为破解投资机构 " 不想投、不敢投 " 的困境,助力种子期企业跨越 " 死亡谷 ",深圳市科技创新种子基金的科技保险补偿方案即将落地。深圳将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本的投资损失进行托底补偿,每支子基金最高赔偿投资总额的 5%,累计最高补偿总额 3000 万元。
深圳目标是到 2026 年底,"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 基金规模以年均 15% 增长,此外还特地强调了对于 " 种子和天使等初早期基金,探索取消返投时序进度、资金规模 " 等要求。深圳正在往早期一步步前进。
其实不难看到,随着新兴产业迭代增速,各地开始从依赖资金和投资挖项目的打法中抽离出来,产业培育被屡屡提及。
从一间实验室、一个高校项目中走出的科研团队,或许将在未来为这座城市带来更大的乘数效应——这也是走向早期的意义。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杨文静,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503/547320.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 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