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汽车 03-20
广汽打智驾战:不止下探,还要上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智驾平权有必要,但以创新技术上攻高端电动化市场更是势在必行

在智能化赛道,中国自主品牌正从追赶者向引领者转变。在合资品牌还在补齐智能电动化短板之时,头部中国车企却已掀起 " 全民智驾 " 浪潮,引领汽车市场进入 " 智驾平权 " 时代。

东莞证券分析师认为," 智驾平权 " 将成为下一步车市竞争关键。" 在电动化渗透率的持续提高之后,未来汽车市场竞争关键或将落在智能化渗透率上。"

消费者能够享受到科技普惠红利,实际上植根于车企在高端智能赛道的探索以及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无论从成本效益考量,还是从保障高价值产品竞争力的角度出发,最尖端的智能技术都会首先在高端车型上实现应用,随后才能逐步向平价市场普及。

因此,自主车企在推动 " 智驾平权 " 的同时,更需以创新技术为驱动力,上攻高端电动化市场。

广汽集团就是这样做的。去年,其率先把高阶智驾带到 15 万元级。今年,其以昊铂开启智驾上攻之路。

3 月 18 日,广汽集团发布 " 星灵智行 " 技术品牌,全面加速智能化进程,并向全球智驾第一阵营发起冲击。而同步亮相的昊铂 HL,则是其最新智能化成果落地的重要载体。为宣传昊铂 HL 的安全性,广汽集团甚至赠送 300 万智驾险。

那么,星灵智行有何亮点,昊铂 HL 有什么竞争优势?广汽集团的整体智能化方案,与比亚迪、吉利等车企又有何异同?

图片来源:广汽集团

ADiGO 智驾升级了

在会上,广汽集团宣布其智能科技品牌 ADiGO 智驾系统迭代升级至 6.0 版本,并为其取了个中文名—— " 星灵智行 "。同时,ADiGO PILOT 智驾系统升级为 ADiGO GSD(GAC Self-Driving)。

随着 AI 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智驾技术正在从场景识别向场景理解转变,进入到了端到端高阶智驾新阶段。基于这一趋势,广汽集团将 ADiGO GSD 打造成了能够主动思考、逻辑透明的 " 驾驶者的第二大脑 "。

广汽集团在智驾领域主要采用 " 多传感融合 " 和 " 无图纯视觉 " 两条技术路线。去年时,广汽集团表示,其基于多传感融合技术开发的 L2++ 级无图城市 NDA 功能已实现全国覆盖,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计划 2026 年装车搭载,可大幅降低高阶智驾使用成本。

智能座舱领域,广汽集团通过融入 AI 技术,使其逐步进化为能感知、会思考、懂服务的移动智能终端。据悉,广汽集团多模态交互系统 HMI 6.0、端云一体大模型智能体等新功能都即将量产,可大幅提升响应速度、交互能力,带来更简易便捷的跨端互联(将和所有主流品牌手机实现互联)。

星灵智行的到来,是广汽集团深化 " 智行 2027" 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全面发力智驾技术、推动智驾平权的关键一步。" 智行 2027" 于 2024 年 4 月北京车展发布,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明确表示,集团将以三年时间,依托广汽 AI 大模型平台、星灵电子电气架构和智能网联大数据平台三大核心技术,实现产品体验和出行场景的双重领先。

" 智行 2027" 有着清晰且明确的时间节点规划:到 2025 年,实现 L3 自动驾驶技术的量产,智驾水平稳居中国第一阵营;2026 年,推出应用场景更为广泛的 L3 + 自动驾驶并实现量产;2027 年,成功迈向 L4 级完全自主驾驶,进入全球智驾第一阵营。

为此,广汽集团旗下三大自主品牌被赋予不同使命:昊铂定位为智驾引领者,全系产品标配高阶智驾,新产品将全系标配城区 NDA(导航驾驶辅助系统);传祺和埃安定位为智驾普及者,全系产品搭载智驾和自动泊车,主流车型全部搭载高阶智驾。也就是说,广汽集团最新的智能化技术,都将率先在昊铂上实现应用。

星灵智行的发布,昊铂 HL 的亮相,是广汽集团欲在 " 智驾引领 " 层面与华为、特斯拉等头部智驾企业展开竞争,以期进入 30 万级高端新能源市场的载体。

广汽集团的野心不止如此,其还想成为 L3 乃至 L4 级的 " 领航人 "。根据规划,广汽集团今年第四季度将量产上市国内首款 L3 自动驾驶乘用车。

在 L4 无人驾驶领域,广汽集团的目标是到 2026 年初,成为国内首家前装量产 L4 无人驾驶产品规模化运营的车企,并且构建起 "AI+ 智造 + 运营 "L4 商业生态闭环,到 2027 年计划推出面向个人用户的 L4 无人驾驶车型。

目前,广汽集团通过如祺出行和小马智行,已经在五个地区开展 L4 Robotaxi 商业化运营。在商用车领域,祺迹汽车全球首款 L4 Robobus 已量产,预计今年内在广州部署至少 100 辆。

此外,广汽集团还将智能化应用到飞行汽车与人形机器人领域,高域 GOVY 推出了两款飞行汽车,计划年内启动预定;第三代人形机器人 GoMate 计划 2025 年实现自研零部件批量生产,2026 年实现整机小批量生产。

昊铂 HL,高端智驾载体

昊铂 HL 预售是本次发布会的另一大主题。作为 " 智行 2027" 行动计划的一部分,昊铂承担着集团高端化战略任务。广汽集团表示," 不设上限支持广汽昊铂 "。

在高端电动车市场,昊铂有着巨大的市场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中国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赛道的技术领先,大部分消费者已经接受中国新能源高端车。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体量达到 1200 余万辆,同比增长 37%。具体到 BC 级两大新能源细分市场,体量约为 550 万辆,同比增长 56%。

但问题是,相较鸿蒙智行、理想等竞争对手,昊铂目前需要提高在 20 万 + 市场的销量规模。为提升品牌竞争力,昊铂去年基于三年 " 番禺行动 " 计划,开启全方位的变革。

昊铂品牌首席执行官马海洋此前表示,品牌建设将围绕产品、服务、销售和用户运营全面提升。渠道建设方面,2025 年一季度昊铂将利用 E 立方资源扩展至近 300 家,年底达到 400 家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 30 万级高端新能源市场,智能化是品牌角力、吸引用户的关键筹码。星灵智行技术的搭载,有望大幅提升昊铂智能化水平。而全新旗舰 SUV 车型昊铂 HL,将成为星灵智行落地的试金石。

本次发布会上,昊铂 HL 开启预售。新车共推出 6 个版本,预售价为 27.98 万 -32.98 万元,对标理想 L8、理想 i8 和问界 M8 等竞品。

为吸引消费者下定,广汽集团还推出了 999 元订金抵 5000 元购车尾款的优惠政策,并赠送价值万元的 " 昊铂尊享服务包 "。置换用户在国补基础上可额外享受 1 万元 / 台置换补贴,广汽老用户在此基础上再享 1 万元 / 台置换补贴。

昊铂 HL 定位为家庭智能 SUV,车身尺寸为 5126 × 1990 × 1750mm,轴距 3088mm。设计采用前法拉利设计师 Pontus 主导的 "" 陆地游艇 " 理念,灵感来自海湾游艇风格。

空间布局上,昊铂 HL 使用五座 /2+2+2 六座两种设计。一大亮点是配备了二排双零重力座椅,以及 12 向电动调节和 18 点热石按摩功能,可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座舱内还配备了前后双 17.3 英寸 3K 高清屏、全液晶仪表和 27 英寸全景 HUD,营造沉浸式智能交互环境。

图片来源:广汽昊铂

动力系统方面,昊铂 HL 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版本。纯电版使用 250kW 单电机,配备 108kWh 电池组,CLTC 续航达 750km。并支持 800V 高压快充和 5C 超充技术,充电 5 分钟可增加 265km 续航。

增程版搭载 60kWh 的宁德时代骁遥电池,纯电续航可达 350km,WLTC 匮电油耗 6.7L/100km,综合续航超过 1200km。

智能技术上,昊铂 HL 搭载广汽 GSD 高阶智驾系统,支持 NDA 4.0 城市领航功能,全系配备激光雷达与 Orin-X 芯片。

该系统基于十亿级里程数据和 AI 多模态融合技术,覆盖 357 类场景,匝道通过率达 98%。实际应用中,能够应对早晚高峰自动跟车、加塞应对、复杂环岛自动选择出口等情况,全场景覆盖率超过 99%。

昊铂 HL 还首搭 " 暗夜之瞳 " 军工级夜视系统,支持 0.01lux 微光全彩成像,夜间智驾接管率降低 70%,AEB 识别静止障碍物距离达 150 米。泊车功能方面,支持 3km 超长记忆泊车、离车自动泊入,可实现 0.5 米极窄车位精准泊车。

为增强用户信心,广汽集团为昊铂 HL 提供 300 万保额智驾险,能覆盖 L3 级智驾事故。有理由相信,广汽集团此举或能吸引更多消费者去体验昊铂 HL。

智能座舱方面,昊铂 HL 搭载广汽自研的端云一体大模型,基于 DeepSeek-R1 实现深度融合增强,支持 " 可见即可问 "、AI 智能推荐等多项功能。健康配置上,昊铂 HL 致力于打造母婴级健康座舱,甲醛含量仅为国标的 30%,配备紫外线杀菌冷暖箱和无风感空调。

底盘方面,昊铂 HL 首搭昊铂智慧数字底盘,全系标配智能调节减震器 SDC 和空气悬架,具有 100mm 可调节行程。该系统还集成双线融合超级魔毯、鹰爪系统 ASTC 和行业首创融合电子差速锁等功能。

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昊铂 HL 通过技术配置和价格优势,争取在 30 万级智能豪华 SUV 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推动广汽集团高端化战略实现。

单从各项数据和配置来看,昊铂 HL 在竞争激烈的 30 万级 SUV 市场中有着不错的产品力。但具体表现如何,还有待市场验证。

智驾平权,制胜关键?

广汽集团是智驾普及的发起者之一。去年下半年埃安霸王龙和埃安 RT 已将配备激光雷达的高阶智驾普及到 15 万级价格区间,让更多用户能够体验到 " 有路就能开 " 的智驾功能。今年以来,多家车企加大了 L2 级高阶智驾普及速度,加入智驾平权阵营。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更是将 2025 年称为 " 全民智驾元年 "。在这场智能化浪潮下,中国车企推进智驾技术普及的节奏不断加快。据统计,已有广汽、比亚迪、吉利、长安、零跑等 10 余家头部品牌祭出最新智能化战略,在智驾技术、智能座舱、车载 AI、出行生态等多个维度展开竞争。

结合多方消息来看,头部车企之间的智能化竞赛已然进入深水区。不同于过去单纯依赖硬件升级的竞争模式,如今的智能化角力更考验车企在数据积累、算法优化、生态构建上的综合实力。

部分传统车企全栈自研已无法跟上智驾竞争的脚步,因此汽车企业间的技术合作正成为新的竞争模式。比如,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华为鸿蒙生态,使用后者的乾崑智驾和鸿蒙座舱等核心产品。在智驾芯片领域,与地平线合作的车企增多,以降低硬件成本。

自主车企之间的合作似乎也变得紧密起来。2 月时,长安汽车宣布,联合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和比亚迪等头部自主车企及供应链企业,将在智能驾驶层面展开合作,共同打造 " 中国智驾新名片 "。这表明,智能化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单一企业的技术积累,而是生态级别的对抗。

用户消费行为的变化,也在推动车企智能化战略的调整。过去消费者主要关注动力、续航,而如今智能座舱体验、智能驾驶能力正逐步成为购车决策的关键因素。数据显示,2024 年国内 L2+ 级别以上智能驾驶系统的装机量已突破百万级,且增长趋势明显。

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2025 年,高速 NOA 功能有望进一步下探至 10 万元级市场。预计到 2025 年,搭载 NOA 功能的车型销量将达到 500~600 万辆,市场渗透率将提升至 30%。

在这轮智驾竞赛中,中国传统车企被视为引领者。华龙证券分析师认为,DeepSeek 赋能下自主车企加速自研智驾追赶,凭借新能源 + 智驾优势,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乘用车竞争格局有望收敛。下面,我们将对比广汽、比亚迪、吉利、长安、奇瑞等部分传统自主车企智能化战略的异同。

广汽集团的 " 智行 2027" 行动计划,试图以全栈智能化解决方案抢占先机。广汽集团第三代星灵电子电气架构、端云一体 AI 大模型、无图城市 NDA 智驾系统、L3 级自动驾驶测试及 L4 级 Robotaxi 商业化运营,这些布局并非单点突破,而是围绕全场景智能出行构建的完整生态。

广汽集团的优势在于 " 真无图 " 智驾方案的成熟度,以及全栈自研大模型在智能座舱交互领域的深度应用。

相比之下,比亚迪的 " 天神之眼 " 系统也极具冲击力,以 " 全民智驾 " 为口号,直接将高阶智驾普及到 7 万元级市场,打破了高阶智驾与高售价绑定的固有模式。这种 " 加配不加价 " 的打法,正在以极端成本控制和规模效应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如果说比亚迪是在价格端发起冲击,吉利的 " 千里浩瀚 " 则更侧重技术的稳健性与安全性。据官方介绍,千里浩瀚规划了 H1、H3、H5、H7、H9 共 5 级智驾方案,可覆盖吉利集团各品牌全系不同价位车型。

图片来源:吉利汽车

依托全域 AI 智能化布局,吉利试图通过高速 NOA、自动泊车、D2D ( 车位到车位 ) 领航辅助等功能,逐步完善用户智能出行体验。其优势在于产业链整合能力,吉利不仅构建了覆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制造的 AI 生态,还将智能化能力延伸至新能源动力系统,实现智能化与电动化的双重协同。目前,整车智能已成为主流趋势。

吉利汽车集团 CEO 淦家阅表示," 千里浩瀚就是‘ AI+ 智驾’,也是吉利统一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真正实现智驾平权与安全平权。"

而长安的 " 北斗天枢 2.0" 战略较具技术前瞻性,计划未来 3 年推出 35 款数智新汽车,到 2026 年天枢智驾将实现全场景 L3 级自动驾驶,2028 年实现全场景 L4 级功能。甚至提出了人形机器人和飞行汽车的落地目标。这种 " 技术先行 " 的打法,能否转化为市场优势,还有待验证。

图片来源:奇瑞汽车

奇瑞同样在智能化竞赛中亮出 " 杀手锏 ",其智驾战略以 " 猎鹰智驾 " 为核心,强调油电同智、全球同行。奇瑞的智能驾驶系统覆盖从 L2+ 到 L4 级别,依托端到端大模型,实现高速 NOA、城市 NOA 及越野 NOA 等全场景智驾能力,并通过雄狮智舱、大卓智能、NEXT AI 等研发体系,构建完整的智能驾驶生态。

奇瑞的优势在于全球化数据积累,1500 万用户提供的海量驾驶数据,以及天穹智算中心的强大算力支持,使其在端到端训练和算法迭代上具有领先优势。同时,奇瑞强调 " 智能化不客气 ",将高阶智驾普及至 6 万元级市场,计划到 2025 年覆盖全品牌车型,2026 年实现量产 L3 级自动驾驶。

尽管各自主车企智能化布局策略有不同侧重点,但殊途同归,目标都是抢占智能汽车时代的市场话语权。

在智驾平权趋势的影响下,汽车市场格局重塑将加速。可以预见,在自主品牌全面向智能化进击的同时,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正进一步被蚕食。曾经占据技术高地的外资车企,如今在智驾和智能座舱领域普遍滞后,自主品牌已经从 " 跟随者 " 变成 " 引领者 "。

未来 3-5 年,将是中国车企主导智能化变革的关键窗口期。王传福曾预测,那些不具备智能驾驶能力的车型将逐渐成为市场中的少数派。

但是,智能化的真正落地并非一蹴而就。智能驾驶的普及仍然面临政策法规、基础设施建设、用户接受度等多重挑战。这场智驾竞速其实没有终点。最终,谁能在这场变革中抢占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出行生态的制高点,谁就将在未来汽车市场的格局重塑中占据先机。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广汽集团 渗透率 自主品牌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