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03-21
【镐京笔记】储备“弹药”,这家陕企“再冲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信托业战场上,陕国投蓄势待发,拟补充 38 亿 " 弹药 ",打一场关乎未来格局的大仗。

这是 2025 年增资的第三家信托公司,也是陕国投上市以来的第四次定增——从过往来看,每一次定增背后,都是为应对行业变革所进行的一次战略调整。

此次也不例外。

信托业正经历一场从 " 规模 " 到 " 能力 " 的蜕变,镐京笔记早前刊发的中提到,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陕国投不但利润增速领跑,且 2024 年管理资产规模近 6000 亿元,年度支持省内实体经济的新增资金规模超过 500 亿元。

这种 " 自家孩子 " 的一举一动,无疑值得特别关注。

按照公告披露,38 亿将精准投向充实注册资本、加固风险抵御以及开拓新业务领域——既是穿上 " 防弹衣 ",也是 " 弹药 " 上膛准备打一场大仗的节奏。如此主动迎接大转型挑战的姿态,也乐见出现在更多国资国企身上。

01

定增的几个看点

先来看定增的资金用途和目的。

陕国投此次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38 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资本金。参考公司上一次(2022 年)定增实效,募集资金对公司的注册资本、风险抵抗、业务拓展方面,均有明显的提升。

拿注册资本来说,目前,陕国投注册资本为 51.14 亿元,位列行业第 24 位。

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截至 2024 年 6 月末,行业平均注册资本为 48.31 亿元,头部机构注册资本普遍超百亿。陕国投的注册资本规模略高出行业均值,但与头部信托公司还存在一定差距。

陕国投在公告中也提及,随着公司业务不断扩张,净资本规模成为公司开拓业务、整合金融资源的主要约束之一,在市场竞争和行业评级时不具备明显竞争优势,因此充实资本金,是做强主业需要迈出的关键一步。

对比 2022 年的那次募集资金分配,35.19 亿元资金中,11.50 亿元用于增加注册资本, 此次募资金额更多,其中 15.34 亿元将用于增加注册资本,那么注册资本将超过 66 亿元,在全国信托公司注册资本规模排名中,陕国投将跻身 "20 强 "。

补充注册资本之外,陕国投的净资产及净资本也将提升,直接影响其可以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和固有业务规模,进而影响信托公司的收入和利润。

此外,净资本还是衡量信托公司风控能力的重要标尺。

根据《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信托公司应当持续符合净资本不得低于各项风险资本之和的 100%,以及净资本不得低于净资产 40% 的两项指标要求。

不妨回看陕国投 2022 年的定增效果,彼时,其净资本 / 风险资本从 2021 年末的 196.07% 提升至 2022 年末的 232.41%,净资本 / 净资产从 66.62% 提升至 69.55%,风险抵御能力显著增强。

面对经济结构调整期的信用风险不确定性,充足的净资本成为陕国投抵御周期波动的 " 防弹衣 "。

02

背后的三重逻辑

陕国投定增背后,信托业正从 " 规模扩张 " 转向 " 能力精耕 "。

2023 年,信托 " 三分类 " 新规落地,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的划分,倒逼机构从 " 非标依赖 " 转向标品资管和服务信托能力建设,这对信托行业而言,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考验。

一方面,资产服务信托盈利模式仍未成型,资产管理信托标品化、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竞争加剧、受托人报酬率承压等挑战;另一方面,业务转型对信托公司科技系统、投研团队、风控体系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持续增加投入。

资本金正是支撑这些长周期投入的 " 粮草 "。

以资产服务信托为例,财富管理、账户管理、企业重整服务等业务需要大量专业化人才、运营及科技方面的投入,尤其是服务信托需要靠规模化和批量化作业才能创造收益,这离不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强力支撑。

陕国投此次募资计划中,强调在数字化基建领域谋篇布局,正是行业从 " 资金驱动 " 转向 " 资本 + 能力驱动 " 的鲜活注脚。

这是此番定增的第一重逻辑。

考察调研西工大光电与智能研究院实验室

再者,作为陕西首家省属上市金融机构,陕国投承担着 " 金融强省 " 战略的落地重任。

陕西地处内陆腹地,虽然科创实力雄厚,但也面临转化不足、产业化不充分的现状。陕国投通过产业基金绑定本土优势产业链(如高科技、新能源、新材料),并借助资产证券化盘活省内知识产权、基础设施等存量资产,形成 " 资金—项目—产业 " 的内循环,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不足的瓶颈。

近三年,陕国投为陕西能源化工、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输血数百亿元,发起西北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将 11 家科创企业的 " 知产 " 变 " 资产 "。

此次增资完成后,其产业基金、投贷联动等工具将进一步扩容,成为陕西国企改革与产业链升级的 " 资本杠杆 "。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 " 五篇大文章 " 要求,正重塑信托业价值体系,陕国投亦将 38 亿元定增计划嵌入这一框架。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转型并非简单业务切换,而是从 " 融资中介 " 向 " 生态服务商 " 的跃迁——以资本为纽带,构建 " 服务信托 + 产业投行 " 模式,在响应国家战略的同时,开辟出行业差异化增长极。

03

更重要的是探索意义

38 亿元定增规模,刷新陕国投上市以来的纪录,但比数字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探索意义。

当前,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信托业在金融供给侧改革之下,同样呈现出显著趋势。

譬如,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不断提升,业务结构更加特色化、差异化,治理结构更加规范,科技正加速赋能信托公司的经营管理等。

陕国投此次定增,也是行业大变局下,区域金融业转型的一个探索样本。

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例,陕国投通过贷款融资、股权投资、产业基金、股债结合、投贷联动、资产证券化等多元灵活方式,引导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流动,仅 2024 年,就新增省内投融资 510 亿元。

如何更进一步,陕国投在 2025 年经营计划中提及,资产服务信托围绕实体企业痛点需求,形成特色化、差异化产品体系;资产管理信托聚焦 " 两重 "" 两新 " 国家战略与省内万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拓展新业务、新客户、新领域。

与长光卫星签约

不打无准备之仗。

实际上,定增之前,陕国投就实施了一系列内部机构改革,包括探索事业部、事业群模式,成立陕国投丝路金融信托研究院,为后续的转型做铺垫。

近期动作更多。

譬如,陕国投与国内首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长春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共同探索卫星遥感数据资产的标准化分析运营与场景整合,这也是陕西商业卫星正在探索的领域。

此外,为适应战略发展和转型需要,陕国投还启动了专业化人才招聘,涉及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涵盖标品信托、股权投资、财富管理等多个业务条线,以及信息科技和风险管控等保障条线。

38 亿定增,无疑是转型以来,陕国投最大的一个动作,后续的发展更值得关注。

(图片来源:陕国投官微、封面图片由 AI 生成。)

来源 / 镐京笔记

相关标签

定增 信托 防弹衣 实体经济 国企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