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以来,自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 " 深海科技 " 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这一信号瞬间点燃了资本市场的热情,多只概念股出现连板走势。
3 月 21 日,海洋经济赛道延续强势表现。其中,深海科技、海工装备、渔业、油服工程等概念股或行业板块全线大涨。个股方面,振华重工、神开股份、开创国际、亚星锚链、好当家等涨停。
抢占海洋经济高地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传统产业的增速逐渐放缓,急需新的增长极。
而海洋经济正凭借资源优势、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的特点,成为拉动 GDP 增长的重要动力。
自 2021 年 " 海洋强国 " 战略提出以来,国家层面不断加码政策支持,推动海洋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24 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 10 万亿元,对 GDP 的拉动作用达到 11.5%,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 " 推动深海科技安全健康发展 ",并将其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标志着深海科技正式进入国家新兴产业核心赛道。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我国海洋生产总值 2025 年将达到 13 万亿元,并在 2030 年突破 20 万亿元,占 GDP 比重有望超过 15%。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已有广东、福建、海南、青岛等省市皆已出台海洋经济相关政策。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加快打造海洋油气化工、现代化海洋牧场、海洋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清洁能源、海洋旅游 5 个千亿级、万亿级海洋产业集群。
上海市海洋局表示,将出台《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 年)》《上海市海洋观测网规划(2025-2035 年)》,探索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政策实践。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表示," 十五五 " 期间,海洋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现代海洋服务业持续做强,海洋生产总值占 GDP 比重不低于 30%、力争 35%。
浙江 " 深水区 " 突围
浙江也迅速响应。在《2025 年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中提出:打造三大深海产业集群,舟山深海装备制造基地、宁波台州海洋新材料创新带、温州深海资源勘探服务枢纽;设立 500 亿元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深海传感器、智能机器人、海底数据中心等关键技术攻关;建设 " 东海实验室 " 深海技术中试平台,推动科研成果向工程化应用转化。
作为中国海岸线最长、海岛最多的省份之一,浙江的海洋经济总量常年位居全国前三。2024 年,全国海洋产业生产总值首次突破 10 万亿元大关,其中浙江贡献了超 1.2 万亿元,占比达 11.4%。
在深海装备领域,浙江大学推出首个海洋大语言模型 OceanGPT,该模型擅长处理各种海洋科学任务,可以根据海洋学家的指令回答问题。
在深海资源开发领域,浙江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正向 " 蓝色粮仓 " 要增量,在可燃冰、多金属结核开发领域建立先发优势。
在新材料、节能传输等 " 大国重器 " 领域,浙江企业正打破国际垄断。2023 年,全国首条 525 千伏直流海缆在国网舟山供电公司海洋输电工程技术实验室通过预鉴定试验。
时至今日,浙江省、市两级设立的 " 海洋经济产业基金 " 规模早已超百亿,重点投向深海探测装备、海底矿产开发等项目。同时,杭州、舟山等地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36 只概念股狂欢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 3 月 2 日收盘,A 股海洋经济概念一共有 36 只概念股。
从地域分布看,按照省份划分,涉及全国 13 个地区,位居前三的分别是浙江有 7 家,占比 19.4%;广东、上海各有 6 家,占比 16.7%。
数据来源 iFind
从行业分布看,根据申万一级行业分类,涉及 10 个细分领域,位居前三的分别是机械设备 9 家,占比 25.0%;农林牧渔 8 家,占比 22.2%;国防军工 7 家,占比 19.4%
从二级市场表现看,3 月以来,巨力索具、神开股份均已成功实现翻倍;海兰信涨幅超过 70%;天海防务涨幅近 50%。
其中,巨力索具是专业从事索具研发、制造、销售的企业。据此前披露," 海油观澜号 " 在陆上组装阶段采用和应用了公司的索具产品。为进一步强化公司在海洋系泊领域的拓展,公司业已开展了单股永久系泊钢丝绳、系泊纤维缆、用于配套深海系泊系统涉及的配件及锻造连接件三类产品的研发工作。
神开股份核心业务聚焦于石油化工高端装备制造与仪器研发、油气田工程技术综合服务。据披露,公司部分型号的井口、井控设备及录井仪器可用于海上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但相关海工产品的销售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近三年均仅为 5% 左右,占比较低,不会对公司短期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